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轧辊行业现状.docx
8页轧辊行业现状一、 材质系列化发展辊耗持续减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国内的铸铁轧辊已由过去的冷硬铸铁、无限冷硬、冷硬球复铸铁等常规材质,发展到目前的珠光体球铁、针状组织球铁、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高铬铸铁等新型轧辊材质为适应不同轧机需要,各种不同材质轧辊的性能也在不断细化和优化,如适用于宽厚板轧机、炉卷轧机及带钢热连轧机的高镍铬无限冷硬轧辊,适用于带钢热连轧机粗轧,精轧前段的高铬铸铁工作辊、宽厚板轧机用高铬铁工作辊及平整轧机用高铬铁工作辊等,都显示了新型材料的优越性在不同材质轧辊品种优化的同时,产品性能也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我国的轧辊制造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轧机和使用环境,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已形成轧辊材质系列化,在高合金材质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近,而用于板带热轧机的不同材质轧辊基本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轨比如用于侧压轧制的热轧带钢立辊,离心高铬钢组合立辊在宝钢1580轧线上机实轧,使用效果较合金半钢材质成倍提高处在宽厚板和热带连轧机轧线最前端的两辊可逆粗轧辊,与高温钢坯接触时间长,且由于没有支承辊,承受较大弯矩和扭矩,必须具有较高的抗热裂性、咬入性和强度针对这些特性,近年来,国内轧辊企业研制的整体铸造和复合铸造的工具钢材质粗轧辊,产品使用性能成倍提高,以中钢邢机为代表的企业成功研制出的冷轧带钢用锻钢半高速钢、高速钢轧辊,也标志着中国锻钢冷轧辊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新型材质轧辊的不断问世及现代化轧机的不断增加,吨钢平均轧辊消耗不断降低随着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和轧辊制造业在轧辊新材料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推广,未来的轧辊消耗还将进一步降低二、 数控轧辊磨床产业链结构数控轧辊磨床是钢材板材轧制生产线的重要配套设备,由电气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磨削系统、测量系统、承载系统等几个核心模块构成上游行业包括机械结构件、电气设备、磨具磨料、计算机控制等众多配套产业,下游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等,下游行业通过轧辊磨床磨削获得精密轧辊,生产出的金属压延产品(如金属板、金属带、金属箔)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家电行业、电力设备、高铁机车、建筑、航空航天、纺织造纸行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三、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发展状况在我国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磨床行业作为现代精密机械加工的基础生产制造行业,开始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行业内企业的科研、设计、制造等能力不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显著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可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磨床生产企业数控化率是衡量磨床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5年磨床产品的产值数控化率达51.80%,相比2014年提高5.07个百分点。
目前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已达80%以上,因此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尚有较大潜力我国轧辊磨床行业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备较大发展空间轧辊磨床对生产制造过程及产品最终达到的技术性能要求极高,体现在产品对轧辊及精密轴类零部件磨削能获取极高的几何形状精度(≤3微米)及表面微观一致性(纳米级),磨床主要由电气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磨削系统、测量系统、承载系统等组成,对软件开发、精密检测及传动、系统集成、监控及智能决策等多方面技术研发水平要求较高,现阶段德国在轧辊磨床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虽然我国在2009年已跃居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大国,但在产品质量、产品技术性能方面与发达国家产品的差距依然明显;高性能的轧辊磨床仍严重依赖进口我国轧辊磨床与发达国家产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关键技术沉淀较为薄弱,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目前我国生产的轧辊磨床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高性能和极精密的高端产品方面,国内产品的稳定性和部分技术性能指标还有待提升;部分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及技术控制手段还有待突破;第二,高端专业化数控系统依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自主开发尚需时日功能部件配套能力较弱,关键核心部件仍需进口;第三,在高精密、智能化、复合化的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不足,技术储备不够。
我国轧辊磨床行业虽然在行业研发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基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工业化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轧辊磨床行业已经开始具备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的能力,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我国轧辊磨床市场需求结构明显变化,中高端轧辊磨床行业规模不断扩张轧辊磨床作为现代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基础性生产制造设备,经轧辊磨床精密修复后的轧辊可以用于各类精密金属材料的延展性深度加工,其最终产品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家电行业、电力设备、高铁机车、建筑、航空航天、纺织造纸行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轧辊磨床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设备之一随着轧辊磨床下游行业产业不断升级,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的背景下,下游行业对自身生产技术及工艺要求不断提升,大力采购中、高端制造设备的同时,对其生产所需要的钢板、有色金属板、金属结构件、特制金属零部件、新材料部件等精密组件的质量、外观和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将依赖于高精度高性能的中、高端轧辊磨床的生产技术支持上述行业生产环节的技术提升,催生整体工业生产企业对中、高端轧辊磨床的较大需求四、 我国轧辊磨床市场竞争格局我国轧辊磨床市场目前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竞争格局。
第一层次由极少数国外高端磨床企业组成,如德国、意大利等,这类企业的轧辊磨床产品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处于轧辊磨床行业的高端地位,目前华辰装备的部分产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该层次进口高端产品;第二层次由中、高端生产企业组成,主要包括华辰装备以及美国CAPCO、上海机床厂、无锡机床股份、贵阳险峰机床等国内外磨床企业;第三层次由数量众多的低端制造厂商组成,该层次内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无核心技术,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竞争非常激烈五、 我国轧辊产品结构仍需优化多年来,我国轧辊制造业在经历了为引进轧机研制配套轧辊、实现轧辊制造国产化、批量出口高端轧辊等发展阶段后,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轧辊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第一轧辊制造大国,并培育出世界轧辊产能第一的中钢邢机和一批专业化优势相对明显的轧辊制造企业但专家指出,虽然在一些轧辊制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轧辊品种也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行业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因此,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和新产品研发速度,才能提升我国轧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六、 目前我国轧辊制造业现状近年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轧机和轧制技术相继落户在国内各大钢铁企业,轧机制造行业紧随钢铁行业发展的脚步,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国内总体制造能力完全能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的轧钢需求,中、低端产品供大于求,出口能力较强;部分高速钢宽带轧辊还有少量进口;国内铸造轧辊制造企业数量较多,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综合实力不足,技术水平较低、装备能力较差,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装备水平好、生产规模大、产品特色较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较少,产品制造水平良莠不齐;国外轧辊制造企业以合资、产品直销和代理销售等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目前较少,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英国戴维、瑞典阿克斯、德国依尔列、日本新日铁、奥地利ESW等。
七、 产能快速扩张品种结构仍需优化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国内轧辊制造企业可以生产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各种轧辊,满足了国内各类轧机的需求如中钢邢机已经研发出50多种替代进口的轧辊产品,其自主研发的大型复合铸钢支承辊、半高速钢轧辊、优质离心复合轧辊等,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太钢与瑞典阿克斯合资、一重与德国依勒尔合资、宝钢与日立合资,均在引进外资与技术的同时,加快了中国轧辊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中国轧辊制造业虽然在产能上不断扩大,技术上持续进步,但在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上,还没有完全跟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及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低端产品生产过剩,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如高速钢、半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内仅有中钢邢机等少数几个企业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市场占有量较低;国内目前新上及拟上的多条5米以上宽厚板轧机,由于规格特殊,所需的超大型工作辊、支承辊等还完全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轧辊总体制造水平仍有待提高,为了解决为现代化轧机配备高性能轧辊的世界性课题,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和新产品研发速度八、 轧辊磨床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轧辊磨床行业是金属切削机床重要的子行业之一,其主要功能为对以轧辊为代表的精密轴类零部件的表面进行磨削以达到预设的形状和精度。
轧辊磨床自身精度、智能化和稳定性水平越高,越能满足下游客户对精密轴类零部件磨削质量的要求根据轧辊磨床所采用的不同控制方式,轧辊磨床可分为数控轧辊磨床和非数控轧辊磨床,其中数控轧辊磨床根据其控制技术的不同,可分为半自动数控轧辊磨床和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轧辊磨床作为现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基础性设备,经轧辊磨床精密磨削修复后的轧辊可以用于各类金属材料的延展性深度加工,经其深度加工的金属压延产品(如金属板、金属带、金属箔)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家电行业、电力设备、高铁机车、建筑、航空航天、纺织造纸行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下游行业对轧辊磨削加工工艺的要求不断提升,下游行业对高精度、高效率、定制化和智能化的轧辊磨床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轧辊磨床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控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产业升级压力,已进入需要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工业面临多种深层次的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在精密设备制造领域核心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大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