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强心名方阳和汤

  • 资源ID:490224593       资源大小:11.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强心名方阳和汤

强心名方阳和汤强心名方阳和汤清代名医王洪绪在前人的基础上,编著了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并创立了以阴 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同时,将家传秘方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犀黄丸等公诸于 世。直到今天,这些方剂都还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一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是体现王洪绪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代 表方剂之一。方药:熟地黄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炒后研细)6克,肉桂3 克,生甘草3克,炮姜1.5克。用法:水煎服。功效:开腠理,解凝滞,行气血。主治:骨槽风、流注、脱骨疽、鹤膝风、乳癌、结核、石疽、贴骨疽,以及一切阴 疽等证(见注解)。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临床实践上,阳和汤在中医治疗阴疽证方面都具有划时代 意义。在此之前,中医治疗痈疽多重视以病灶部位所归属的经脉论治。而王洪绪根据祖 传经验,一反常规,不光以部位命名,而且以痈疽的阴阳、寒热、虚实性质来辨证施治。 他认为“药不对证,枉死者多”。而红肿称痈,痈多发于六腑,为阳实之证,是因气血 热而导致毒滞;白陷则称疽,疽好发于五脏,为阴虚之证,是因气血寒而致毒凝。治疗 上,如果将痈疽混而治之,则是不对的,必须根据阴虚、阳实分开治疗。而阳和汤正是 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该方主要具有滋补精血、散寒解凝、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能。方中麻黄,味辛 性温,可开腠理;炮姜、肉桂,辛热,可解除寒凝;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编者注: 并非吐痰的“痰”,而是一种体液);熟地黄、鹿角胶能温补精血;甘草可解毒、调和诸 药。在王洪绪看来,阴毒之证是由于气血虚寒,毒痰凝滞所致。毒若发至五脏,就是所 说的阴疽。如果治疗中不能充分温通经脉以解散寒凝,或者不能温补气血,那就不能完 全化除毒肿。有人曾问:“麻黄、肉桂、炮姜都是发药,冬日服用还好,那要是在 夏天呢?"王洪绪对此的解答是,方中如果没有麻黄就不能开其腠理,没有肉桂、 炮姜就不能解去凝结,而且即使在酷暑,这三味药也不能缺其中任何一种。另外,方中最神奇的一点在于,它合理利用了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使“麻黄得熟 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互相之间起到了扬长避短的协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阳和汤能强心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 板聚集,增加白细胞,并有激素样作用,还可保肝,利胆,抑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 调节性腺功能。由于它具有多种作用,使它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所述的 治疗范围。据临床资料报道,目前以本方加减治疗的中西医病种达40多种,涉及到内、 外、骨伤、妇、五官、肿瘤、内分泌等科,除了治疗下颌骨骨髓炎、肢体深部组织的化 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等疾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病态窦房结综 合症、心律失常、冻伤、乳腺炎、咳喘、痛经等疾病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随着阳和汤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正确理解该方的功能、主治,对于提高阳和 汤的临床疗效,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凡属血虚寒凝,而致经脉不通,气血不畅,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均是阳和汤的治疗范围。临床上这类患者应该具备虚、寒、 痛这三方面的表现。该方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运用。注解骨槽风:即下颌骨骨髓炎。流注: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脱骨疽:即血栓栓塞性脉管炎。鹤膝风:即类风湿性关节炎。石疽:即骨淋巴瘤。贴骨疽:即骨癌。阳和汤的配伍意义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治 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法。阳和汤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温阳 补血,共为君药。肉桂、姜炭药性辛热,均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为臣药。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配用少量麻黄,辛温达卫,宣通毛 窍,开肌腠,散寒凝,为佐药。方中鹿角胶、熟地黄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 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生甘草为使,解毒而调诸药。本方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治 疗阴疽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驱散阴霾,阳气布达和畅,故以“阳和汤” 名之。阳和汤的妙用中医以“四诊”“八纲”为治病大法。“阴阳”列为“八纲”之首。由此可见,古人用阴 阳辨证关系对人体内在变化中是何等科学抽象的描述。“阳和汤”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某 种由阴阳失调造成的疾病,该作用于平衡调和,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用于中医外科 阴疽之类。(西医今日称为骨髓炎或深部脓肿)。吾旧友昔日体内某部身患骨髓炎常服之,效果较为明显。2008年有一位关节滑膜炎女 性中年患者前来求医,见之关节弥漫性肿胀,半年有余,活动障碍,贫 血面容。经多处西医予以封闭、抽液并到省级医院手术治疗,但效果不显反而关节肿胀 日渐严重。患者自感失望,内心非常痛苦,害怕造成终身残疾之后果。吾初诊之采用: 第一减量缓停西医激素之类抗炎药:第二改用中药“阳和汤”加减,经服药一周治疗后, 患者面容改变,患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有所减轻。第二次面诊,见状效不更方,只在 原方加减调整剂量。给药十天。第三次患者前来面诊,患处肿胀解除,其疼痛、活动障 碍减轻大半。吾再给药十天,并按原剂做成丸剂以巩固疗效三个月,至今患者关节活动 如常。本人继后以此方剂加减治疗类似病例两人,收效满意,可值得推广、试用。“阳和汤”由麻黄、熟地、肉桂、白芥子、鹿角胶、炮姜诸药组成,而膝关节滑膜炎而 引起关节渗出性肿胀,任凭西药激素封闭或抽液皆难以奏效,即使手术也可能会损坏该 关节周围肌腱组织。况且,关节炎乃为西医病名,而中医认为关节疼痛乃依“痹”证范 畴论治,医书认为诸“痹”皆由风寒湿之侵入,气犯其经络之阴也,风多则引注,寒多 则掣痛,湿多则重著,大都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然而,患者以上症 状恰与中医“痹”证发病病因切中相似,故而,投之“阳和汤”加减药剂有效。麻黄辛 温能发散、祛寒,并尚可利水;熟地补血滋阴,生精益髓,为补益肝肾要药,既能填骨 髓、长肌肉、生精血,又能克制肉桂、炮姜、麻黄之燥。肉桂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要 药: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散肿止肿;鹿角皎益精血、强筋骨。全方配伍特点是补血药 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分析此方药性搭配合理、组方得体,其作用尤其是由风寒湿引起的阴寒诸证要进一步辨 证施治,效果有可能更为可观,同时,该组方药源广泛,费用便宜,很值得当今医界探 索总结提高,有助于关节病痛患者的治疗康复。阳和汤新用验案二则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 甘草等组成,具有温阳气、通经络、除痰结之功效,是外科治疗阴症痈疽的主要方剂。 笔者根据其作用,用于下述诸证,获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水肿蔡XX,女,75岁,1996年4月4日初诊。患者慢性心力衰竭10年余,曾多次在 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经用强心利尿剂后缓解,但停药后仍恢复原状。本次因下肢浮肿加 重一月,用西药无效而来我院心血管专科门诊。刻诊:胸闷心悸、气喘咳嗽,动则尤甚,不得平卧,面色灰暗虚浮,口唇紫绀,肢末不温, 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没指不易恢复,纳呆脘胀,便溏溲少,舌淡暗有瘀斑,胖大边有齿 印,苔薄白滑,脉沉细结代。证属阴水(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上凌心肺),治宜温补脾 肾,助阳化气,利水消肿,方用阳和汤加味:熟地15g,白芥子6g,鹿角胶9g(另冲), 肉桂3g(后入),麻黄6g,炮姜炭3g,党丹参各15g,生芪50g,茯苓30g,淡附片10g, 紫石英15g,益母草30g,炒白术15g,车前子30g(包),泽泻30g,炙甘草3g,砂仁3g。 嘱:限制活动,低盐饮食,少量氧气吸入。每日一剂,连续五剂后,小便增多,大便见 实,面浮肢肿渐退,纳增,唇舌紫绀好转,守方出入二月,诸症得平,后用金匮肾气丸、 刺五加片等巩固其效,冬令时节膏方进补以进一步改善肺、脾、肾功能,随访至今未曾 复发。按:患者年逾古稀,肾阳衰微必然,故其浮肿特甚,溲少便溏,肢末不温,口唇紫 绀,舌淡暗胖有瘀斑,苔薄舌滑,脉沉细结代,一派阳虚寒凝,水湿痰瘀阻于经络之象, 故投以阳和汤加味,痼疾渐消。景岳全书肿胀云:“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 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逐邪而暂愈者,愈由勉强,此其一为真愈,一为假愈, 亦岂有假愈而果愈者哉!”2、痹证张XX,男,46岁,农民,1992年2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十年来腰骶酸痛,症 状日趋加重,疼痛从右侧骶骨部沿大腿后外侧向小腿处传布,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 剧,活动不利且动后疼痛更甚,足背部麻木,肢体不温,曾针灸、骶管滴注、西药治疗 均未减轻,近一月因诸症加重,要求中药治疗,观其舌淡暗,苔白滑腻,脉沉细弦,证 属痹证(寒湿阻于经络,气血流通失畅,不通则痛),治宜温通经络,散寒除湿,仿阳和 汤加味治之:大熟地30g,白芥子9g,鹿角胶9g(冲服),生麻黄9g,肉桂3g(后入),炮 姜3g,炙草3甘,制川乌9,苍术10g,独活9g,细辛5g,生苡仁30g,乌梢蛇10g,当 归10g,JI|9g,怀牛膝10g。每日一剂,煎3次,第一、二次早晚分服,第三次药液 加热水浸双足(足浴时水温以足能放时为度)。浸至膝下3寸,以半小时为宜,取其微汗。 药用一周后患侧肢体酸麻,疼痛均消,继续原方出入,内外合治一月,十年沉疴顿除, 随访至今未发。按:患者自少年起喜下河中捉鱼摸虾,风寒湿邪直侵,久而为痹,尤以寒湿为重, 因其病因、病理与阳和汤功用相符,施以异病同治之法而获效。又足浴一事,据内经 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故内服外浸,疗效更为显著。

注意事项

本文(强心名方阳和汤)为本站会员(工****)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