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分析.doc
11页中学生作文“无什么可写”分析彭以槐“你在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我们曾在2所城 市中学、8所农村中学,近二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十多次 学生座谈会上,向学生提出过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写!”大多数学生都这样回答我们有这种 苦恼的学生,初一年级占接受调查人数的%,初二年级为%, 高一年级为%,高二年级为%这种苦恼不仅农村学生有, 城市学生也有;一般学校有此反映,重点中学学生也有同 感为什么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呢?综合学生意见,有 如下原因:课业负担重,学生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说: “我们每天浸泡在作业里,书本里,做不完的作业,看不 完的书有的打趣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几何题',家 庭一一学校两点联成一线,或寝室一一教室一一食堂三点 构成一个平面有的学生痛苦地说:“我们是一头负重的 牛,有苦难言沉重的课业负担给作文教学带来什么后果呢? 一是缺 乏生活乐趣,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 美我们的时代:二是人与人之间往来减少大家都闷在作 业里,连说句笑话的时间都不多;三是活动太少,有的学 校连课外文体活动都取消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受到压抑 不少学生说,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叫我们写什么呢?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又 一重要原因。
在座谈时,学生都说,老师叫我们多观察、 多思考,多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物,但是我们很少观察, 懒于思考我们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说,一是课业负担 重,没有心思观察;二是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观察的,每 天都是走重复的路,做重复的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有 r;三是没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遇事很少盘根问底, 一看了之,过身就忘了四是不会观察,有的说老师没有 教我们观察的方法;有的说,老师讲了观察的方法,但真 正观察时又忘了读书量少而面窄,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三个原 因多读书是丰富写作内容重要途径之一可是我们的学 生,读的课外书不多,而且偏重于作文选,升学考试指导 书,武打言情小说之类学生之所以阅读量少面窄,主要原因有:一是课业负 担重,时间紧,无暇顾及课外书;二是心理上压力大别 人都在紧张地学习,自己却在看课外书,似乎不时会遭到 老师和同学的谴责,看本课外书像做贼一样,得偷偷地看, 三是书少我们随机调查了 21所农村中学的藏书量,平均 每一师生为本其中6所没有一本书,7所只有对教师开放 的少量书,4所因无房子暂不开放:就是说,这21所学校 中,有17所学校的学生借不到书,占%学生借不到书; 书贵也买不起。
四是相当部分的家长和教师不准学生阅读 课外书,认为看课外书“看野心”“分散精力”,只有课本 才是“正经书”有的教师和家长只肯看习题解答、作文选 之类书籍,其他均在禁阅之外老师命的题难写,指导不力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四 个原因据调查,有些老师命的题大致有这样几个比较普 遍的问题:一是陈旧不堪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中学,经 常出现学生说看了这些题目,感到厌烦、勾不起一点写 作欲望,只好提笔勉强凑上几句,以塞其责二是限制太 死学生的经历不同,见闻不同,感受各异,但有的老师 的命题,圈子小,范围窄学生说,为什么不给我们一点 点选材的自由?三是大而不当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 “观《大决战》有感”,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四是逼人编造有的学生说,猫捉老鼠多在黑夜,亲眼所 见者不多,而老师却以“猫捉老鼠”为题让我们记叙其过 程,我们不编造怎能完成任务?学生希望老师加强指导,指导他们审题,指导他们选 材他们认为,如果老师指导得法,他们也不会为作文 “没有什么写”感到特别苦恼学生感到作文“没有什么写”,是个带普遍性的现象1987年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 通过三千多篇作文详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作文内容弱于 表达。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语言表达基本功极差以 及不知所云令人无法卒读的毕竞是极少数,前者占%,后者 占%,学生一般都尚能表达一定的意见,但内容却每每单薄, 空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内容单薄,空泛,证实了学生 反映的“没有什么写是写作中最大困难”确系事实,并非 无病呻吟学生的意见,切中了作文教学的要害,值得重 视和研究为什么会感到“没有什么写”,学生陈述了多方面的理 由,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里既有其外 部原因还有作文教学本身的原因就后者来说,我以为有 几种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欠妥下面就其内部原因作点浅显 的分析:一、一般文章的写作与学生作文所谓一般文章,指的是成人日常生活应用写作与作家 的创作学生作文是练习性的,不能与日常生活应用性写 作,尤其是作家的创作等量齐观,同一要求然而在作文 教学中往往出现过高的要求,有的将一些文学创作的理论 和名词术语运用于中学生作文教学中不是曾用过“政治 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去评析学生作文?不是曾要求 学生“讴歌我们的时代” “抒人民之情” ?有的对学生作文 过高的评头品足,要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性格;语言不只是通顺,还要求准确,生动;立意要 精巧,要站得高,看得远,这不是把学生作文当成作家的 创作,违背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按这样高 的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学生怎能不感到高不可攀,“没有 什么写”或“不好怎样写”呢?可是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和一般文章产生的过程却又 应该是相同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应该与一 般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相一致,学生作文应该朝着这个理 想境界去努力一般文章的产生,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所感知、然后 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筛选、加工、提炼,最后运用一定的语 言文字和写作技巧,把客观事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 来,外化为作者奉献于社会的精神产品从信息论角度来 说,就是要经历“信息的输入一一信息的储存、加工一一 信息的输出”这样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产生的自然过程被简单化 了作文教学一般都是从命题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留下一 两个题目,学生略加思考就得动笔写,至于写作前的指导、 观察、体验、思考,不少教师全然不顾何况有的教师命 题的主观随意性强,不注意研究学生思想、生活和心理实 际,让学生搜肠刮肚,写得出得写,写不出也得写,两个 钟头交卷腹中空空,笔下自然无言这样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我国封闭性的八股文写作 教学传统的沉积科举取士时期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两闻 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写八股文,“代圣贤立 言”,以应付科举考试,考中了好作官其文章内容僵化, 结构呆板当前我们不少学校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每天只 是读书、做作业,以对付升学考试,不让学生接触自然, 认识社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感到生活枯燥,思 路狭窄,没有什么可写,难道我们不可以从中看到八股文 教学的阴影?成人写作,特别是作家的创作,一般都是深思熟虑, 往往有个提纲,而不少学生作文,缺乏认真构思和编写提 纲的习惯。
写完以后,也不像成人写作一般性文章那样反 复修改,有的连检查一遍也顾不上,就匆匆交卷叶圣陶先生把学生作文与一般作文产生的自然过程相 一致,看成是一种“理想境界”我想何日达到了这种境界, 学生“没有什 么写”的痛苦的呻吟就会大大减少二、写作实践和理论指导写作实践和理论指导的关系,是不难理解的,然而从 古到今,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却是一个扯不清的问题古人提倡“多读多与"多读,确是提咼与作能力的重 要途径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写作 角度来说,阅读起着积累知识,摄取材料,提高修养,借 鉴技法等作用可以说,一个不爱阅读的人,是难以提高 写作能力的'‘多写”,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技能的提 高必须通过练习,没有认真的、反复的练习,知识不能转 化为技巧,形成为能力这条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古人注 意了阅读与写作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但是古人的“多读多写”又往往忽视写作理论的指导和写 作训练的科学化,鲁迅先生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 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 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 说坏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 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
鲁迅先生的话正是古代 作文教学生动而具体的描写学生是读了做,做了又读, 老师不予指导,任你在“暗胡同”里“自己去摸索,走得 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事实上从“暗胡同”里摸出来的 也有,鲁迅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但费时费力,大家都 像个瞎子在“暗胡同”里摸索,恐怕多数摸不出去今天我们作文教学情况怎样呢?有人说,古人重实践, 轻理论;今人重理论,轻实践我以为不可一概而论今 天我们作文教学确是存在着写作方法讲得多,练得少的情 况每学期只写六、七篇作文,课外就不动笔了,可以说 这是轻实践的表现吧,但也存在着盲目练习的情况,尤其 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搜集各种作文题,硬逼着学生 写,“决不说坏在那里,作文要怎样”,将学生丢到“题海” 里,这多像古人一样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不管是重 实践,轻理论,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都将导致学生没有 什么写因此,我以为当前需要克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 随意性,正确处理好写作训练和理论指导的关系,重视提 高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东西可写三、思维训练和写作技能教学写作教学当然要教给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运用 语言等知识和技巧然而,写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劳 动,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活动,是运笔行文的先导。
是写 作的基础和前提它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指导和制约写 作活动,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活动, 写作能力高,实质上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 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强单纯的写作技能, 只是静态的、表层的、外在的重写作技能,忽视思维训 练,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又一带普遍性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发出“没有什么写”的呻吟? 一方面是 生活枯燥、单调,找不到可写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另一方面并不一定都没有材料可写,而是思维水平 低,不善观察,懒于思考,思路狭窄,认识肤浅,“身在宝 山不识宝”,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因此,作文教学固然要重视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但不 可忽视思维训练一个学生没有熟练的写作技能,学生会 感到“不好怎样写”,但如果思维能力低,学生不仅会感到 “不好怎样写,”尤其会出现“没有什么写”的困惑当前 活跃于中学作文教学领域的观察一一分析一一表达等体系, 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重视观察和思维训练,把解决学 生“写什么”问题摆在突出重要地位,这是作文教学科学 化序列化迈出的可喜的一步四、写作教学的主体写主导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的主体是作者,作者是写作中 心,离开了作者就没有文章。
中学生作文何尝不是这样? 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教师,但教师不是代替学生写作,而是 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是领着学生走出“胡同”的“向导” 因此,作文教学既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轻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要把两者统一起来,辩证地处理两 者的关系当前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既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 象,更有不顾学生是写作的主体,造成主体地位失落的情 况前者如放弃对学生应有的指导,有的在黑板上写个题 目,就叫学生拿出作文本来写,连几句简单的启发、诱导 的话也没有,更不要说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教育学生热爱 生活、认识生活有的批改作文只是打个分数,签个日期, 又无别的措施保证批改质量后者如有的教师命题不能调 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如前所说,题目或因袭陈旧,或大而 不当,或偏怪狭窄有的教师用自己的认识和思路代替学 生的认识和思路,强而为之,把学生的求异创新当成异端 邪说,学生不能调集平常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写作, 更不能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作文批改全由老师包办,学 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意见作文讲评只听老师哇啦哇 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