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诗歌鉴赏,1.,赏读寻南溪常道士,完成诗歌后面的问题。,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注释,屐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渚:水中的小洲。,(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山路静谧,路上莓苔遍布,可见常道士隐居之处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B.,颈联诗人并没写出雨后松林的具体颜色,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C.,尾联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痕迹,诗人陶醉于美景物我两忘。,D.,从全诗看,诗人寻找常道士未能如愿,只得借欣赏美景慰藉失落惆怅的心情。,D,解析,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虽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诗人非但没有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的满足;故选,D,。,(2),诗人在“望自然”的同时也在“望自我”。请结合“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一联,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追求和向往。他渴望像自然一样宁静、安详,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这种“望自然”与“望自我”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解析,“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意思是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掩映道院闲门。诗人通过描绘“白云依静渚”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这种“望自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诗人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芳草闭闲门”一句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在“望自我”的过程中的思考。芳草茂盛,将闲门掩映其中,这既是对道士隐居之处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状态。他渴望像道士一样,拥有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整体感知,标题是诗歌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有:,提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或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看标题,走进诗境,知识链接,标题类型,示例,标题蕴含信息,以,地名,(,包括亭、台、楼等,),为标题,咸阳城东楼潼关登幽州台歌等,往往是,怀古,(,咏史,),诗,,内容涉及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历史沧桑、世事变迁、人世飘零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情,(,壮志未酬、人生渺小、青春蹉跎,),等。,以,事物名,为标题,卜算子咏梅等,往往是,咏物诗,,托物言志,(,赞美、讽刺,),,或单纯写景、摹写物态。,(,续表,),标题类型,示例,标题蕴含信息,以,人物,为标题,贾生卖炭翁等,如果是,下层人民,:同情悲悯、关注民生底层。,如果是,历史名人,:怀念景仰、寄予同情或怀念。,如果是,同事朋友,:关心挂念、勉励祝福。,如果是,晚辈学生,:极力勉励、寄予希望。,与,节日,有关的标题,元日清明等,往往表现节日风俗、诗人处境、思家念亲、羁旅漂泊、伶仃孤苦。,(,续表,),标题类型,示例,标题蕴含信息,与,事件,有关的标题,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者常常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标题中向读者进行交代。赏析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在阅读鉴赏诗歌时,应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写作风格以及思想抱负等进行赏析与,理解。,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理解暗示,注释的作用:,传递诗歌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交代作者此时处境及相关情况,),;,帮助理解诗歌中一些疑难生僻字眼及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称谓,),;,帮助理解诗歌中的用典。,作者除了在诗歌中直抒胸臆,有时也“移情”到意象、典故中,我们阅读诗歌时,要注意通过对意象、典故的提炼、理解,推导出诗歌的主旨。,四,看意象、典故,解读寓意,五,看关键词句,揣摩诗情,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含蓄而又跳跃,因此,读诗歌应该逐字品读,逐句赏析,把握关键词,(,情语、诗眼,),和关键句,(,抒情句、议论句、结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综合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释,宋太宗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作者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1.,对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照应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B.,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是耳闻,后句是,目睹。,C.,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春日山村晚晴图。,D.,诗的最后两句设为问答,由写景转入抒情。,C,解析,从“菊初黄”“棠梨叶落”“荞麦花开”可知,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就在这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景物十分相似,因而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的愁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通读全诗,由首联可以看出诗人安闲地欣赏山野美景,表达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发现这乡村景色像极了他的故乡,因而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的愁绪。据此分析作答即可。,【角度一看标题】,可以推测诗的题材是山水田园诗,内容多表现自然风光、乡村生活。,【角度二看作者】,注释中指出作者被贬商州,可以推测诗中有宦途失意之感。,【角度三看注释】,根据“作者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可以推测诗中有借景抒情的手法。,【角度四看意象】,诗人借“菊”“斜阳”“落叶”“荞麦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表达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角度五看关键词】,结句“惆怅”点明作者情感。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心生“惆怅”,是因为发现村桥及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深入研读,考点一诗词意象,题型示例,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宛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释】,沙碛:沙漠。,宛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问】,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审要求,),【答】,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远飞的大雁尚未归家,(,抓特点,),,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析作用,),。,(,续表,),解题步骤、答题样式,1.,审要求,。看题干是要求概括诗歌写了哪些意象,还是分析某种意象的特点或作用。,2.,抓特点,。通过描述、修饰性词语或环境特征,抓住意象特点。,3.,析作用,。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作用。,答题样式:,诗人借写“”的“”,(,步骤,2),,表达了,(,渲染了或衬托了,),(,步骤,3),。,知识链接,考查意象特点,抓住意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词语或意象后面的描述语。,注意意象所处的环境特征、时令色彩、冷暖色调等。,意象作用,营造意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表情达意。,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衬托人物。,前后照应,作为诗歌线索。,考点二画面描绘,题型示例,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问】,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 寒”的景象。,【答】,秋风乍起,,树叶,(,景物,),纷纷,飘落,(,修饰语,),,,大雁,(,景物,),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联想与想象,),,令人倍增寒意。,(,续表,),解题步骤,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2.,找出景物的,修饰语,。,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特别说明:,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要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考点三人物形象,题型示例,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答】,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安闲清静、年老体衰、孤寂闲散,(,总体特征,),的老翁,(,身份,),形象。颔联,“卧迟”,(,重点词语,),写老翁年老睡眠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重点词语,),,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续表,),题型示例,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具体诗句,),,打算继续睡觉,体现了老翁的体衰、闲散。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重点词语,),,对,“霜叶满阶红”,(,具体诗句,),也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续表,),解题步骤、答题样式,1.,概括形象特征:,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思妇、游子、征人、贫困人民、隐士、爱国者、知识分子等,),。,2.,分析形象特点:,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已概括出的特点,具体解说前一步的概括依据,分点说明。,答题样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词写了,表现了,(,步骤,2),。,补充说明:若题目没要求简要分析,可省略步骤,2,。,分析人物形象常用词语,正直之士:不慕名利权贵、傲岸不羁,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疾苦,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豪迈之士:英武洒脱、干练果决、勇猛彪悍,游子:思念故乡、思亲念友、漂泊苦闷,沙场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反对征战,痴情儿女:执着追求、忧愁盼归,知识链接,考点四内容理解概括,题型示例,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注释】,澧,(l),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枳,(zh),壳花:枳树的花。,【问】,本诗题目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诗人却没有一句在写“友人别墅”,为什么?请简述理由。,【答】,诗歌主要描写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目的是让读者想象,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加色部分为本诗的主旨,),(,续表,),解题要点,1.,抓关键点,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范围,看是固定在某几句之间,还是整首诗歌。,2.,翻译答题范围内的诗句,,掌握大致内容。,3.,如果是概括,需从头到尾逐句概括,避免遗漏;如果是理解,要,结合诗歌整体内容、情感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考点五情感主旨,题型示例,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尘埃。,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问】,本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这首诗通过对,刚放晴的山村田园的景象,(,产生缘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感情基调,),之情。,(,续表,),解题要点、答题样式,1.,翻译诗歌,,把握大致内容。,2.,抓标题,(,“野”,田野,表明本首诗可能在写田园风光,),、,注释、意象,等,确定题材,(,如怀古咏史、山水田园、边塞征战等,),,感知情感趋向。,3.,抓表示,情感的关键词,(,如“愁、喜、哀、乐、怨”等,),和意象前面的修饰语、动词等,(,“新晴”,雨后初晴,会让人心情愉悦,),。,4.,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