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周期性分析.docx
11页汽车零部件周期性分析一、 汽车零部件周期性汽车作为大型耐用品,其消费受包括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以及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居民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平,消费意愿积极,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零部件的产销情况必然得到正向促进;当经济发展停滞或者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力减弱,汽车市场低迷,这也将直接传导至上游的零部件行业,使得发展放缓甚至是下滑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宏观经济趋同的周期性二、 市场规模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规模达3.6万亿元,预测2026年规模将突破5.5万亿元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获得持续增长,2011年到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从19,778.91亿元持续增长到38,800.39亿元,虽然2018年零部件行业规模跟随整个汽车市场出现下降,但2019年又呈现回升态势,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达36,310.65亿元随着技术创新,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前瞻研究院的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万亿元。
三、 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当前汽车供应链模式下,整车厂完成外覆盖件冲压、整车焊装及喷涂,再将其他所有白车身、座椅、悬架结构件的冲压环节和组件焊接环节交由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整车厂将零部件厂生产的白车身组件,再与厂内自产的外覆盖件一起焊装为白车身,而后喷涂、总装,完成整车制造流程零部件厂商与整车厂一般采取逐级供应的方式进行配套,一级供应商为整车厂商配套,二、三级供应商为一级供应商配套一级供应商主要供应系统总成或模块化零部件,如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座椅系统等,可能是整车厂商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如华域汽车、东风科技,也可能是独立供应商,如云内动力、京威股份,二、三级供应商主要为一级供应商配套单个产品,如变速器齿轮等,一般都是独立供应商,如精锻科技、拓普集团等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9.25%,但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外资厂商的市占率高达90%因此,汽车零部件各个环节(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系统、底盘系统、内饰件等)深度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动力总成系统中的东安动力、潍柴动力、精锻科技、飞龙股份等;传动系统万里扬、中马传动和长春东等;汽车电子环节的科博达、星宇股份、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和德赛西威等;底盘系统中的拓普集团等;电器设备中的均胜电子;内外饰系统中的华域汽车、福耀玻璃、岱美股份和华阳集团等。
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面临产品、技术、制造方式等领域的大变革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持续发展,汽车零部件厂商配套产品发生巨大变化汽车零部件品类将不断扩张,相关部件渗透率将逐渐增加,带动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产业价值链面临重构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巨大的潜力长期来看,细分领域龙头具备成本管控、商务开拓维系等中国2B制造业的核心优势,由此带来产品品类扩张、外资替代、进军海外等多成长途径,进而对冲行业景气波动,保持高于汽车行业终端增速成长未来随着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崛起,以及国产零部件厂商技术的积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四、 行业现状及市场规模(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具备不同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内外饰件、行驶系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部分自主企业技术比较完善,同时依靠一定成本优势,走上之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处于成长期,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产品线和客户端的延伸,逐步进入全球配套体系而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二)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的差距正与发达国家逐步缩小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行业内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等问题。
相对于国内而言,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通过同步开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制程、规模化生产等能力的强化,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上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和同步研发能力,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四)行业进出口发展良好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汽零行业在进出口方面逐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出口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含汽车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余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20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占比约22%;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占比约78%其中,我国汽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主要类别为车架和制动系统,分别出口50.41/49.43亿美元)和零附件为主,主要出口市场为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北美洲和欧洲进口方面,2015-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其中,我国汽零部件进口以关键件为主,占比近七成,其中,变速器进口额104.4亿美元,占关键件进口额比重达48%,主要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整体看,欧洲、亚洲为我国汽车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五)轻量化电动智能化打开零部件量价空间通过轻量化、电动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为国内厂商创造更多机会接入整车厂配套环节,同时提升自身产品价值量进一步实现量价齐升。
具体地,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电动智能化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其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配件等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座舱方面,根据IHS估算,全球及中国市场中智能座舱渗透率稳步增长,全球/中国市场分别由2019年的38%/35%发展到2021年的49%/53%,我国加速赶超全球市场渗透率自动驾驶方面,全球ADAS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46.3亿美元上升为2020年的175.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0.1%;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同时,2021年,国内L1/L2占比分别达25.9%/16.4%,L1-L2级别即以车道保持、自适应灯光控制、盲点辅助系统、交通信号识别等技术为主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线控制动方面,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总体渗透率位于低位;受益于电车销量高增且新能源汽车配置率较高,整体增速较快;根据佐思数据中心,我国汽车线控制动搭载率2022年9月已突破20%。
国内自主厂商客户拓展加速,继峰股份、伯特利、德赛西威分别深耕智能座椅、智能电控方向、智能座舱及驾驶,22Q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4.8/-0.8/6.9亿元,同比+30%/-148%/+41%五、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汽车零部件的上游为钢铁、塑料、橡胶以及电子元件等原材料,而汽车零部件行业位于汽车产业链中游下游根据不同的目标客户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以及售后维修市场两大领域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包含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等,新能源汽车则不含发动机和变速箱,增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根据钜大锂电数据,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约占50%六、 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标杆,作为以整车装配企业为核心,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典型行业,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效率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全覆盖,产业制造优势显著,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配套基地,在全球具有显著竞争力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根据中汽协数据,2010-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11.86%,达到4.57万亿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七、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在低端市场中存在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起初中小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价格优势获得一定利润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众多小型供应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但行业内规模型大厂商则能持续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凭借高端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整合产业链,并持续向海外市场扩张整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随着我国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由2015年的12,090家增长至2020年的14,018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计36,310.65亿元,2010年至2017年,行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8%,整体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8年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当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汽车行业的内需扩展,2019年和2020年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有所增长,同比上年分别增长5.98%和1.55%,逆转了之前的下降趋势此外,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零件部件及配件出口市场也呈现增长趋势。
2017年至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出口金额从2,101.12亿人民币增长至2,277.03亿人民币202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比上年有略微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整车行业下降幅度不大,主要原因系海外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供应商供应能力不足,海外对国内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需求依然旺盛,且国内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情况下,售后需求稳步上升由于我国汽车零件部件行业经多年的竞争发展与经验积累,企业生产规模、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近年来,由于国三淘汰、国六排放新标和治理前期不合规车辆等政策的影响,带动了车辆的阶段性集中采购和置换,市场需求释放其次,《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浙江、广东等多省推出的区域性的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等多项政策的推动指引,进一步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产品加大投入,积极进行布局此外,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部分企业无论在服务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随着汽车产业布局的不断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产业链转移与采购全球化的窗口,深入参与到国际汽车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