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工业领域碳达峰产业背景.docx
13页天津市工业领域碳达峰产业背景一、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内容(一)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包括一个战略规划的自然、半自然区域网络以及设计的其他特征共同管理以提供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其中包括绿色屋顶、绿色建筑、城市农场、生态规划等它改善了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性二)碳中和使用低碳能源材料代替混凝土和钢材例如竹子、再生塑料砖、土坯、稻草捆、菌丝体、交叉层压木材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并利用景观和水体创造碳汇以抵消碳足迹通过显着降低能源消耗并结合自然系统和环保能源来创建碳净零设计是前进的方向创建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韧性和适应性城市的设计必须能够适应和应对洪水和地震等自然和人为灾害这可以通过创建能够恢复余震和压力的智能和适应性基础设施来实现城市设计还必须为残疾人士提供特殊的通道和坡道它应该能够适应所有公民自给自足的社会社区这也称为城市的压缩或致密化在自给自足的社区中,主要目的是降低交通成本和基础设施这是通过使社区自给自足混合建筑设计、邻近的工作空间、共享空间和便利设施、增加人类互动、可持续城市农业等来实现的这减少了日常交通需求和城市扩张,进而帮助环境和生态系统蓬勃发展三)零排放交通与任何其他部门相比,持续的交通运输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
因此,减少排放并将其降至净零是当今的重点让公共交通更安全、更实惠、更高效将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减少交通的碳足迹地方铁路、公交线路、机场、高铁、水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连通性应畅通无阻即使在城市,大自然也应该能够茁壮成长这将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改善福祉和生物多样性,并减少热岛效应更多的生物多样性将有助于维护城市花园和农场随着城市的扩张,这也将减缓对栖息地的破坏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例如湿地恢复、战略景观美化(如:xeriscaping)、地下(无土水培农场)农业、屋顶农业、垂直农业、绿色屋顶、空中花园、太阳能墙和窗户等四)未来的能源创新对住房商业和公共照明使用节能设计,并在服务网格中使用可持续材料,以促进城市的长期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性能使用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和网络监控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他们的能源消耗行为这也将支持更长的资产寿命和更低的维护更好的质量管理可以通过能量存储(热和电)来完成这将导致更绿色和更高效的能源系统绿色街道、代际住房、屋顶上的小型风力涡轮机就是例子在设计建筑物本身时必须考虑节能作为一个标准,而不是以后像附加组件一样添加它这可以通过更多地利用自然光和气流来完成,而不是依赖人工照明和空调。
这些结构将自动消耗更少的能源,使其环保向这些结构添加技术和智能连接将不需要与其结构需求一样多的电力低层建筑、模块化内部(多用途)和灵活的建筑(可用于其他目的)就是例子从设计和建设城市开始,负责任的消费和使用权显着提高了可持续性例如,使用塑料砖进行建筑(再利用塑料),创造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电能的坑(厌氧消化)等,这减少了废物和对垃圾填埋场的需求减少、再利用和回收居民的意识,并创建导致负责任消费的基础设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通过创建吸收性雨水花园和渗透街道(提高地下水位)和水池来收集雨水并重新利用它来清洁雨水五)生物形态都市主义生物形态来源于bio意思是生命和morph意思是形式因此,它意味着由生命形成的城市它类似于亲生物设计,这是一种融合自然和人造元素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方法在生物形态城市化中,人为系统应该是生态系统的补充现在需要基于生态系统而不是主要的人为系统来塑造系统城市独特的生态和文化应该通过城市的建筑、形式和规划来表达多年来,所有这些功能和解决方案都是在长期的架构试验和错误中开发出来的因此,可持续为许多子孙后代创造环境友好型未来的基础是在城市设计中采用尽可能多的可持续特征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材料使用将决定未来的建筑设计。
二、 碳中和实现路径(一)认知气候变化的紧迫性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今年3月召开的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与会专家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从能源、建筑、交通等部门,到个人消费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认为,绿色低碳目标的提出,对降低气候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目标,要降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难度,依靠能源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事,现在每个人的人均排放量都很大翟盘茂说,碳中和需要全社会多个行业进行转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多位专家强调,认知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碳排放在不断增加,时间紧且任务重,要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二)能源系统转型势在必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占比约85%推动碳减排,就必须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其中,传统能源企业所受影响最直接通过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为能源企业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会上提出,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全社会2060年前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更早实现零碳,电力系统甚至2040年-2045年就要实现零碳周大地认为,能源低碳化意味着从供应方到消费方,全部都要进行系统性转变,这一转型过程中有大量创新需求,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是一个新机遇,能源行业要大胆参与低碳能源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会增强和增多,对新型能源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会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更好加强两个领域和行业的结合,需要有大量技术研发和提前研判的工作,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知识的更好结合三)有必要提升公众科学认知碳中和备受关注,但对公众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需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举例说,目前高度重视碳达峰方案的制定,各地应提高认识,做好区域协调发展,把产业的中长期规划、碳达峰和碳中和实施方案等统筹在一起有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乃至很长一个阶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长,将对碳达峰产生巨大压力,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此外,周大地提醒,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地方要系统规划,发挥体制的优势,进行最优布局,不能一哄而上如果地方各自为政,可能会造成相关产业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众的消费行为转变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全球范围的碳中和代表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代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障碍,是公众对碳中和的认识不到位三、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碳中和是指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体系优化,调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内的产销平衡,一般来说是通过坚持节能减排战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增强森林碳汇等途径将人类社会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构建一个零碳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而碳达峰则是实现碳中和这个远景目标的关键性节点,于中国而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正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而这背后需要庞大的资源和能源支撑,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会带来二氧化碳排放的进一步增加。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绿色低碳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终将迎来下降的拐点,这就是的碳达峰目标四、 碳达峰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高于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实现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五、 碳中和给新能源产业的机遇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污染问题(新能源是指除了传统石化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势,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等,相比于使用传统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和发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言,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碳排放),我国早在九五计划时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随后历年的国家发展规划。
新能源技术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20年国家提出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在最新的十四五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提出,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坚持存量增量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持续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六、 碳达峰基本原则1、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坚持在保持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各区、各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2、节约增效优先碳达峰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放在首位,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间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创新碳达峰驱动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4、调动碳达峰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七、 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从2020年底以来,我国多次在重要场合和政策文件中提及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在2030年之前,我国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之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和吸收量可以正负抵消,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