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下册生物软体动物教案.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赵**
  • 文档编号:339615159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7.60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年级年级七年级学科学科生物主备教师主备教师课型课型复备教师复备教师新授课时课时1课题课题软体动物教教材材本课内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及及课课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同时为后面动物的运动及动物在生物圈标标分分中的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析析1、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已经认识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知识2、学生学习本章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所学知识跟自身日常生活与生物圈密切相学情学情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都很高分析分析3、学习风格分析:本章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本章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地讨论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教学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重点难点:解剖河蚌或者扇贝,并观察其内部结构,讨论其功能难点难点教学教学结合本节内容我主要先择讲授法、集体讨论法方法方法课前课前准备准备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1 1课时)课时)教教 学学环环 节节一、引言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或复备建议或复备建议)利用 PPT 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学生回答动吗?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教 学学环环 节节二、讲授 新课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师讲解: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观察一种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或复备建议或复备建议)鼓励学生大出示几种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图片,讲解胆提出问题,它们为什么是软体动物?是对学生进学生回答:行科学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结合书上过程中的提12 页图片,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

      明出问题这一确双壳类的结构及其功能环节的科学提出思考问题,供小组讨论:其各结构训练如果受与生存环境有何关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条件所限,也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交流,完成讨论题可展示细胞2靠什么结构运动?结构示意图3靠什么结构呼吸?4如何获取食物?展示其他软体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在进行对比观察的同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时完成表格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软体动物之间的学生未说全相似和不同,通过对其形态结构与环境的教师及时相适应的分析,强化“生物适应环境”补充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提示学生这些相同点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归纳、概括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学生回答: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教教 学学环环 节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或复备建议或复备建议)阅读教材 13 页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归纳、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课堂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认识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软体动物作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其生活环境学生讨论:兴趣很浓学生发言:教师要予以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开放性讨论激发出强烈的参与欲 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用此活动对学生进行 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板板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二、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供人工养殖;食用、药用;装饰品;传播疾病本节课是以“自助式”教学模式进行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