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38页2020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 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 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
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煳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 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 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两支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
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作者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C.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多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D.文中画线句子不写常人心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这体现了作者的幽默乐观B [B项,“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错误作者在文中多处描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和吃法,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并非“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写到郑板桥与炒米的故事,父亲的朋友算卦的故事,避难红十字会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B.文章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如叙家常C.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抒写,增强文章的年代感D.文章虽然题为“炒米和焦屑”,但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炒米,用于焦屑的笔墨相对很少,表明作者还是比较钟情于炒米的D [D项,“表明作者还是比较钟情于炒米的”表述错误,炒米之所以用的篇幅较多,主要是它的制作工艺和储存比焦屑复杂,需详细介绍;而焦屑相比之下就简单的多了但二者所起“应急”作用是一样的,对于二者不存在厚此薄彼故“钟情于炒米”错误]8.结合文本,分析文章开篇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的作用4分)解析: 从内容看,“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写出炒米的普遍、方便,“佐以酱姜”写出吃法的多样性,“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写出食物背后的温暖情谊;从结构看,文章的下文写炒米的相关事情,此段引出后面的相关内容;从效果看,此段处于文章的开头,同时又引用古人的说法,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的作用答案: ①内容上: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以及背后的温暖情谊②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炒米的叙述。
③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9.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达真实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解析: 这篇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内容,将笔力集中于日常的小事上,但是恰恰在这些小事中,流露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第3段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为读者展示了家乡独具特色的舀炒米工具,又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蕴藏在其中作者所写之事都是平常琐事,但在这细腻的笔触中表达了他对生活、对祖母的热爱之情答案: 作者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细节,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介绍了柚子壳这一独具特色的家乡舀炒米的工具,又表现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份久远的歉疚阎连科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
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景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就都各自吃饭去了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外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
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衬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远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撤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他答着去了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 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蚰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二姐说:“你没睡?”我以“嗯”做了回答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选自《今日文摘》2020年第14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