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教学标准.docx
118页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标准2007年6月目录《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标准 4《线性代数A》课程教学标准 9《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标准 1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18《概率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24《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标准 27《电路分析与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标准 3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36《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标准 40《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47《EDA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标准 55《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标准 59《多频显示器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标准 63《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标准 66《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标准 70《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标准 74《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标准 78《电子技能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8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标准 85《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90《数字通信》课程教学标准 94《DSP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100《计算机硬件综述》课程教学标准 106《tcp/ip协议原理与结构》课程教学标准 112《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标准 117《电子信息选讲》课程教学标准 121《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要求《高等数学A》课程是我校理科(非数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目前这门课对我校数计学院的计算机本科、电子信息本科、物光学院的物理教育本科、电子信息本科及软件学院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本课程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究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今后各专业的后继学习或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耍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为科学研究所必需,而且具备这种理性思维品格和能力的人才在当今竞争机制的社会里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为面向21世纪,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第二部分:教材与学习参考书本课程拟采用由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高等数学》第五版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步阅读以下儿本重要的参考书:1.《数学分析》(第二版)上、下册,复旦大学陈传璋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数学讲义》樊映川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3.《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高等数学例题与习题》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纲要和课时安排本门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
一些内容属较高要求,必须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其中,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述另一些内容是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其中,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表述本门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约需60课时(不含习作课),第二学期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约需90课时(不含习作课),具体按排如下: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堂教学24课时,习作课6课时)1 .理解映射与函数概念2 .了解函数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3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6 .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N、定义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对于给出£求N或S不作过高要求7 .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了解极限性质8 .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9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10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11 .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12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第二章导数和微分(课堂教学10课时,习作课3课时)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儿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3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4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5 .掌握初等函数-阶、二阶导数的求法6 .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课堂教学14课时,习作课6课时)1 .理解罗尔(Rolle淀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2 .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3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并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4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近线)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5 .会用罗必塔(L'Hospil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6 .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7 .了解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第四章、不定积分(课堂教学10课时,习作课3课时)1 .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2 .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3 .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有理式的积分。
4 .会使用积分表第五章、定积分(课堂教学8课时,习作课3课时)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2 .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3 .掌握定积分的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4 .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课堂教学4课时)1 .掌握定积分的元素法2 .掌握用定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面积、体积、弧长、功、引力等)的方法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课堂教学12课时,习作课4课时)1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 .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3 .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法4 .掌握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题5 .理解曲面的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6 .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7 .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课堂教学16课时,习作课6课时)1 .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2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 .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4 .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 .掌握复合函数-阶偏导数的求法,会求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6 .会求隐函数(包括由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7 .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并会求出它们的方程8 .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了解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会求解一些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第九章、重积分(课堂教学10课时,习作课3课时)1 .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了解重积分的性质2.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了解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3.会用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体积、曲面面积、质心、转动惯量引力、功等)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课堂教学14课时,习作课6课时)2 .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及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3 .会计算两类曲线积分4 .掌握格林(Green)公式,会使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5 .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及高斯(Gauss)、斯托克斯(Stoles)公式并会计算两类曲面积分。
6 .会用重积分、曲线积分及曲面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弧长、质量、重心、通量、环流量、散度等)第十一章、无穷级数(课堂教学16课时,习作课6课时)1. 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2. 掌握几何级数和P一级数的收敛性3. 了解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4. 了解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会估计交错级数的截断误差5. 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收敛的关系6. 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7. 掌握比较简单的事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区间端点的收敛性可不作要求)8. 了解塞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9. 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10. 会利用",sinx,cosx,Ln(l+x)和(1+为”的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塞级数11. 了解事级数在近似计算上的简单应用12. 了解函数展开为傅里叶(Fourier)级数的狄里克莱(Dirichlet)条件,会将定义在(一肛乃)和(TJ)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并会将定义在(°1)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课堂教学20课时,习作课8课时)1 .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2 .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3 .会解齐次方程和伯努利(Bernoulli)方程并从中领会用变量代换求解方程的思想解全微分方程4 .会用降阶法解下列方程:严=5,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6 .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了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7 .会求自由项形如:Pn(x)e=*(Acosa+5sin〃x)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8 .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第四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课时计划是每周6学时,总约150学时(不含习作课)由于第一学期新生入学迟及军训等原因,本课程的课时少与讲授内容多是一个突出矛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好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加强概念,削减运算技巧,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适当渗入现代数学的观点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分析,也强调应用和技能第五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本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才能较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的,一般每次课(2学时)由教师统一布置作业,总量达到50余次,每次作业均会批改。
鼓励教师布置综合性较强的作业-至二次,由学生自主或分组完成本课程的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均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题目的一般类型:(1)填充选择题:基本概念或基本计算、分析;(2)计算题: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等;(3)理论分析和应用的证明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