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体系特征.docx
12页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体系特征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体系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整车厂商专注于整车的研究开发、核心系统集成、动力总成的设计和生产,位于产业链的顶端;零部件厂商负责不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供货和售后服务,上层供应商还需要管理和协调较低级别的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会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供应商具有系统产品开发能力,主要供应各类总成、模块,直接服务于整车厂商;二级供应商服务于一级供应商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主要为专业性较强的分总成;三级供应商主要向二级供应商提供标准件,在汽车供应链中处于供应层级中的最底端,层级越低可替代性越强,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较多,逐步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层级产业链结构二、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截至2020年末,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总产值达到3.63万亿元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为2,693.1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汽车制造业的比重达52.9%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1:1,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已经具备整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全面覆盖发动机、底盘(传动、制动、转向、悬架系统等)、车身及附件、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组件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在较多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已经成功融入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有十家企业入围百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以整车厂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生产所选择的引进—消化—吸收路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始终处在追赶整车制造能力的过程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从生产规模、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品牌效应等多方面与整车产业需求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实力亟待加强三、 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原因整车市场竞争状况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整车厂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新车型面市初期平均售价较高,相应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也较高但随着新车型面市时间变长及替代车型上市,降价是汽车行业的必然规律为保证其利润水平,整车厂商将降价压力转嫁给相应配套总成系统的一级供应商,要求配套产品每年降价一定比例,同时一级供应商会将降价压力传递给二级供应商,从而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二级供应商中的优秀企业,由于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能紧跟整车厂商推陈出新的步伐,其利润水平受影响相对较小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是包括POM、PA、PBT、PP等塑料粒子在内的石油化工产品及钢材等金属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行业总体利润水平。
此外,人工成本的上升将影响到行业利润水平不过,由于本行业人工成本的占比一般较低,人工成本的上升不会对行业利润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企业可通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模具开发能力及生产能力决定了零部件企业在一级供应商乃至整车厂商研发生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具有较强产品设计能力、模具开发能力及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深入参与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的生产过程,从而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聚焦零部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夯实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重点攻关的汽车零部件领域及突破目标中国品牌零部件得到全面发展到2020年,中国品牌零部件创新能力全面满足整车产品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广,质量品牌战略深入实施;相对成本优势开始向技术和品牌优势转化,有8家以上企业跻身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到2025年,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前十,有20家以上企业跻身百强行列。
整零企业协同发展更加高效顺畅到2020年,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间战略互信不断增强,整零联合研发、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整零企业战略合作更加紧密,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研发、质量改进、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领先布局,支持整车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日益完善,协同发展局面基本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有效建立到2020年,各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等环节大规模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设备;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保等融合发展的跨产业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占售后维修市场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升到2025年,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跨界协同、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10个左右跨行业协同创新平台;零部件绿色设计、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支撑整车实际回收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整零企业协力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常态化,为中国品牌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批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保障;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高,利用全球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骨干零部件企业在全球建立稳固的海外基地;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深化,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和产业集群,逐步抢占全球汽车产业链中高端。
整车零部件采购体系进入壁垒汽车工业国际化分工合作体系已经成熟,大型整车生产企业采用全球化采购和分工协作策略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向业务专一化、生产精细化、配置全球化、管理精简化发展整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相互依赖程度提高,虽然采购多元化,但往往形成固定长期合作的企业范围,不会轻易更换零部件供应商外部新进入企业若想打入整车零部件采购体系,需要自身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供应链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这使得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技术壁垒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体对研发技术、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少数技术门槛较低的配件又由于市场竞争充分,附加值也低汽车零部件中,核心部件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设备等部件设计和生产技术受市场内大型成熟企业控制,这类零部件的研发往往需要综合机械、电气工程、材料等多方面知识,研发周期较长,自主创新难度很大新进入企业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并适应市场要求,这进入该市场的主要壁垒资质认证壁垒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要完成多项市场准入认证,如CCC认证等此外,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对零部件供应商要求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如ISO/TS16949、GJB9001A-2001等。
之后,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成本、物流、研发和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打分考核,并现场审核制造工艺流程最后,每种零部件产品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并经过持久产品装机试验考核完成一系列资质认证和考核,对于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要耗费较多时间精力,难度较大汽车零部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初始投资较大由于下游整车制造企业和售后服务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以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线其次,下游市场客户更希望与产能较大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便能够及时得到零部件产品,为扩大产能,往往零部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建立规模经济此外,较强资本实力的企业能够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供应链体系,并能够及时应对市场技术革新,转变研发方向和市场战略资金实力不足,规模较小的企业,极容易在变动的市场中被淘汰市场现有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其产品溢价往往来源于其品牌价值虽然OEM市场内整车生产企业有实力试水新兴品牌,但AM市场中,零售客户对品牌依赖较为严重优秀品牌的产品,往往代表着先进工艺、低能耗、耐损耗等品质新进入企业若想建立品牌效应,需要在OEM市场大力开拓渠道,在AM市场积极广告推广。
然而,建立品牌效应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短期内很难突破这一壁垒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向着全球化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开始形成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的体系,整车生产企业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对汽车零部件实行统一采购进入21世纪,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并贴近整车厂商,日本、欧美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多数进行了产业转移并加快了产业转移的速度,中国等国家成为吸引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已基本形成同时期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飞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配套、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零部件将凭借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产品出口销售额将持续增加,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竞争将目趋激烈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供应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围绕汽车整车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得以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本土化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国内商用车及中低档乘用车投产时国内配套率基本达到100%随着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可以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往几个主要趋势发展: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总体来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度提升,并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五、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伴随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在八十年代以前,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相对较慢八十年代以后,通过零部件企业不断的技术引进、改造,与整车制造商分离,以及民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法,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加入WTO后,由于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快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十五期间,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