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doc
6页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中共宁波市委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思想 舆论的集散地、社会矛盾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 场加强和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 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宁波 市现有网民人数超过490万,占常住人口 60%以上,网站数 量达4. 2万家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 网管理工作,把网络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 试点的一个重点项目,以引导网上舆论、服务社会民生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技术、队伍和机制三大环节, 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应对”,变“以堵为主”为“疏导 为主”,变“单兵作战”为“整体联动”,全力促进网络 社会和谐发展一'以搭建“一个平台”为支撑,着力提高舆情研判导 控服务能力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强化网络社会管理的 核心手段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开始研发建设一个功 能强大的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系统,目前巳经覆盖11 个县(市)区、6个园区和市级涉网管理部门、重点民生 相关部门,初步实现了网络舆情搜索监控全面、预警发现 及时、分析研判精准、导控服务有效的目标。
网络舆情研 判导控服务系统按照强化功能性、先进性、通联性和安全 性的要求,紧紧围绕网上舆情的监控预警、分析研判、应 对处置、引导服务等主体功能,形成了五大亮点一是迅 速,根据监控对象的重要程度,分级设定监控密度和强度, 确保及时预警二是全面,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全 网搜索,定向重点监控3万家网站;除系统自身监控搜索 外,还与百度、谷歌等国内外先进的搜索引擎系统进行比 对,并把博客、播客、贴吧、微博、群、WAP网站 等新媒体纳入监控范围,确保信息不遗漏三是精准,针 对特定的网络舆论事件,系统通过对网络传播流向、网民 活跃程度、网络评论热议、媒体评析观点等动态跟踪和智 能分析,自动生成“红、橙、黄、蓝、绿”五级进行预警,并 根据以往的工作案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四是主动,平台不仅实现了对网上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的 智能化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网上主动引导五是畅通,平 台不仅是一个网络舆情的监控系统,同时还具有应急导控 处置、用户通信和管理、突发应急演练等多重应用功能, 能够做到市县上下贯通、部门左右联动二' 以建设“三支队伍”为基础,着力完善管理引导服 务工作体系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网 络社会管理能力的基础支撑,形成了 “以专业管理队伍为 核心、以评论引导队伍为主力、以社会志愿者为延伸”的 网络社会管理引导服务队伍。
一是打造专业管理队伍加 强市和县(市)区两级网宣部门力量,2007年市本级成立 了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与市委外宣办合署办公),下 设网络宣传指导处和事业性质的互联网新闻管理中心,市 网管中心还在2010年实行了工作人员的参公管理所辖的 11个县(市)区也都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宣传管理机构, 配备了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提高了宣传部门在网上舆论 监管引导中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能力二是组建引导服务 队伍建立健全''由传统新闻发言人领衔、由网上发言人 主动发声、由网络评论员相呼应”的评论引导工作体系, 目前市级67个部门和11个县(市)区均已设立了网上发言 人,其中市级部门网上发言人67人、县级部门网上发言人 750多人、街道(乡镇)网上发言人约500人,全市核心网 评员50名、市级重点部门网评员800多名、县(市)区网 评员2600多名同时,依托中国宁波网设立“网上发布厅” 统一平台,在新浪网开设“宁波发布”政务微博群,主动 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引导网上热点,服务社会 民生三是壮大社会志愿者队伍建立以青年志愿者为主 力的民间网上秩序维护队伍,命名为“网络守望者”,开 展网络文明守望和护卫行动。
组织近1万名网络爱好者和 热心市民,在本市三大重点网站的论坛以ID挂名当班的形 式,协助网管维持论坛秩序,对造谣传谣行为进行谴责和 监督,对不当言论、不文明言论进行规劝和管理,推动形 成了 '‘共建共管共享”网络社会的融合监管模式三' 以健全“四项机制”为保障,着力构建网络社会长效管 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是网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在工 作实践中,我们着力健全以下四项机制一是强化统筹协 作机制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24号文件和省委有关 文件为契机,深入开展宁波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调查 研究,目前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 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宁波'‘十二五”时期加强和创 新网络社会管理的规划纲要》等文件,加快形成“党委统 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 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网络社会综合管理新格局积极探索 宣传部门与公安网警等部门联合办公的管理模式,试点建 立网络舆情导控指挥中心,通过群工作平台、报网台联 动等具体措施,完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 细化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紧紧围绕网上舆情''预警发现、 分析研判、应对处置、评论引导、效果评估”这一工作主 线,建立健全网络舆论事件的快速应对处置机制,分层次、 分领域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制定 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的实施方案》、《公共 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应对预案》、《网络舆情引导三级架构 考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形成了网络舆情“五色”分级预 警、网络舆论应对'‘九步法”等具体操作流程,实现了 '‘事 件处置部门为主体、宣传部门为指导、涉网管理部门相配 合、网络媒体为主渠道”的网上舆论应对处置格局。
三是 实化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市委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 导小组年度会议、领导小组部门成员季度联席会议、互联 网宣传管理月度会议以及部门专题会商等工作机制,落实 网民''户籍化”管理、网络运营商协同协调、网吧综合管 理联合执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等专项工 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社会各项管理运行机制四是 量化绩效考评机制制定了《全市网络社会网格化管理综 合考评办法》,按照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全市行政区划划分、市直部门职能职责和互联网站分 类管理的要求,把全市网络社会管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 并对每个网格落实监管责任单位每年年底,根据考评项 目和考评细则的要求,对各地各部门进行量化综合考评, 其结果纳入“平安宁波”考评工作范畴,真正实现了管理 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网络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取得了积极成果,初步形成了 '‘建立一个机构、利用一个 平台、组建一个中心、形成一个体系、健全一套机制、落 实一项考核”的'‘六个一”网络社会管理规范,近两年影 响市域范围的网络舆论事件呈持续下降趋势,2011年同比 下降20%,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 定。
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社会管理 时刻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我市的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省 政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 次会议精神,在更高标准、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进一 步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管理,为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维 护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