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刚**
  • 文档编号:342420290
  • 上传时间:2022-1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59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野:粗野,鄙俗 ②史:虚饰,浮夸B. 君子喻手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C.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D. 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野”,粗野,鄙俗;句意: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史”,虚饰,浮夸;句意: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B.“喻”,通晓,明白;句意:君子懂得大义利”,利益;句意:小人只懂得小利C.“静”,心不妄动;句意: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安”,心安理得;句意: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D.“格”,推究;“知”,知识句意: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2.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自是者不彰 彰:彰显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B. 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C.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D.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复,补救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人而不仁 死而不亡者寿B.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C.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D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父之不慈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连词,表转折;句意: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B.代词,代指物品;句意: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C.介词,把;句意:都是把修养身心作为根本介词,把;句意: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职业的人D.连词,虽然;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连词,即使;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见贤思齐焉 圣人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B. 子曰:“其‘恕’乎”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C.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常于几成而败之D.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句,句末语气词句意: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后句,副词,乃,才句意:必定会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乱B.前句,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大概“恕”字可以吧后句,代词,这里指自己句意:盗贼只爱自己的家,而不爱别人的家C.前句,结构助词,的句意:(学习《诗经》)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代词,指这件事后句,句意:经常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D.都表承接,于是,就前句句意:应该清楚懂得什么在先,然后什么在后,这样就能靠近事情发展规律后句句意:如果从头到尾都谨慎地对待,就不会失败5. 下列句子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读《诗》可以使人高兴,好可以让人反观自身之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抒发内心的怨偾之气B.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C.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D.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应翻译为:“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讽刺时政兴”,激发人的感情;“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讽刺时政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论语》)(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3)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5)__________________,生于毫末;九层之台,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6)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7)__________________,愿逐月华流照君。

      鱼龙潜跃水成文《春江花月夜》)(8)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9)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 ,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10)纵使相逢应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答案】 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 己所不欲 ③. 勿施于人 ④. 在明明德 ⑤. 在亲民 ⑥. 在止于至善 ⑦. 自胜者强 ⑧. 知足者富 ⑨. 合抱之木 ⑩. 起于累土 ⑪.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⑫. 不知江月待何人 ⑬. 此时相望不相闻 ⑭.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⑮.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⑯.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⑰. 钟鼓馔玉不足贵 ⑱. 古来圣贤皆寂寞 ⑲. 尘满面 ⑳. 鬓如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省”“勿”“德”“合”“已”“雁”“樽”“材”“馔”“鬓”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节选自《孟子·梁息王》)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王之好鼓乐 鼓:弹奏B. 今王田猎于此 田猎:种田打猎C.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举:全、都D. 举疾首蹙额 蹙:皱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暴见于王 敏于事而慎于言B.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足以保四海C. 则齐国其庶几乎 请问其目D. 吾王之好鼓乐 臣子之不孝君父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10. 孟子是如何向“王”推行“与民同乐”的主张的?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答案】7. B 8. D 9. 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10. ①循循导入,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②运用对比和重复,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与民同乐”的主张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田猎:“田”通“畋”,在野外打猎句意:假如大王在围猎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被;介词,对于句意:我被大王召见/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B.介词,把;连词,来句意: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足够来保住四海疆土C.副词,表揣测,大概;代词,指实行仁德句意: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请问实行仁德的细目是怎样的D.均为助词,主谓间取独句意:我们大王喜好音乐/当臣子的不孝君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个“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第二个“乐”,快乐;“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孰”,哪一个。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循循导入,借题发挥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对比和重复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参考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