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课件.ppt
69页非政府组织管理 第二章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案例导入案例导入第一节第一节公民社会理论和治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治理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 和志愿失灵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和自治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自治组织理论案例导入:案例导入:英国慈善组织晒家底英国慈善组织晒家底 提高机构运作透明度提高机构运作透明度第一节第一节 公民社会理论和治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治理理论 一、公民社会理论一、公民社会理论 二、治理理论二、治理理论 一、公民社会理论一、公民社会理论 1 1、公民社会理论的源起和发展、公民社会理论的源起和发展2 2、公民社会内涵、公民社会内涵3 3、公民社会的价值和原则、公民社会的价值和原则 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政治权利的层面政治权利的层面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民间社会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生活的层面生活的层面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作为一种对国家权看,作为一种对国家权威统治抗争力量的层面威统治抗争力量的层面“Civil SocietyCivil Society”在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译在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译名:名:1、公民社会理论的源起和发展、公民社会理论的源起和发展古希腊罗古希腊罗马时期马时期中世纪中世纪文艺复文艺复兴时期兴时期17、18世纪世纪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根据法律建立起来的独根据法律建立起来的独立自足的立自足的政治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教会与国家的争论、经院哲学教会与国家的争论、经院哲学的思辨淹没了公民社会概念的思辨淹没了公民社会概念霍布斯、洛克:霍布斯、洛克: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是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约而形成的政治社会政治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公民社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公民社会成为介入政治国家与个人会成为介入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之领域。
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之领域公民社会理论成为当代世界公民社会理论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在我国,对公民社会理论的在我国,对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研究:引介、实体、模式引介、实体、模式着眼于个人、社会着眼于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层面与国家的关系层面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志愿性团体志愿性团体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社会运动2 2、公民社会内涵、公民社会内涵 戈登戈登怀特怀特指出: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指出: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区分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区分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四个机构性要素:四个机构性要素:第 9 页是指私人自己从事商品是指私人自己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领域。
其中市场机制和领域其中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是构成这种私私人产权是构成这种私人领域的两大要素,它人领域的两大要素,它们保证个人能够自主地们保证个人能够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私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私人利益,自主地进行个人利益,自主地进行个人自我发展和道德选择,人自我发展和道德选择,个人享有不受干扰的独个人享有不受干扰的独处和保持隐私的权利处和保持隐私的权利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团,培养团体成的社团,培养团体成员的公共精神,形成员的公共精神,形成自助和互助精神,成自助和互助精神,也为团体成员提供了也为团体成员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特别参与公共事务,特别是国家事务的机会和是国家事务的机会和手段,提高参与能力手段,提高参与能力和水平是公民社会和水平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的核心要素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非官方的威之间的一个非官方的领域公众在这一领域领域公众在这一领域不受限制地、理性地、不受限制地、理性地、批判性地对公共权威及批判性地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公共舆论,这种公众舆公共舆论,这种公众舆论成为统治者制定公共论成为统治者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依据并对统政策的基本依据并对统治者构成强大的舆论监治者构成强大的舆论监督。
督以捍卫私人领域和公以捍卫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自主发展的合共领域自主发展的合法权利不受经济系统法权利不受经济系统和国家侵犯为宗旨和国家侵犯为宗旨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公共公共领域领域志愿性社团志愿性社团社会运动社会运动3 3、公民社会的价值和原则、公民社会的价值和原则多元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和开放性公开性和开放性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公民社会成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一个独立的领域,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域,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原和原则,恰恰是,恰恰是这些价些价值和原和原则使得公民社会最使得公民社会最终独立于国家和市独立于国家和市场这些基本的社会价些基本的社会价值或原或原则是:是:个人主义的假设个人主义的假设一直是公民社会一直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石,它理论的基石,它假定个人而非集假定个人而非集体是社会生活的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公民基本单位,公民社会和国家一样社会和国家一样其存在是为了保其存在是为了保护和增进个人的护和增进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若权利和利益,若无力提高个人的无力提高个人的现实福利,则公现实福利,则公民社会也就丧失民社会也就丧失其存在的合法性其存在的合法性公民社会是一个强公民社会是一个强调包容的社会,它调包容的社会,它倡导个人生活方式倡导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团组的多样化、社团组织的多样性、思想织的多样性、思想的多元化,这些多的多元化,这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样化的生活方式、社团组织和思想之社团组织和思想之间是平等的。
为维间是平等的为维系社会的多元化,系社会的多元化,公民社会必须必须公民社会必须必须提倡宽容和妥协的提倡宽容和妥协的文化,以保证多元文化,以保证多元共存共生共存共生公民社会鼓励公民社会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以制约国生活以制约国家权力,政务家权力,政务活动的公开化活动的公开化和公共领域的和公共领域的开放性是确保开放性是确保公众在公共领公众在公共领域进行讨论和域进行讨论和进行政治参与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的重要前提公民社会论者强调要公民社会论者强调要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社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在会与国家的分离,在“国家国家经济经济社会社会”三分法的情况下还要三分法的情况下还要保障它同经济系统的保障它同经济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公民社相对独立性公民社会的法制原则旨在限会的法制原则旨在限定国家的行动疆界,定国家的行动疆界,反对国家随意干预公反对国家随意干预公民社会内部事务,从民社会内部事务,从而保证公民社会成为而保证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独立的一个真正自主独立的领域二、治理理论二、治理理论治理理论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背景 治理治理的内涵的内涵 治理理论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的主要观点1 1、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继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单靠政继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单靠政府或单靠市场都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问题。
治理理论的提出正是在二者之间寻找府或单靠市场都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问题治理理论的提出正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适度的平衡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也为寻找这种平衡提供了平台一种适度的平衡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也为寻找这种平衡提供了平台传统公共政传统公共政 模式面临模式面临 严峻挑战严峻挑战众多社会组织集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团的迅速成长 在社会资源配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都置中政府和市场都存在着局限性存在着局限性 政府权力的政府权力的有限性有限性 鼓励参与合作鼓励参与合作 治理主体治理主体 的多元化的多元化 2 2、治理的内涵、治理的内涵 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定义是: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定义是: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
与统治理活动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统治不同,在治理格局中,政府不再是治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不同,在治理格局中,政府不再是治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参与治理的主体还包括其他各种公共机构、非营主体参与治理的主体还包括其他各种公共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业和社会个人等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不同利组织、企业和社会个人等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不同主体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以实现处理效率的最大化、方主体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以实现处理效率的最大化、方式的最优化主体的多元共存的局面也意味着治理权力式的最优化主体的多元共存的局面也意味着治理权力的多中心,而且在治理格局中,这些权力之间是平等的的多中心,而且在治理格局中,这些权力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和统辖的关系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和统辖的关系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首先要通过公民自主自治能够解公共治理理论强调首先要通过公民自主自治能够解决的问题,若自主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则政府就不应该决的问题,若自主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则政府就不应该插手在治理理论体系中,有限政府应该成为政府的理插手在治理理论体系中,有限政府应该成为政府的理想形态。
有限政府不但可以减少政府滥用权力的机会,想形态有限政府不但可以减少政府滥用权力的机会,还可以有效保障其他主体能够自由平等地参与到公共事还可以有效保障其他主体能够自由平等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同时,也可以极大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务的管理中同时,也可以极大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当然,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之外的其他治理管理效率当然,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之外的其他治理主体可能互相推诿责任从而导致治理失灵此时,政府主体可能互相推诿责任从而导致治理失灵此时,政府因其特殊的属性和职能应及时担负起责任,确保治理的因其特殊的属性和职能应及时担负起责任,确保治理的顺利进展顺利进展2)政府权力的有限性)政府权力的有限性 治理理论主张主体多元化、权力多中心化,其目的治理理论主张主体多元化、权力多中心化,其目的就在于强调在治理中必须注重鼓励利益相关者、专家学就在于强调在治理中必须注重鼓励利益相关者、专家学者以及关心公共事务的组织和个人的广泛参与者以及关心公共事务的组织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在传统的统治格局中,权力的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在传统的统治格局中,权力的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
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向度的管理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所拥有的管理机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所拥有的管理机制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制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