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pdf
180页五年级三班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单元教学内容备注13.2-3.6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 课时观察物体2 课时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练习课2,5 倍数的特征23.9-3.1 3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特征整理复习33.1 6单元检测单元检测3.1 7-3.2 0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43.2 3-3.2 7练习课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53.3 0-4.3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课探索图形清明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及意义64.7-4.1 0单元检测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真分数与假分数74.1 3-4.1 7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练习课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84.2 0-4.2 4约分约 分(练习课)最小公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通分94.2 7-4.3 0期中考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1 05.4-5.8整理和复习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五一图形的运动旋转旋 转(练习课)1 15.1 1-5.1 5描述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1 25.1 8-5.2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练习课实践活动课打1 35.2 4-5.2 9单元检测单元检测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找次品找次品1 46.1总复习练习课六一6.2-6.5因数与倍数分数1 56.8-6.1 2图形与几何统计1 66.1 5-6.1 9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形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 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 议 共 分 为 2 课时:【知识结构】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 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 书)二、合作探究(-)整体观察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3、解释应用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三、拓展应用1、做教科书例2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四、总 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9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的(0 Cj多种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 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教学目标: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3、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口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汗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对于 第 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第 5 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第 6 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 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 个、5 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6、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作业:教辅相关练习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m从正面看&从 左 面 看 从 上 面 看1、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摆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2、知道从三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推断并摆出唯一的立体图形3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三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的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学情分析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课时划分:8 课时1 .因数和倍数.2 课时2 .2、5、3 的倍数的特征.2 课时3 .质数和合数.3 课时4.整理和复习.3 课时【知识结构】因数和倍数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1.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教材 5 6 例 1、例 2 及练习二第1、2(1)、6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2、借助直观图,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