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求新突破打造晋江经济新亮点长三角考察学习体会.doc
6页力求新突破打造晋江经济新亮点在3月2日到8日,本人随同市委杨益民书记等晋江市各级领导 一行赴“长三角”进行实地考察此行在新春伊始,又适逢“两会” 期间,通过学习考察,求解晋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带动海西 建设”科学决策,对全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政治和谐、可持续发 展借鉴成功经验,极具深意此行本人更是带着晋江经济开发区又好 又快发展的思路去学习思考,同时翻阅参考李市长一行带回的珠三角 开发区的经验文本在考察和了解的9个国家级开发区与我市开发区 进行比较,我们有着政策、区位、土地资源等方面弱项,但也有强大 民营经济基础、迎难而上的管理服务团队等优势在启发和感受之余, 思考最多还是如何破难题,推动我市开发区二次创业一、感受一-腾飞的“长三角”区域经济此次“长三角”之行,我们考察首站是上海,紧接着考察了常熟、 江阴、张家港、吴江、义乌等城市,安排精心、行程紧凑长三角” 作为中国经济核心地带,其强劲的发展态势、集中的产业规模、强大 的企业综合实力、开放创新的思维理念、齐头并进的城乡经济,一种 让人振奋、感叹、佩服的感受油然而生特别是开发区作为助推区域 经济腾飞的第一平台,其征地拆迁、集约用地及入区企业规模、企业 产值、产业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格局,已然成 为当地经济的支撑主体。
这些开发区的快速推进,有其优越的发展背景一)开发时间 早长三角”的开发区均在90年代初期动工建设,适逢国家重点 扶持成片土地开发建设如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次性批地规模就达 10平方公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1993年就规划104 7平方公 里,除现在34平方公里的建成区,还有70多平方公里的后续发展空 间(而我市开发区总规仅为40平方公里,当前实际能开发利用的规 模仅为25平方公里左右)可以看到该区域的开发区在开发政策倾 斜、土地手续报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税收等方面都得到了各级政 府长期的大力扶持,开发区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二)定位层次高长三角”开发区多为国家级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导 向,入区项目瞄准国内外大中型知名企业,其开发建设具有较高的定 位正是高定位造就了快发展大贡献的开发区经济如苏州工业园设 立12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 前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达1Q 6亿元三)区位优势强长三角” 经济发展以上海为中心,辐射“2小时经济圈”,企业发展的土壤肥 沃一是以“长三角”得天独厚的区位及国家发展政策倾斜优势,受 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在早期的招商引资中,入区企业数量多、规模 大,且相当部份为世界500强。
如苏州工业园聚集了 65家世界500 强企业投资的101个产业项目,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拥有31家世 界500强企业的48个产业项目,就连吴江经济开发区也有4家世界 500强和10家全国进出口 500强企业落户二是开发区在高科技引 进方面,接受大城市辐射,在电子信息产业、国家导向性产业、人才 引进等方面的支撑效应明显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CDP中高技术 产业产值比重就接近7弱三是入区企业因自身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人才效应好,带动了整个区域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了良性循 环二、深思-一我市开发区发展中的差距此次考察,我们边看边学,边听边想,边走边议,重点突出、针 对性强,收获很大在考察中,本人也认真分析了晋江经济开发区的 一些差距与优势一)政策差别晋江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动工 建设,为市级开发区,2003年迅速跃升为省级开发区,年开发区综 合指数位居全国县辖开发区前列期间开发区历经了新旧两部土地法 律的更迭、三次土地政策调整,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清 理土地市场、开发区规模压缩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一百万启 动资金、一片荒地、一张图纸”的艰难创业背景下,白手起家,举步 维艰。
从租借的几间简陋的办公室开始,踏上了创业的征程,在一片 荒山野岭之上吹响了开发建设的号角二)区域经济差别晋江经 济开发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底子薄、扩张周期比较长,且传统产业 比较突出在早期的招商引资中,招不到大商、优商,高新技术及人 才引进相对滞后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强势的民营逐步实现了从量 到质的飞跃,这为开发区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三)人文 综合差别相对“长三角”地区,我们在观念上还是存在本质的差距 在征地方面,江浙地区的土地以集体承包为主,且相当部份土地早就 统一征用,有效解决了征地用地难题而我们主要是以农民个人承包 为主,使得在村庄搬迁、征地拆迁等工作上运作难度很大,进而在规 划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人才引进等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我 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服务企 业、土地规范管理、信息对接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发区管理 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机构尚需健全,使得开发区建设也受到一定的制 约三、求解-一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此次考察,结合自身面临的三大 难题:征地难、项目落地难、产业升级难,在比较中认清不足,在区 位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在发展中找准自己定位,在艰难中开拓创新, 加快发展速度,增进发展实效,要真正在开发建设中形成创新创业谋 发展、又好又快出亮点的强大气势。
一)规范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根据新 的国家土地政策,制定《晋江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入驻暂行规定》, 在现已开发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对新建、在建、改建、扩建项目及其 配套工程进行前置评估、资格预审,审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加强项 目用地后续管理、评价用地效益同时推行2哄地招商增资办法, 促使早期“花园式”园区集约用地,引导企业增资扩容在项目选择 上,在抓紧研究制定单位土地产出标准、行业能耗物耗标准、排污排 放标准及绿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严把项目入区标准开发区优先安 排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出口、低能耗,特别是 后道工序、终端环节的项目入驻在项目供地上,严格执行集约用地 标准,按照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用地规模核定、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供地后项目建设用地跟踪等一套科学完整的土地管理模式实施项目 供地,从源头上控制项目用地行为在项目建设上,以提高产业集聚 能力为导向,明确项目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容积率、建筑系数、 环评系数等标准,确定项目的各类用地构成,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 围内建造非生产性配套设施,同时明确约定动工、竣工期限,惩罚违 约行为,以有效杜绝项目征而不用、圈而不用的现象,避免土地的闲 置和浪费。
通过制定《晋江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入驻暂行规定》,确 实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 化配置二)挖掘潜力,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开发区整体形象加快构 建起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配套设施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环境保障体 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开发区整体形象一要重点培育5家 上市企业,力争使全区上市企业达到7家并继续培育中国名牌产品 称号、全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中华老字号等一批龙头规 模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区品味和档次二要完善服 务体系,成立开发区商会,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完善开发区信息网 络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使开发区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加强,加快 实现信息对接三要努力提升经济综合指数,有效降低能耗,形成一 批低耗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企业和基地,设定入区企业标准门槛,加 快提升开发区亩产率,力争实现开发区企业实际用地亩产250万,即 每平方公里产值达到20亿同时要严厉打击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 减少环境污染对企业、社区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创造和谐优美的生 产、生活环境四要深化规划,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根据土地政策 变化,修订出台《开发区用地规划建设规定》,对开发区建设指标、 建筑物外观形象、基建程序、施工等做出规定。
全面加强开发区企业 落地,规范审批和监管程序,并在6月1日前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修 编通过制定《晋江经济开发区留地安置用地办法》等,明确用地规 划修编重点是两类用地,一是未安排的工业用地,二是规划预留安置 地,采取给周边村(社区)配置 听住配套地,推动征地工作同 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征地力度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发区规划范 围内土地全部征用,只有把土地征用报批下来,才有可能加速发展 规划方向建议作为开发区的生活配套及工业服务业用地,适度增加商 业、服务业的用地比例三)强化创新,推动开发区和谐健康发展一要以科技创新引 领产业发展在提高入区企业的科技含量的同时,加快形成“学、产、 研”创新体系即以政府重视、企业推进的态势,吸引人才、引进人 才、培育人才,建立人才交流互动的“学”体系;以依托创业园项目, 培育和完善企业各类孵化器,形成企业孵化与成果转化“产”体系; 以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引导和协助企业建立自主研发 机构,协助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晋江实验室 落户科技大楼等,2007年要新增2个省级研发中心,力争创建1个 国家级研发中心,新增5个高科技项目,建立技术研发与创新的“研” 体系。
二要以财税整合提供资金支持即加快开发区财税体制整合, 一方面要在理顺开发区税收征管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开发区税收分成 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快完成土地款征收,结合土地相关政策的调整, 提升工业用地转让价格,并对照《工业项目入驻暂行规定》,对违规 建设的项目进行相应处理三要推动被征地社区、农村生产发展,在 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医保的同时,解决被征地村、社区冏置地, 发展工业配套的商品街、外口公寓、综合市场等,解决剩余劳动力, 引导周边村、社区主动接受开发区幅射,促进开发区、周边村、社区 和谐发展四要加强整体投资环境建设,开发区坚持以创业者需求和 企业发展为导向,继续完善“八通一平”基础配套及全区推行IS014001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开发区同时重点加强教育管理, 优化服务手段,促使开发区工作依法履职、依法行政、改进作风、提 高效率,提升行政能力,切实减轻创业者负担,降低创业投资成本, 避免软环境造成硬伤害五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开发区与企 业和谐健康发展加强双维护、双促进,协调好劳资关系,改善用工 环境,推动企业健全职工社保体系六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群团 组织的作用,利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优势,加快构建具有晋江地域 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综合品位及开发区整体文化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