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笔记整理.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琴****
  • 文档编号:19556734
  • 上传时间:2017-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KB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笔记整理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行为主体答: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跨国公司)2、世界经济行为体答: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协调3、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O) 、以世界银行(WB)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和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IMO、WB 为核心的,WTO 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4、世界市场的概念答:(1)世界市场是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2)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5、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命题答:(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指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运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全球资源跨国界的基础2)经济全球化直接表现为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6、世界银行(WB)的概念和作用答:(1)概念: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2)作用:①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和开发②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③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④与其他国际贷款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7、WTO 的概念答: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既是调整其成员方之间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 , 也是进行贸易谈判和对其法律框架进行修正的专门场所 , 同时又是调解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机构8、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答:(1)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20 世纪 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

      9、马歇尔计划答:美国制定的援助西欧经济复兴的计划10、布雷顿森林体系答: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成为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标志11、1975 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12、欧盟成立的时间:1991 年 12 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简称《马约》 ) 1993 年 11 月 1 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谁提出: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代表法国政府提出13、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经济信息化趋势明显;(3)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4)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5)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14、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过程(*) 答:(1)概念及表现:第 5 题;(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加深了各国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导致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壮大。

      3)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梯度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构不断改善;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15、综合国力的概念答: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资源力、政治力、外交力、文教力和民族凝聚力等,其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16、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答:主要行为主体:国家和非国家组织。

      (书)(1)主权国家(2)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17、国家构成的要素:领土、居民、主权和政府18、综合国力包括:硬国力【科技力、资源力、国防力和经济力】和软国力【政治力、文教力和外交力】 (多选)19、国家利益——当代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20、雅尔塔体系的概念答: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2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答:(1)雅尔塔体制(2)两级政治格局二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试图独霸世界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美国采取了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1949 年 4 月,美国策划建立北约组织1955 年 5 月,华约组织成立至此,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对抗,世界政治正式形成两极格局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4)两极格局的终结: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制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战后维持了 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

      5)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22、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因素答:(1)国家利益(2)国家实力(3)国家战略(4)国家关系(5)国际组织(6)国际事件(7)世界经济23、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战后的两极格局是在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基础上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组织成立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24、两极格局的根本特点答:(1)政治上两大力量(不同于社会制度)势不两立;(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3)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5)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25、了解戴高乐主义与新东方政策答:“戴高乐主义”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力争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大国地位,维护法兰西民族的独立反对大国控制,密切同联邦德国的关系新东方政策”是指联邦德国继法国之后,改变“一边倒” 政策,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主权国家,力争独立参与欧洲和世界政治经济事务26、日本多边自主外交答:日本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是“多边自主外交”路线。

      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采取多项立法,谋求成为军事大国《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 、 《自卫队法修改案》 、 《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案》27、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特点(*为什么出现两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答:(1)世界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2)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大国关系深刻调整;(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5)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6)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28、恐怖主义的概念答:指在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暴力打击以达到自己政治和社会目的的主张行为29、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答: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传统安全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行为主体 国家 非政府组织、国际运动、国际思潮、个人行为方式国家军队实施的武装入侵针对国家主权的颠覆活动传统军事威胁、恐怖袭击破坏信息及公共设施制造民族分裂、宗教冲突和社会动乱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征:1、杀伤力强大且具有突发性,其形态、边界和活动规律往往难以确定。

      2、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相比,发生的形态及蔓延的层次更加复杂多样3、更多根植于社会体制,发作与国家内部,有着深刻的体制性、结构性根源30、恐怖主义的表现和特点答:(1)表现: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2)一是突出武装暴力,实施武力对抗.;二是组织体系严密,行动准备充分;三是手段灵活多样,技术化成分高;四是活动随机性强,行动极不规则;五是注重隐蔽伪装,强调爆发突然;六是后果危害严重,政治影响突出31、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提出的时间: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最先提出的是列宁)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1、各国的公共利益明显增多2、世界的形势总体趋缓3、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4、和平与发展是解决世界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5、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时代主题科学论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高度概括了当今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改变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为中国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科学外交决策提供了理论武器3、展示了神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32、和平发展相互关系(要自己见解)答: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条件:(1)和平是人类发展繁荣的前提;(2)要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合理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3)和平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4)南北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1)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2)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世界的不稳定因素3) 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33、和平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南北问题34、国际秩序的概念答:包含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它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机制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被认为是无政府状态,缺乏中央权威,因此,建立某种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实践和国际政治理论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秩序的每一次重大转换几乎都是通过战争来完成的35、国际秩序的发展(国际体系的变革)答:(1)近年来的历史表明,国际秩序的每一次重大转换几乎都是通过战争完成的。

      随着国际体系的变革,从近代到二战前,世界上经历过三次国际秩序变革:1618—1648 年欧洲30 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 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确立的维也纳体系;20 世纪初期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国际秩序一直处于变动中,但西方国家主导和不平等这两大特征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二战后,现存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体制具有强烈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