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16课《猫》七年级上册.docx
2页16 猫教学导航【教学内容】 课本第96-101页【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等词语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4.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5.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问题、找到答案的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猫》中写“我”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污涩(sè) 怂恿(sǒng yŏng)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jiè)怅然(chàng) 诅骂(zǔ) 妄下断语(wà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结合下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后来毛被烧脱了几块,更难看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病死丢失打跑而死(二)问题探究1.三只猫的结局如何?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丢失第三只猫:打跑而死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2.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明确:(1)句子: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分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小猫的形态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2)句子: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分析:“一二个小时”表明时间之长,即使如此,“我”也是“微笑着”度过的本句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3)句子: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分析:乱跑,爬树,捉蝴蝶等行为,直接写出了第二只小猫的活泼3.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第三只猫的不幸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明确: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5.谁是咬死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明确:凶恶的黑猫逃”:做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6.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明确:第一只猫:快乐 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愉悦 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厌恶 悔恨、自责。
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不被注意;春天来了,它仍不活泼, 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课后作业】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冤枉动物或别人,或被人冤枉的经历?请简单写下来,并写出你现在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