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 𝑠𝑠可知物体的( )𝑡𝑡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 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4,则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是( )A.2:3 B.3:2 C.1:4 D.4:1 3.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物体速度大B.所用时间长,物体速度大C.所用时间短,物体速度大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4.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2: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4:9 B.9:4 C.1:1 D.2:35. 如图甲是消防队员小明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在某次爬杆训练中,小明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s 至 6s 时间内,小明沿杆匀速向上运动B. 6s 至 15s 时间内,小明沿杆上爬的距离是 0.4m C.15s 至 18s 时间内,小明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D.0s 至 18s 时间内,小明平均速度小于 0.4m/s6. 一列队伍长 800m,以 2m/s 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 6m/s 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通讯员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那么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了多少 m?( ) A.800m B.1200m C.1600m D.1800m第20页(共18页)7. A、B、C 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 a、b、c 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 之间的距离为 80m,a、b 之间的距离为 30m。
其中 B、C 两物体同时出发, 物体A 向右运动,其运动的 s﹣t 图如图乙所示,物体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C 运动的v﹣t 图如图丙所示,前 2s 物体C 通过的路程为 3m,从开始计时 10s 后,A、C 相距 67m, A、B 相距 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 B 向右运动,速度为 2m/sB. 物体 C 向左运动,前 10s 的平均速度为 2.7m/sC. 开始计时 20s 后,A、C 两物体相距 57mD. 开始计时 10s 后,B、C 两物体可能相距 87m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 v 甲>v 乙>v 丙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 s 丙>s 甲>s 乙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 t 丙>t 乙>t 甲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二、填空题9. 小明坐在动车上,通过一个长 2000m 的隧道,小明通过隧道用时 40s,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 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s;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速度是 36km/h一次迟开 20min,为了正点到达乙站,司机把车速提高到 72km/h, 那么甲、乙两站相距 km。
10. 某高校每天早上都派小汽车准时接刘教授上班一次,刘教授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 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 27 分钟时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他上车后小汽车立即掉头前进,设刘教授步行速度恒定为 v1,小汽车来回速度大小恒定为 v2,刘教授上车以及小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可判断:刘教授提前 分钟到学校,刘教授步行速度和小车速度之比 v1:v2= 11. 春运期间小明乘坐的高铁动车沿直线匀速向南行驶回家,速度为 270km/h 合 m/s,旁边平行铁轨上,一列普通列车以 90km/h 的速度也匀速向南行驶,以小明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12. AB 是一条平直的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从 A、B 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时,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回 A,并停留在路牌边;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 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t2=2t1,则这个过程中,小鸟的总路程 s1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的总路程 s2;小鸟与小车的速度之比是 13.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h。
14. 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 50cm 的细玻璃管注满水, 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 转后,他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气泡运动的速度 ,同时便于 ,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本实验对于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可采用的方法是 三、作图题15.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 中画出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16. 根据图 1 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图象在图 2 画出速度 v 与 t 时间的关系图象四、实验题17. 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1) 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测量气泡从 O 点运动到 10cm、20cm、30cm 和 40cm 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 2s、4s、6s 和 8s 所通过的距离你认为方案 更合适;(2)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 (填“快”或“慢”)。
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 (填“甲”或“乙”)作为起点 O 更合理;(3) 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 运动的;(4) 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从 o 点到开始的距离 s/m010203040从 o 点到开始的时间 t/s01.242.513.755.20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比 (填“正”或“反”),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填“改变”或“不变”)的18.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 距离各有不同,善于观察的他们想探究“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生活中的感受,他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实验序号抛出点离地高度 h(米)水平抛出的速度 v(米/秒)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米)1210.642221.283242.56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实验室借来能控制速度的弹射器、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得到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小球质量 10 克4443.615622.21小球质量 20 克实验序号抛出点离地高度 h(米)水平抛出的速度 v(米/秒)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米)6210.647321.568511.019822.56101045.71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的数据进行分析②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 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当抛出点离地高度 h 相同时, ③小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 与 9 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抛出点离地高度 h 无关请你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 数据中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水平抛出的速度 v 的比值,可得出初步结论: 表三实验序号抛出点离地高度 h(米)水平抛出的速度 v(米/秒)落地时间 t(秒)11/12/13/14/15/⑤小明和小亮发现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水平抛出的速度 v 的比值就是物体的落地时间,为了验证上一题的结论,他们调整实验器材继续实验,他们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从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012345从A 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 cm• s﹣1)048121619. 如图所示,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表1) 本实验所测得的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物块 0~5s 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第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3) 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 实验前,小明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①或②),并推测: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 6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五、综合题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作速度,它的大小,即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定义公式为:速度= 路程时间v= 𝑠𝑠.初中的很多𝑡𝑡物理量是这样定义的,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变化量用△v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物理学中把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 t 的比值叫做加速度,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用字母g 表示,国际单位是 m/s2若一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即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则称这一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是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后人们站在巨人的肩上,进一步实验验证,如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表示,人们进一步的研究,得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物体下落的高度 h 与重力加速度 g、下落时间 t 的关系:h= 1gt22(1)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其加速度为 2m/s2,则 1s 钟物体速度的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