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3篇.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42659792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78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3篇第一篇: 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开展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表达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

      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开展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根底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构造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开展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设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开展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根底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设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开展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开展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方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xx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开展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开展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

      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开展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立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第二篇: 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村民家里都有干净的厕所,垃圾日产日清,休闲广场、便民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昔日尘土飞扬的农村,如今变成了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好地方今年以来,xx县xx镇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坚持外修环境和产业,内铸文化和乡风,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使乡村建设由内而外全面发力、整体提升,打造环境美、产业强、文化兴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生态振兴——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方案》,实行农村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划定保洁责任区,严格落实镇、片区、村三级包靠责任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出力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在各行政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在此根底上,推行以绿治乱、以绿挤乱,形成了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靓丽风景 产业振兴——注入乡村致富“活水” 乡村振兴需要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既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美丽乡村,又要盘活资源要素,增强乡村“造血”功能 近年来,xx县xx镇围绕现代农业,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新的生产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发展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文化振兴——绘就乡村文明“画卷” xx县xx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抓住“乡村文明”这个关键点,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以改善环境为根底,统筹抓好村容村貌、文化惠民等工作,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向农村覆盖,文明乡风向农村传播 xx县xx镇不断改善农村文化根底设施,高标准升级xx个农村文化书屋,配备各类图书、影像资料x万份,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充电站”;进档升级文化广场,高标准配备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对孝德敬老等好人好事开展公示,广泛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表彰活动,累计推选各类先进典型xxx余人,使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融入到千家万户。

      把儒学文化与家风建设结合起来,将孝德文化纳入到村规民约之中,并定期开展“传承家风,铭记家训”“乡村儒学”等文化活动,使优秀家风与文明乡风深入结合,助推乡风文明浸润乡土,乡风文化滋养乡情,使文明厚度不断累积,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第三篇: 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月21-25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开展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下22人,50岁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44人、村干部8人、乡镇干部3人、其他1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根底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人选择“生活富裕”,占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4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42人、35人、37人,分别占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答复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32人、20人,分别占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20人,占35.7%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20**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5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长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20**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