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特性》教材分析.doc
4页《物质的特性》教材分析一、本章的总体安排 本章首先学习物质三态的相互变化,以及在物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然后在分子的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并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最后通过比较物质的不同特性的差异,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本章教材的特点1、涉及面较宽2、突出观察实验3、注重联系实际4、注意各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三、本章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知识,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性质②分子的基本知识,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分子知识解释有关现象③物质的溶解性那个和酸碱性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本章的教学重点 ①晶体的熔化、气体的液化②物质的构成③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本章的教学难点 ①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和放热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③分子和分子运动图像的建立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本章教学教法建议本章内容涉及面较广,其中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既可以建立物质的微观图像,又可以用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规律和物质的某些特性本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突出了观察和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整章内容紧密联系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教师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可以让学生既获得实验操作的技能,同时让学生觉得科学知识来自实验,实验时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知识后,再学习分子知识,可以对物质的认识更深入一个层次,同时也为第四册进一步学习物质的结构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希望学生认真学习、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五、范例解析1、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 烧杯和瓶内的水都会沸腾B 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不会沸腾C 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 烧杯和瓶内的水都不会沸腾分析与解 本题叙述的是水的沸腾现象首先应清楚水沸腾的两个条件:一要达到沸点,二要继续吸热其次应想到随着气压的增大,沸点升高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水的沸点时,若继续加热,杯中的水会沸腾,但热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而倒扣的玻璃瓶内空气的压强比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强要大(瓶内水面比烧杯水面低),故水的沸点要高于烧杯内水的沸点,所以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答案 B2、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分析与解 本题考查的是蒸发降温问题洒水车经过路面时,由于路面温度很高,加快了水的蒸发,使人的周围湿度增加,人身上的汗液蒸发减慢,从而使人感到闷热3、天气寒冷时.有时候保温瓶灌了开水塞上软木塞后.稍过一段时间软木塞会蹦出瓶口.为了防止此现象发生.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 开水不要灌得太满 B 开水要灌满 C 软木塞塞得紧些 D 换个软而松的软木塞分析与解 灌满开水不是让水蒸汽被吸收.而是减少瓶中的空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塞子推出来.可以做个相反的实验.如果你灌上半瓶开水并且把盖子自然盖上.等水凉了之后.盖子就很难拔出来了.因为里面的热空气冷却了.答案:A4、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将火焰调小,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水沸腾,直至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次省燃料但省时间C、第二次比第一次费燃料又省时间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两种方法所分析与解 时间是基本一样多,但应该是急火煮短一点。
因为两次煮都是依然沸腾的,也就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鸡蛋熟也主要与温度有关但是用急火煮,水的汽化快,产生的汽泡多,这对煮鸡蛋还是有那么点影响的所以理论上来说,鸡蛋应该快熟一点大火煮必然会费燃料答案:D六、典型例题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无论外界气温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为什么?2、2001年,某校STS小组针对所居住城市某热电厂下游几十公里内的河水中鱼类几近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①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测得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为0.0064%②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排放情况,发现燃烧后的气体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该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③了解热电厂发电的用水的排放情况,发现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根据上述调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分析鱼类灭绝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取四条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中,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的湿润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半小杯浓氨水,罩上大烧杯。
过一会儿,发现棉花团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从上述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摄氏度,当兵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摄氏度,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升高了9摄氏度,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 )A、 92 B、94 C、96 D、985、在空的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清水,放在煤气灯上加热,直到罐内的水沸腾将易拉罐迅速翻转,使其三角形开口浸没在装有冷水的浅盆内,此时( )A、由于热水重力的作用,罐内的热水将会流入浅盆内B、由于热水的密度较小,冷水的密度较大,热水将不会流进浅盆,冷水也不会上升C、由于存在压强差,浅盆内的部分冷水将会被易拉罐吸入D、无法确定 6、室温下,将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用密封细管相连,右边烧瓶内装满水,左边烧瓶内充满空气,如图所示现将此装置浸没在热水中,则气、液界面O点会( )A 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七、中考集锦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武汉,2008)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发光C.铁生锈 D.自行车爆胎3、(2009,温州)17.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分别喷洒下列液体,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蒸馏水 D.食盐水4、(2009,温州)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
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B.给蔗糖水加热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 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5、(2009,温州)23.2009年3月,在世界女子 冰壶锦标赛中,中国队首次夺得冠军冰壶由 花岗岩凿磨制成,底面积约为0.018米2,重约187牛比赛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 一个非常平整的冰道上滑行,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转化成 薄薄的一层水,冰壶可以走得更顺滑1) 用冰刷“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