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2023年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建议收藏).docx
7页《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教育课程代码学时8+8(16)学分1授课时间第一、第二学期适用专业全体学生课程性质通识课程二、课程性质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X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劳动教育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劳动还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
劳动更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三、课程基本理念1.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 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3. 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4.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四、课程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理论教学16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教育,落脚劳动实践教学, 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五、课程教学计划及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模块一立足时代感悟劳动精神掌握劳动精神的具体内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感悟劳动精神2模块二奋斗一线弘扬劳模精神掌握并理解劳模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认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践行与发扬劳模精神2模块三精雕细琢传承工匠精神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5个内涵(敬业、协作、精益、专注、五个创新),感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认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2模块四课堂演讲 主题演讲“我对劳动的看法”,通过演讲让学生抒发对劳动的认识,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2模块五学有所用培育创新精神学习并理解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具体内涵感悟四者在劳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2模块六快乐奉献投身志愿服务理解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熟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类型和开展方式,并能够策划或者实际参与一次服务性劳动2模块七防患未然确保劳动安全加强学习,了解更多生活工作中安全保护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尊敬制度、遵守制度的规矩意识,牢固树立劳动防护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以及劳动保护安全措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2模块八劳动作品展示通过制作“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主意识,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劳动精神2实践教学16学时模块九日常生活劳动教育4模块十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教育6模块十一专业技能劳动教育6六、课程实施 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在1,2学期,每学期理论教学8学时+劳动实践教学8学时1.理论教学工作由通识教育中心负责;2.劳动实践教学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负责,通识教育中心负责全面协调安排。
七、课程考核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客观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成为一个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会劳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期项目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总评成绩理论考核50%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堂演讲)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堂演讲)?劳动实践50%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平时考勤、劳动表现、劳动效果)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平时考勤、劳动表现、劳动效果)八、附表1.《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教学方案 附表2.《劳动教育》课程------劳动实践方案《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教学方案模块--课前准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劳动教育》课程------劳动实践方案实践项目教学目标基本技能劳动工具活动设计安全保护考核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