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2010~2022).doc
7页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2010~2022)选文出处翻译原句参考答案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战国策》(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1)我国已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2)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会屈辱节操,割让土地,把魏国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句意2分;折节、去各1分)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列传》(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勇敢凶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2022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2)张仪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了交,于是出来接见使者说:“从某地到某地,纵横六里。
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1)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处置)他们的官员和民众呢?”(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2)现在请让我寻找老弱(年老体弱)而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夫丧妻(丧失配偶)而没有家室(成家)的人,评定(按照)等级供给(提供)生活用度(费用) 2021新高考Ⅰ卷《资治通鉴》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派身边人贿赂官员做试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晋书·祖逖传》 (1)(后赵王石勒)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1)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双方互通贸易,获取十倍的利益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2)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愤因而生病2021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 (1)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撒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2)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2)如果想要钱物,汉朝曾拿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先例,可以答应他们2021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1)对曰:“……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1)但已经知道了不能这样做,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却保全了大信用啊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2)全让门下省复核验视,有依据法律应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怜悯的,记录情状上报朝廷2020全国Ⅰ卷《宋史·苏轼传》(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大概也属少有2020全国Ⅱ卷《宋史·王安中传》(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一些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2020全国Ⅲ卷《晋书·王彪之传》(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1)朝臣家有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2)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2)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2019全国Ⅱ卷《史记・商君列传》(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2019Ⅲ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吴起这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2)等悼王死去,王室大臣发动暴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2018全国Ⅰ卷《晋书·鲁芝传》(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2018全国Ⅱ卷《晋书·鲁芝传》(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2)一年间的断案,不超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2018全国Ⅲ卷《宋史·范纯礼传》(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2017全国Ⅰ卷《宋书·谢弘微传》(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2017全国Ⅱ卷《后汉书·赵憙传》(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2017全国Ⅲ卷《宋史·许将列传》(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2016全国Ⅰ卷《宋史·曾公亮传》(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2016全国Ⅱ卷《明史·陈登云传》)(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可这些人受不了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装进袋子拿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刻派人送到朝廷2016全国Ⅲ卷《明史·傅珪传》(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处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启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2015全国Ⅰ卷《宋史·孙傅传》(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2015全国Ⅱ卷《北史·来护儿传》(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让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2014全国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2014全国Ⅱ卷《明史·韩文传》(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2013全国Ⅰ卷《明史·马文升传》(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2)(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不曾进州城。
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2013全国Ⅱ卷《旧唐书·李揆传》(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2012全国Ⅰ卷《宋史•萧燧传》(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国家)兵力不够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安定太平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