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设施集群实施方案.docx
16页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设施集群实施方案总体上,我省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需补齐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对大通道建设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我省物流枢纽多数处于规划或在建阶段,物流设施群辐射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全省物流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乡配送等基础设施网络系统衔接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跨境物流服务网络不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布局不均衡,农村物流运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民生物流品质和物流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足传统运输、仓储、配送等初级物流市场供给过剩,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偏低,对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物流市场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优国家5A级物流企业仅8家,州、市A级物流企业分布不均衡,中小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传统,信息化服务能力不强五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为突出我省运输结构单一,近90%的货物运输量靠公路承担,多式联运发展滞后,物流资源运作分散、集约化发展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矛盾突出。
全省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六是物流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物流行业治理方式改革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物流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不足,信用、统计、标准等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层次物流人才缺口较大,专业化物流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 推进全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高质量布局建设衔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相关规划,以国家和省级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物流网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全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促进物流要素规模集聚和集成运作培育发展物流枢纽经济发挥昆明在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组织中枢作用,建设服务内陆经济腹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国•昆明国际陆港统筹全省国家物流枢纽申报与建设,推动昆明陆港型—西双版纳(磨憨)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发展鼓励昆明、大理、德宏(瑞丽)、红河(河口)、西双版纳(磨憨)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枢纽经济培育创建10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出境出省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重点在临沧发展海公铁联运,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普洱、大理等地发展公铁、公铁水联运,在昭通水富港发展公铁水联运,依托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发展公水联运。
大力发展集装箱对流运输,加强铁路运输企业与港口、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企业等合作,发展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依托省内枢纽机场、支线机场及通用机场和国际、国内、省内3级航线网络,培育发展陆空联运构建干支衔接网络体系推进沿边铁路重点段(临沧—普洱—蒙自—文山—广西靖西)建设,充分发挥南昆铁路通道作用,扩大与北部湾各港口联动发展能力重点推进水富港、富宁港、关累港等港口物流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畅通高效的干线航道网综合考虑大宗货物运量和铁路建设时序等因素,推动具备条件的大型工矿企业、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接入铁路专用线二、 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能力围绕服务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和生产基地布局,构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助推“云品出滇”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围绕全省“一县一业”布局,以整合产地型冷库等存量设施为重点,在全省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鼓励运营主体延伸生鲜农产品精深加工、生鲜农产品要素交易、智慧冷链配送等业务,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冷链物流枢纽推动在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农产品冷藏初加工设施、综合冷链物流集配设施,完善与农产品流通相适应的产地型冷链物流设施。
构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聚焦花卉、蔬菜、水果、肉牛等优势产品,推进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发展骨干冷链物流企业,整合生鲜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全过程供应链,打造冷链物流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建立面向国内一线城市及主要消费市场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拓展中高端农产品供给市场提高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推广使用标准化冷藏运输、蓄冷板(棒)、全程温湿度监控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监控与追溯平台在季节性蔬菜和水果产区推广新型移动式冷链物流设施推进冷链流通技术及运输模式创新,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应用标准化、单元化载器具,提升标准化运营能力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围绕全省制造业生产力布局与集疏运物流需求,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完善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设施集群结合全省工业生产力布局、产业园区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需求,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有机衔接、融合联动,统筹大型工业园区等生产制造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及建设,支持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集疏运等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发挥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对接干线运力、促进资源集聚优势,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
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协同构建深度嵌入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深加工、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石化等产业链全过程物流服务网络引导物流企业、快递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等专业化和定制化物流服务完善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物流服务功能,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促进大宗商品物流降本增效完善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鼓励铁路企业与港口、园区、大型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开展合资合作,完善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按需开行货物列车,更好地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运输和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围绕铝材、光伏、煤炭、食糖等全省重点大宗商品,依托具备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统筹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大宗工业品交易集散中心鼓励支持省内大型制造企业剥离物流环节,由企业物流转变为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三、 聚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空物流枢纽衔接云南省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统筹航空物流网络建设,促进航空物流与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连接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构建广覆盖航空物流网络。
依托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优化完善国际国内航空物流网络,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全货机航空货运航线建设,发展经南亚延伸至西亚和非洲、经东南亚延伸至澳新地区的货运网络,逐步拓展至欧美的洲际货运航线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大型枢纽机场及国内主要经济区联系,提升昆明作为国内至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中转枢纽地位,打造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和跨境物流转运中心建设多层级航空货运设施构建以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丽江、西双版纳、芒市为区域次枢纽,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运输机场体系推动昆明、丽江、西双版纳、芒市等重点机场完善货运配套设施,服务临空产业发展,打造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以口岸机场为主导的陆空联运集疏运网络,促进航空物流通道与干支配物流网络无缝衔接盘活支线机场资源,探索在有条件的通用机场建立小型货物转运中心支持具备条件的州、市建设无人机物流枢纽,探索发展无人机配送等新模式培育特色化临空物流产业结合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鼓励鲜花、野生菌、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在昆明长水机场周边布局,推动航空物流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特色物流产业联动发展依托昆明空港经济区,积极承接电子信息、智能设备制造、出口加工业等产业转移。
发挥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优势,吸引南亚东南亚水果、鲜活水产品等经昆明转运至国内城市加强航空偏好型货源开发,大力提升航空货邮吞吐量,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四、 面临形势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多重战略交汇叠加为云南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使云南区位优势和开放潜力加速释放,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重要交汇点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必将有力促进我省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国际贸易与产能合作,为吸引国内更多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物流资源、生产要素在我省高效集聚,加快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做大全省物流规模总量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千亿级优势产业作为全省社会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为做大物流规模总量、打造万亿级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要加快现代物流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高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水平,为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现代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为传统物流活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新引擎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创新赋能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传统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广运用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物流资源配置优化和高效协同,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助推“数字云南”和创新型云南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对跨区域物流网络建设提出新要求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利用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通车等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出省出境大通道沿线关键物流节点,积极推动境内与境外运输通道贯通衔接,布局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联运大通道,构建国内国际无缝衔接的跨区域物流网,助推我省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对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对我省开拓国际物流市场、建立内外联通物流网络、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带来挑战要聚焦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快完善跨境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企业,增强物流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提高物流体系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应对复杂局面中的不确定因素,支撑大贸易大产业发展五、 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新型装备在物流体系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进物流技术、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供应链集约高效,协调发展依托物流枢纽建设,有效整合区域物流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存量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高效联动发展,服务产业强省建设;推动物流设施协调匹配、干支有效衔接,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一体化组织水平内外联动,畅通循环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衔接国内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跨区域物流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陆海联动、内外互济的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格局。
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货物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