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试题研究.docx
3页回顾过去,展望201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200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体味和研究,本文选取江苏、海南、广 东、福建、山东五省历史卷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五省试题特点的分析,进而回顾过去的命题 经验和命题特点,研究其共有的规律性,从而展望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有利于我 们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备考方案和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09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一)试题的命题顺序一般是先国内后国外,先古代后现代,体现以我为主,以外为辅 的原则我们以五省区的试卷来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这一特点如1、 江苏卷:主要考点由古到今,由内到外,涉及到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三省六部制; 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希腊的民主制度、英国代议 制及多极化格局等内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考查王安石等对科举考试的改革总体 来说,考查的是历史学科的主体知识,体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理念在试题呈现方式 上,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必修一占31分,其中选择题7题21 分,改革回眸部分占10分选考比例适当,政治史内容略有减少第25题(A)考王安石变 法,材料角度有新意,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对科举改革的不同看法,即有 全盘赞同,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据此进行判断,有较强的说服力,体现了新课 改的理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海南卷: 主要考点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礼乐制、刺史制、君权与相权矛盾;近代史上鸦片战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伯利克里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内战、冷战 政策和舒曼计划等内容本卷最大的特点是非选择题部分选取了 “晚清教案”这一全新的材 料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予以评价, 能力要求很高,突破了现有教材的内容,无疑是个很大的突破,为今后命题留下很大的余地 此外,本卷十分注重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看待改革与吏治的关系必修一占40分, 选取的比例相对较大,其中选择题11题22分,非选择题1题10分,改革回眸部分占8分3、 广东卷: 广东卷包括历史单科卷和文科基础能力试卷,试题设计独特有深度考点 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丞相制、君主专制下的特例、近代的责任内阁制、鸦片战争和马关条约、 抗1丨战争、陕廿宁边区宪法和1954年宪法、二中全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罗马法、 科学共产主义、欧盟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等内容,非选择题所给的设问明确,有较大的回答 空间,非常适合中等以上学生的自由发问和思考4、 福建卷:主要考点有历史纪年法、五四运动、抗H战争、过渡时期、十月革命、20世纪 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其中必修一 28分,选考题15分考点所涉及的均为学科主 干知识,体现对政治文明的高度关注和现实性试题大多以材料方式呈现,注意对课程主体 知识和学生实践经验的必要依托,选考题蕴含政体变革等有现实意义的政治文明话题,有较 强的时代感同时注意糅合学科知识渗透如“东渡黄河”参透了地理常识,很有新意5、 山东卷:注重主干知识,试题难易适中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 识,所考查的宗法制、实业救国、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H本全面侵华、改革开放、义和团 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冷、偏、 细、难的知识主观题的设问指向明确,抛弃了去年那种陷阱式的设问不避社会热点,凸 显时代气息如从周年庆祝的角度,考查了五四运动、诺曼底登陆等热点,从而引导学生关 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较好的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凸显了浓郁的 时代气息试卷结构合理,能力立意突出非选择题重在文化史和政治史,尤其是文化史,使政治、 经济和文化史、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考察比例相对适中,试卷结构更加合理试题材料形式卞 富多彩,有小说、楹联、报纸、图表、古文献等,较好的提供了新材料,创设了新情景,有 利于考察学生处面对各种史料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 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落实、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各类人才。
突出区域历史,彰显齐 鲁特色二)注意命题的重点热点和未涉及的盲点冷点从五省的试卷命题内容来看,必修一命题重点热点依旧是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和学科间 知识的迁移、运用,给出的新材料,提供的新情境为试题的主要呈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选 修题对学生的答题能力有较大的要求从命题的集中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的宗法制、三省六部制、丞相制、监察制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及近 现代法律文献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世界古代史方面: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法、近代英德 代议制、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欧盟建立及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等等选修题涉及政治文 明话题,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性思维命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取材集中在 11世纪中期的北宋社会危机,超出课文表述的内容,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适当增加补充鲜 活材料,同时加强对中西相关知识的在机联系,这可能仍旧是今后高考新的命题导向相对而言,必修一教材基本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盲点冷点命题区域有新中国初期的人 民代表大会三大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政治的挫折和新时期的民主 政治建设、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得失分析,海峡两岸关系,世界近现代史上的 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内容。
非选择题命题主要 集中在晚清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斗争和道路探索、抗11战争等内容,世界史部分仅涉及英 国政坛危机处理等内容,命题区域空间较大二、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的展望1、考查基础知识的基调不变,突出主干知识,不回避热点,加大考查面从新课标五省区考卷的模块分布对比看,各省在考查知识的重点方面差异较大,但各省 考查的知识内容明显倾向于必修三的内容对思想史内容考查的比重较大,而对科技文化史 的考查相对少些附表:必修三广东卷(150分)海南卷(100 分)山东卷(79分)福建卷(100分)江苏卷(120 分)专题一15分,占卷面10%8分16分,占卷面20%28分,占卷面28%4分专题二8分12分8分专题三4分4分6分专题四4分专题五4分4分4分专题六4分8分11分,占卷面14%4分4分专题七4分专题八4分4分从知识的覆盖面看,广东卷、海南和山东卷比较均衡,福建卷在专题一的知识考查比例偏大, 覆盖面较小因此对知识的考查热点和盲点要重新梳理一下,对没有考查过的内容适当关注 一下尤为必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和梳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要从整体上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把握如09年福建卷第38题要求学 生清楚地知道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基木特征,通过基木特征推理判 断,找到答案09年广东卷的题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09年的试题在主干知识的考查中体现出,以考纲知识要求为载体,试题信息量大、史 料运用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新课程五省区09年考题的突出变化在于选择题,考查内容立足 于教材主干知识,但几乎不再出现直接设问的问题,多以材料加问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在 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如,09年山 东卷第12题,福建卷的第23题,考查均为教材主干知识点,但题目没有直接以教材知识 的形式出现2、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命题设计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现实性,新课程历史教学倡导注重现实,贴近生活,以史为鉴,培养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考查, 对同类历史事件的联系的归纳,找寻历史的规律性,从而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规避现实 社会中的风险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以历史服务现实的问题意识,将历史学习内化为增长 人生经验,增强社会意识的过程但历史学科的既往性又使得社会时事热点反映在历史试卷 中,往往只能是隐性存在如09年山东卷第27题的问题设计,从考查的历史规律看,不 难发现这道题探讨的是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问题这些主题不仅 反映了思想史模块的课标要求,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政 策,是一道典型考综合能力的隐性热点题3、 开放性试题有可能适度增加,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自由发挥纵览2009考卷的另一突出之处为开放性试题的增加。
开放性历史的试卷设计是上海卷 的一贯特色,随着新课程走向深入,考纲在原有“文字表达”这一含糊的要求的基础上对该 能力指标作了大幅调整,“论证和探讨问题”以及其后的三条具体要求,使得该项能力的要 求在试卷上更具可操作性09年山东卷27题(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广东卷 26题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 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0题第(3)问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 个理由,并加以论证江苏卷22题(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 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等等试题渗透新课程理念,彰显探究性、 开放性试题的特性,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 面的基本能力,由过去的知识性学习向方法性学习转变,考查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的学习效果据此推断,未来的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中会出现一些给学生更大自山空间的 试题,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