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智慧健康社区建设规范.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职**
  • 文档编号:342795504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8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智慧健康社区建设规范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服务内容建设 24.1 健康教育 24.2 健康管理 24.3 心理健康 34.4 爱国卫生 34.5 体医融合 44.6 教卫联动 44.7 医养结合 44.8 职业健康 44.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55 服务支撑建设 55.1 机制建设要求 55.2 人才建设要求 65.3 设施设备建设要求 65.4 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7参考文献 10II智慧健康社区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健康社区的术语与定义、服务内容建设和服务支撑建设本文件适用于辖区内智慧健康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770—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GB/T 27771—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蚊虫密度GB/T 27772—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蝇类GB/T 27773—201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WS/T 479—2015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B4403/T 42—2020 智慧家庭病床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慧健康社区(以下简称“健康社区”) smart and healthy community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建设主题,以社区为建设单元,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爱国卫生、心理健康、体医融合、教卫联动、医养结合、职业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社区健康服务资源,推动社区健康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促进健康服务网格化、社区化、生活化、智能化,形成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社区居民健康的新型健康社区3.2健康素养 health literacy社区居民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来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3健康素养水平 health literacy level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社区居民在社区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例[来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4健康社区工作小组 working group of healthy community10在居(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领导下,由社区基层组织牵头,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学校和用人单位等作为组成单位,以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健康社区建设为主要职责的责任共同体。

      4 服务内容建设4.1 健康教育4.1.1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健康教育内容见《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第三十三条4.1.2 社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要求见《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第三十四条4.1.3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推动中医药服务全面进社区,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理念,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线上、线下途径开展中医药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提供中医药相关的专项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健康教育4.1.4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多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讲座、健康知识展览,健康素养宣传活动等;——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提供健康素养宣传教育的印刷资料、音频、视频等传播材料;——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专项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4.1.5 社区常住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应高于当年全市平均水平4.2 健康管理4.2.1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签订居民健康管理协议,协助建立、维护和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提供以下服务:——《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规定的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市民健康积分管理。

      4.2.2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按市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提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维护服务4.2.3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服务,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定期开展疾病筛查活动;——指导社区居民使用智能装备进行血压和血糖的自我健康管理;——利用智能装备开展远程血压和血糖监测;——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服务4.2.4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以下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健康促进活动,推广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适宜技术;——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健康装备、智能体质测定装备、智能急救装备和智慧药房4.2.5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按照 WS/T 479—2015 的要求为社区 0~6 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4.2.6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方面的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4.2.7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推进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重点人群的社区和居家环境的改造4.2.8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社区常住人口各项健康管理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建档率应达到 90%及以上;——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应达到 60%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 70%及以上;——产后访视率达到 90%以上;——0~6 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 90%以上;——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应达到 80%及以上。

      4.3 心理健康4.3.1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可通过面对面沟通、专家线上咨询、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提供多种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康复4.3.2 社区基层组织应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帮扶小组,由社区工作站专干、社区民警、精防医生、民政/残联专干、患者家属及社会工作者组成,为患者提供家庭随访、转诊联络、应急处置、救治救助、资源链接等服务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 90%以上4.4 爱国卫生4.4.1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4.4.2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健康促进、社区环境卫生、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以及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健康教育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利用社区的电子屏、宣传栏,滚动播放、张贴宣传知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专题健康讲座,提高社区居民健康、卫生意识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4.4.3 社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戒烟方面的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开具戒烟处方,制订戒烟管理计划与成效跟踪、评估。

      4.4.4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根据社区健康促进、社区环境卫生、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以及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多渠道的监督、反馈手段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平台报告:如建立社区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巡查:如社区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4.4.5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宜建立一套与整治成效配套的、完善的社区考核制度,提高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4.4.6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依托蚊媒指数地图等智慧风险预警信息,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社区病媒生物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4.4.7 健康社区的鼠、蚊、蝇、蟑(蜚蠊)密度控制水平应分别达到 GB/T 27770—2011、GB/T 27771—2011、GB/T 27772—2011 和 GB/T 27773—2011 中的容许水平4.4.8 社区内各有关单位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的垃圾必须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做好分类,并及时清运、日产日清4.4.9 公共场所的垃圾容器应干净、整洁,并定期消毒4.4.10 公共厕所保持清洁卫生,具体要求如下:——地面无积水、纸屑、烟头、痰迹和杂物;——大便器内无积粪;——小便器内不积存尿液,无尿垢;——墙壁、顶棚、卫生设施干净整洁。

      4.4.11 公共厕所及其卫生设施应定期消毒4.5 体医融合4.5.1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体育健身生活化,推广智能运动设备进社区4.5.2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鼓励居民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每天运动负荷达到以下要求之一:——中等强度运动时长不少于半小时;——每天活动量达到 6000~10000 步4.5.3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向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服务:——指导社区居民使用智能健身、康复器材;——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为社区居民提供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开具运动处方4.6 教卫联动4.6.1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对学校卫生状况提供多渠道的监督、反馈手段,并督促落实整改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平台报告:如建立社区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巡查:如社区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4.6.2 社区内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与基层医疗集团及其所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学校卫生对口协作关系,并为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以下服务:——聘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或医务人员协助学校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工作;——健康体检;——学生体质测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筛查与干预;——常见传染病防控。

      4.6.3 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患病率应稳步降低,儿童近视率应每年降低 1%4.7 医养结合4.7.1 社区内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应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机制4.7.2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发展智慧家庭病床服务,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服务流程及质量要求应符合 DB4403/T 42—20204.7.3 社区内养老机构宜根据居民需求,内设医疗卫生机构4.8 职业健康4.8.1 健康社区工作小组应组织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推动职业健康教育与促进4.8.2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利用社区的电子屏、宣传栏,滚动播放、张贴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治相关的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4.8.3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常见职业病讲解;——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提供职业病防治相关的健康咨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和法律援助咨询服务4.8.4 社区包括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基层医疗集团及其所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当与用人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健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