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录按如下顺序).doc
235页安徽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录(按如下顺序)注:1.内科学(105101)包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2.外科学(105109)包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序号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11051临床医学105101内科学21051临床医学105102儿科学31051临床医学105103老年医学41051临床医学105104神经病学51051临床医学1051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61051临床医学105106皮肤病与性病学71051临床医学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81051临床医学105108临床检验诊断学91051临床医学105109外科学101051临床医学105110妇产科学111051临床医学105111眼科学121051临床医学105112耳鼻咽喉科学131051临床医学105113肿瘤学141051临床医学1051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51051临床医学105115运动医学161051临床医学105116麻醉学171051临床医学105117急诊医学181051临床医学105127全科医学191051临床医学105128临床病理学201052口腔医学105200口腔医学211053公共卫生105300公共卫生221055药学105500药学231056中药学105600中药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5101)一、培养目标同总则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兼顾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介入诊治等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同总则四、课程设置 同总则其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研究生学院在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并在学生入学后第四学期的五月份,由各学科或教研室组织导师开展考核,填写成绩报告单(≥75分合格),经单位科教部门汇总后统一上报研究生学院培养办公室具体设置见附表五、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一)内科学二级学科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1.理论内容学习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要求有基本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的询问病史,规范的体格检查,病历和日常临床工作记录书写准确2.技能要求熟悉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胸穿、腹穿、腰穿、心电图操作等;能协助老师临床带教及实习医生;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和危重症监测及处理,包括心外按压、心脏电复律、人工呼吸、呼吸机监测、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能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片、CT、MRI等熟悉了解常见心血管介入诊疗适应症,了解手术治疗的大致过程3.轮转要求各科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4~6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历2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进行考核,科主任签署意见临床总轮转时间2年,本专业以外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临床能力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1.学习病种掌握:冠心病分类,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急性心衰的处理;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溶栓药、降压药以及扩血管药的分类、作用、临床应用,及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心电监护和心脏电复律技术熟悉:主动脉夹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了解:人工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先心封堵术的临床适应证,了解一般心内科介入手术操作大致过程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2.理论知识掌握:常见心血管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心血管疑难杂症的分析方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过程、适应证和禁忌症;常见心血管病的研究和治疗新进展3.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心电图操作,常见心电图理解、分析诊断;心脏监护仪和除颤仪的使用和结果分析;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心脏电复律;心包穿刺术。
了解: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适应证;心脏永久起搏器、先心介入治疗适应证,以及常用心导管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并发症要求:书写大病历20份并完成以下操作:操作名称 ≥(次) 操作名称 ≥(次)心电监护仪操作 5 心包穿刺术 1心电图检查和报告 10 心肺复苏术 2超声心动图报告 2 电复律除颤仪使用 2呼吸机使用 2 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术 14.轮转科室安排 (本科室14个月,科外10个月)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 轮转科室 轮转时间心内科(病房+门诊) 14个月 呼吸内科 1个月超声心动图室 1个月 神经内科 1个月心电图室 1个月 急诊内科 1个月内分泌科 1个月 消化内科 1个月心脏外科 1个月 ICU 1个月放射科、CT室 1个月 临床专科轮转要求:分管病床4~6张,心内科专业书写病历不少于50份,其他专科书写病历不少于5份心脏外科轮转要求:了解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心、大血管病的外科手术大致治疗方法了解体外循环手术大致过程,了解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内容其他相关轮转科室要求了解其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临床能力考核要求出科考核由科室负责人和导师组织,由有导师组成的3人小组执行,科室负责人签署考核意见。
理论笔试和技能考核记录并存档,成绩上报教研室和科研处考核要求心血管专业临床技能水平不低于住院医师的考核标准,不合格者须补考或延期毕业六、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要求硕士研究生熟悉本专业医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听课和教学实践,锻炼教学和表达能力临床各科轮转结束后,由科室或教研室写出评语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要求:1.教学实践由导师决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完成一定量教学任务,如小讲座、病例分析讨论、带本科生实习实验和阅读专业文献等参加病案讨论、抢救病人等并能给下级医生适当讲解2.学术讲座在各科轮转期间,协助上级医师指导实习生诊治病人和病历书写,参加示教及病例讨论,参与专科讲座活动,参加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30学时参加大学和医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报告等七、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同总则另要求完成一篇SCI论文书写,熟悉投稿发表过程完成一次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熟悉科研标书的书写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同总则九、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1. 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内科学(8年制,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 Circulation十、管理与待遇同总则 (附表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专业代码:105101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总学时学分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M2013001804.0医用统计方法M2013024603.0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2013066362.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二选一)M2013067/M2013068181.0专业必修课基础与临床药理学M2013056402MSCTA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M2013092201临床流行病学M2013025402医学前沿文献阅读M2013007241专业进展课M2013095402.0专业英语M2013096402.0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合理利用M2013084402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M2013005462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M2013009402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3学分且≥2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总学分≥16分且大于等于8门。
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3.选修课不做要求内科学(血液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5101)一、培养目标 同总则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1、恶性血液病的诊治2、造血干细胞移植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同总则四、课程设置 同总则其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由研究生学院在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并在学生入学后第四学期的五月份,由各学科或教研室组织导师开展考核,填写成绩报告单(≥75分合格),经单位科教部门汇总后统一上报研究生学院培养办公室具体设置见附表三、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一)轮转培训目标轮转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打好内科临床工作基础要求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二)轮转培训方法在本学科和内科范围内的三级学科(专业)及其它相关科室轮转轮转科室安排(科内12个月,血液实验室6个月,科外6个月)轮转科室轮转时间 轮转科室轮转时间血液科12个月血液实验室6个月心内科2个月 呼吸科1个月消化内科1个月风湿免疫科1个月神经内科1个月(三)轮转培训内容与要求血液科:临床12个月,血液实验室6个月掌握:各类贫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要点;溶血性贫血分类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及诊治原则;急性、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常用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分期、诊断依据及治疗;骨髓穿刺及活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成分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
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措施;骨髓增殖性肿瘤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患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各种溶血、出凝血实验室检查的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其它血液疾病2.基本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病 种病 种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特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