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索氢能在冶金化工领域的替代应用行动计划.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刘****2
  • 文档编号:340969458
  • 上传时间:2022-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8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索氢能在冶金化工领域的替代应用行动计划一、 生产制造能力突出我市坚定聚焦燃料电池制造技术自主创新道路,龙头企业在全自动化双极板冲压、焊接、镀膜以及膜电极组件生产、电堆组装、电堆活化&测试、燃料电池系统组装、系统测试等领域拥有多条自主设计的生产线,其中冲压线、焊接线、系统线、电堆线已达到万套级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燃料电池全套加工制造能力的企业,国产化率较高首批两辆搭载我市生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城市客车累计运营里程已超20000公里,第二批8辆示范运营车辆已于2020年陆续投入使用二、 现状与机遇(一)发展基础1、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我市自2017年开始布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加快引进行业高端人才,衣宝廉院士在我市创建安徽省内唯一一座燃料电池领域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建立了完备的项目孵化机制,产、学、研紧密合作掌握最新一代金属双极板电堆研发、制造技术,成功开发功率40kW-70kW级电堆,产品的体积比功率最高达到3.3kW/L,电堆功率密度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电堆产品全部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认证,可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等领域;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平台性能稳定,相关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相近。

      随着重卡及船舶等应用场景的开发,未来大功率电堆的市场空间较大,我市已启动百千瓦级电堆的自主研制工作为探索质子交换膜纯水电解制氢技术和氢能综合利用开拓了空间2、生产制造能力突出我市坚定聚焦燃料电池制造技术自主创新道路,龙头企业在全自动化双极板冲压、焊接、镀膜以及膜电极组件生产、电堆组装、电堆活化&测试、燃料电池系统组装、系统测试等领域拥有多条自主设计的生产线,其中冲压线、焊接线、系统线、电堆线已达到万套级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燃料电池全套加工制造能力的企业,国产化率较高首批两辆搭载我市生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城市客车累计运营里程已超20000公里,第二批8辆示范运营车辆已于2020年陆续投入使用3、氢气资源供应充足我市周边地区氢气供应企业较多,可满足氢气应用需求此外,我市可再生资源较丰富6座大型水库及大量的中小型水库的水能资源总蕴藏量为53.4万千瓦,占全省的12.5%,其中已开发利用19.4万千瓦金寨县是全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在2018年底达159万千瓦,其中光伏达144万千瓦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为氢能产业提供了稳定的氢源省内首座加氢站于2018年底在我市建成,储氢最高压力为45Mpa,储氢能力为1000kg,日加注能力达400kg,可满足50-80台示范车辆的加氢需求。

      4、大力扶持氢能产业发展我市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领导组2019年4月,印发实施了《关于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意见》(六政〔2019〕19号),是省内首个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围绕实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创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大应用试点示范、做优做强产业链、推进加氢站规划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强化人才保障和创新审批流程等多方面推出支持举措,对落户氢能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最大限度支持积极开展氢能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发展燃料电池产业制造、运营与配套服务的产业集群加强平台建设,支持金安区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获批第三批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组建发展研究院,对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部分长三角城市签署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5、合六经济走廊奠定了良好的城际合作基础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是我市与合肥市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合六经济走廊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科创资源、较强的产业互补能力以及完备的协商协调机制,为我市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将燃料电池产业确定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产业,为我市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合六经济走廊建设为我市与合肥市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发展机遇1、紧抓自主创新发展机遇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已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任务和根本保障我省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建设以合肥为中心、服务全国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坚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作为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的技术,是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关键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关键组件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市发挥在燃料电池技术上自主研发优势的重要机遇,应紧紧抓住国家和我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实现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标2、紧握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省始终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加强长江、淮河安徽段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把生态优势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从源头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氢能是清洁无碳的二次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化石能源替代潜力大,可带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应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机遇,把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打造成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新的增长点3、紧跟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我国相继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长三角地区被定位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三省一市共同担负着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职责在深入推进长三角重点领域一体化、高质量建设过程中,我省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省内也在持续推动合肥都市圈建设、合六经济走廊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目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引领区,具备全国领先的研发制造能力,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集群,正在推动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合力推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我市作为省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先行区,应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发挥特色和优势,在技术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与江浙沪三地加强交流合作,汇聚发展优势,促进长三角氢能产业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当前我市氢能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但也存在不少挑战一是统筹发展力度不足目前省内城市间氢能政策关联程度较低,产业分布不均衡,虽然我市围绕燃料电池环节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与省内其他城市还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协同发展氢能产业也没有有效的机制保障二是市场空间和财政支持能力有限我市自身市场空间有限,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难度较大,在车辆示范规模、加氢站建设数量等方面难以脱颖而出,而且目前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需求大、燃料电池汽车购置和运营成本高、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亟待支持,仅凭市财政难以支撑产业更好发展三是制度障碍难以突破目前氢气作为危化品管理的法律规定尚未改变,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带来了阻碍,且作为新兴产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各部门管理责任尚不明晰,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较多三、 重点任务(一)构建产业创新体系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实现燃料电池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提升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重点突破CCM(催化剂涂层膜)涂布和多层纳米结构涂层技术,提升双极板冲压、焊接、镀膜等工艺水平加强对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增湿器、DC/DC变换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力度,实现对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全面提升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制造技术,实现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的全面提升,关键部件率大幅提高重点开展船用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大排量氢气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大功率等级功率变换器等关键技术研发发展绿色规模化制氢技术,重点突破PEM电解水制氢中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扩散层、双极板、端板等技术;开展能量利用率、氢气纯度、产气压力更高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制氢技术的研发围绕氢能综合利用,重点突破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效低成本氢储能技术2、完善创新支撑载体打造一院三平台创新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积极引进专注于氢能产业政策及发展形势研究的高端人才,为我市及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打造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权威智库平台。

      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公共检测平台,支撑我市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同时为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燃料电池系统等提供综合检测认证服务,致力于创建长三角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检测及标准研制基地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新型研发平台,积极推动院士工作站与我市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引导创新资源向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倾斜,吸引集聚一批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进一步提升我市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国产化适配平台,开展国产材料和部件的适配试验,尽早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促进成本快速降低二)打造产业高地扶持壮大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引进关键部件装备企业,聚焦燃料电池研发制造环节,打造核心发展区支持周边区县发展配套产业,开展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示范1、集中规划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发展区把燃料电池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振兴先导性产业进行培育、支持和推动在金安经济开发区集中规划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发展区,建成燃料电池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市氢能产业创新核心承载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依托金安区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聚焦关键组件制备工艺,实现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规模化制造,不断提升燃料电池产业化能力。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吸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入驻,围绕氢气供应系统、空气供应系统、热管理系统、DC/DC变换器、驱动电机、阀件等关键零部件,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技术团队和企业到2025年孵化引进10家左右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全力开展燃料电池产品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规模化开发生产,推动形成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梯次推进的格局,将燃料电池产业培育成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支持周边区县发展配套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在汽车及电子精密零部件、汽车叉车零部件产业等方面的基础,鼓励本地企业转型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配套企业,培育面向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机、汽车电子、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提前布局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在制氢场所约束放宽情况下,选择金寨、霍山、霍邱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试点开展质子交换膜纯水电解制氢、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氢储能、热电联供、备用电源、工业应用、天然气掺混等氢能多元应用技术示范,为打造基于氢的能源高效利用产业集群打下基础。

      三)推动多元应用以公交车、物流车等交通运输领域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城市公交、厢式物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