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带动锂电池材料需求增长.docx
15页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带动锂电池材料需求增长一、 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带动锂电池材料需求增长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1)近年来中国、欧洲及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巨大,带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高速增长2021年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超预期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0万辆,带动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371GWh,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和欧洲市场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硫酸镍及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的需求增长2)锂电池在电动工具、低速电动车、电动两轮车领域正逐步替代镍氢电池及铅酸电池,为小动力电池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长空间;而随着5G、物联网、AI等技术进步,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医疗器械、电子烟、无人机、TWS等新兴3C电子不断涌现,亦为消费类电池创造了新的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小型锂电池出货量将近220GWh,国内小型锂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40GWh未来锂电池市场持续向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带动上游锂电池材料需求增长;2021年至2025年,硫酸镍及三元前驱体等锂电池材料的市场规模均将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二、 电池行业的发展特征(一)动力电池行业资金壁垒高技术迭代快龙头优势明显在资本开支方面,1GWh电池产线需要投资3-4亿元,一般需要建设5GWh以上的产能才能达到较好的规模效应,LG化学、三星SDI、SKI、松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主流电池企业的产能规划都已经达到了100GWh以上的规模。
在技术方面,出于成本和安全性的考虑,国内中短期内乘用车市场有向磷酸铁锂转向的趋势,海外还是以高镍三元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较长时期内两种技术路线将维持共存;电池的技术迭代较快,意味着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才能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前瞻性,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资金方面存在劣势,龙头企业存在明显先发优势二)锂电池行业集中度高且不断提升国内市场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全球市场宁德时代和LG化学目前处于第一集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都出现了不断提升的趋势,行业龙头在技术研发、规模、成本、客户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其地位难以撼动正极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倍率性能,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近4成,是电池材料的核心环节在技术迭代的同时面临着持续的降本压力,对高镍无钴、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产线的投入需要较高的资源支撑,目前三元高镍产线的投资在6亿元/万吨,国内一线正极材料企业的产能规模在4万吨水平,多在推进10万吨级别基地的建设,资金需求较大2013年至今,全球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增长,从13年的不足1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超60万吨,年复合增速接近30%。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正极材料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NCM三元材料占比46%,磷酸铁锂占比25%由于正极材料对于电池性能的表现至关重要,因此一线电池厂商普遍会保留一部分正极产能,同时加大对资源端的布局,以此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同时也会积极寻求外购,以确保产品技术的领先性拥有技术研发优势的正极厂商依然有优势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价格等因素,钴在正极材料中的单位使用量将会逐步减少磷酸铁锂电池、高镍电池、镍锰电池等方案都是目前应用或者研究最多的去钴化的技术路线,国内外一线正极材料企业在积极研发和布局负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好坏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等环节有较大的影响,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6-8%;原材料和石墨化制造环节是负极环节主要的成本构成,为降低成本,减少外协加工、自产石墨化和炭化等环节已成行业发展趋势目前负极产线的投资2-3亿元/万吨,国内一线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规模7-8万吨,产能的扩张和一体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负极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电池厂较少布局该环节国内负极材料产量从2014年的5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36.5万吨,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84%。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行业规模超过400亿元负极材料集中度较高,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CR5占比78%贝特瑞、杉杉、江西紫宸为中国传统负极三强,也是全球负极材料行业的佼佼者;东莞凯金近年来出货量快速提升,主要受益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增长,已开始跻身一线负极厂商的行列中科星城、翔丰华、江西正拓等企业处于二线梯队,近年来也开始逐步向全球一线电池厂供货负极上市公司毛利率介于25%-40%之间,盈利能力较好盈利的差异除了规模大小、产品定位以外,还与外协产能的大小有关;未来石墨化、炭化等产能的投放将继续推动成本端的改善,负极企业有望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隔膜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好坏对电池的安全性有较重要的影响,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8-10%;隔膜成本中,原材料和制造费用占比较大,因此企业的规模化效应较强目前隔膜产线的投资4-5亿元/亿平,国内一线隔膜企业产能规模30-35亿平,产能的扩张和一体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隔膜的技术壁垒较高,是四大电池材料里面最晚实现国产化的环节除比亚迪和SKI等少数电池企业外,其他电池厂都以外购隔膜为主国内隔膜产量从2014年的5亿平规模增长至2020年37亿平,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较高,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70%。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规模超过300亿元隔膜市场集中度高并且还在大幅提升20年国内湿法隔膜CR5占比93%,相比19年大幅提升14pct,其中恩捷股份并购苏州捷力,二线湿法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较快隔膜行业规模效应较强,龙头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三、 锂电池行业发展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国家环保政策等多重利好带动下,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但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锂电池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智能化消费的增加,锂电池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其黄金发展期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锂电池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不断攀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其中,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占全国锂电池市场69%的份额,远超其他应用终端虽然锂电池行业持续快速增长,但近两年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锂电池行业的盈利能力却在下降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锂电池行业传导效应明显宁德时代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虽然公司486.78亿元的营业收入远超去年同期水平,但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公司营业成本上涨198.66%,净利润同比下滑23.62%。
成立于2003年的星恒电源是国内动力锂电池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其生产的轻型车锂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45%据了解,2020年、2021年该公司销售收入在40亿元左右,盈利情况良好,但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业内人士称,在市场供需调节之下,行业上游的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一直在每吨3万到20万元之间波动但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吨50万元左右,大大超出了锂电池企业的成本承受范围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消费日趋成熟,并于2021年迎来爆发期,市场需求从2020年的120万辆左右跃升至300万辆左右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供给跟不上四、 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带动锂电池行业发展我国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各地方也针对锂电池产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在国内实行双积分政策、主要城市限行的大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将会随之迅速增长低排放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锂电池的市场需求而言,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增长点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智能化消费的增加,锂电池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其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锂电池不仅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领域,而且受工业智能化、信息化、民用便利化以及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快速发展带动,应用场景日趋丰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324GWh,同比增长126.57%同时,我国锂电池行业创新持续加速,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产品能量密度陆续取得突破,预计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将达到489GWh从应用领域来看,我国锂电池主要分为动力型锂电池、消费型锂电池和储能型锂电池三大类,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和储能等众多下游领域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1年受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锂电池市场中动力型锂电池产量最大,为220GWh,占比达到68%2021年,虽然全球经济依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但一方面,国内新能源终端市场增长超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59.5%,带动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另一方面,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高增长,带动国内部分头部电池企业出口规模提升。
因此,我国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呈高增长态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型锂电池产量达到220GWh,同比增长175.0%,预计2022年我国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将达到306GWh在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电动工具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消费型锂电池需求呈较快增长态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型锂电池产量达到72GWh预计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未来锂电池在消费相关领域将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多发展机遇,预计2022年我国消费型锂电池产量将达到122GWh在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与5G基站建设加快的背景下,储能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在电力与通信储能市场推动的同时,加上全球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收益性提升和国内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快速上马等因素驱动,中国储能型锂电池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2GWh,预计2022年我国消费型锂电池产量将达到61GWh五、 政策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与先导产业同时受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锂离子电池属于新能源产业,面对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我国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大力支持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整体发展《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六、 锂电池行业现状与未来锂电池具有能量比高、使用寿命长、额定电压高、具备高功率承受力、自放电率低、重量轻、高低温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大致可以分金属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大类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是一种二次电池,也就是常说的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固态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为电极的一种储能电池,比能量极高,可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