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学案历史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配套课后习题: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docx
6页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以录用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西方文官制度( )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一致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答案:A2.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3年,美国国会对一项法案作了修正,要求通过考试挑选政府工作人员,以使他们不致因无能而坏事这些提议有助于( )A.行政效能的提高B.国会职责的扩充C.权力中心的转移D.政党政治的形成答案:A解析:19世纪中期,部分众议院议员提议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国会提出政府工作人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等,这些都有助于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故A项正确;“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等不会扩充国会职责,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与权力中心的转移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与美国政党政治的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3.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
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 )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答案:B解析:文官制度的确立对政党统治来说是一个革新,任用官员并不是完全依据政党派别,而是依据官员的能力,这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故选B项;A项与题干材料意思相悖,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的一大进步,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所述做法对英国的民主化起了促进作用,故排除D项4.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美国文官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 )A.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B.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C.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的原则,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素质,提高政务水平,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5.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D.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英国确立内阁制的很长一段时期,政府官职由胜选党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职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故B项正确6.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基本上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且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使资产阶级政府的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B.为大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上的保证C.提高文官的素质和减少官场中的腐败现象D.以减少党争来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答案:B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题干材料中“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且不与执政党共进退”的做法适应了保持文官队伍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参考答案:(1)原因:旧制度带来腐败等社会问题;工业革命的开展2)特点: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选贤任能,独立于政党之外历史意义: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加强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3)启示: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表是英国高级官员罗素和阿伯斯诺特对1854年关于重建文官制度的《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看法据表可知,两人都( )人物看法罗素现在是女王任命大臣,大臣再任命他的下属,将来如果考试委员会代替女王,我们将坚决反对阿伯斯诺特对报告中关于原有的文官选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责难”,给“地位尊崇者的心灵带来了惨痛的危害”A.承认文官制度重建的紧迫性B.强调文官改革将会破坏英国宪政基础C.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认为文官改革政策加剧英国社会动荡答案:C解析:罗素认为文官制度损害了女王的权力,而且打乱了现有的官员任命方式,因此反对重建文官制度,而阿伯斯诺特认为报告对原有文官选任制度的批判是“有失公允的责难”,给“地位尊崇者的心灵带来了惨痛的危害”,因此也反对重建文官制度。
题干材料说明两人都否定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2.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和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选官制度的变化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要求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业化”无直接关系,故排除3.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营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B.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答案:A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
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美国文官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参考答案:(1)区别:“彭德尔顿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按能力和政绩予以升降奖惩;相对的职业保障;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分赃制”——任人唯亲,任用对象主要是本党成员2)作用: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了官员素质,减少了腐败;提高了政府工作效能,保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