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 资源ID:49014111       资源大小:18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1等比数列的前等比数列的前 n n 项和教案项和教案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1、理解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3、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推导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关键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发现错位相减求和法。应用公式的关键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建立等比数列模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三、教具、学具准备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我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激励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积极的整合,使其融为一体,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评价。五、学法指导五、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受益终身。2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本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了创设情景观察归纳讨论研究即时训练总结反思任务延续,六个层次的学法,他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的。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抓住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及时地给以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同时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抽象出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1 1、复习回顾,引旧导新、复习回顾,引旧导新(1)等比数列na的定义及通项公式1(2)nnaq na,1 1n nqaa。(2)等比中项:如果 a,b,c 成等比,则bac 。(3)等比数列na的一些结论:mn mnqaanmqpaaaanmqp时,则2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 64 个方格上,第一格放 1 粒小麦,第二格放 2 粒,第三格放 4 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 64 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师:同学们,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本节课我们研究等比数列前 n 项和 ,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2.52.5 等比数列的前等比数列的前 n n 项和项和一般地,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用ns 表示,即:12nnsaaa。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3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此时我再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23631+2+2 +2 +2。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这时我对他们的这种思路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3 3、师生互动,探究问题、师生互动,探究问题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23631+2+2 +2 +2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探讨 1:设23631+2+2 +2 +2,记为(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 2 倍)探讨 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 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 2 则有s236364 642=2+2 +2 +2 +2,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64 6421s。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教师推导全过程。师: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 2 呢?生:乘以 2 后使得(1)式与(2)式出现相同的项,从而可以实现两式相减,消去相同的项。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 4、类比联想,解决问题、类比联想,解决问题4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na,首项为1a ,公比为q,如何求前 n 项和ns 呢?在此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叫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每个学生在自觉研究时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点拔。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在学生推导完成后,我再问:由n n11(1-q)s = a -a q得n 11 na -a qs =1-q,对不对呢?这里的 q 能不能等于 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 1?q=1 时是什么数列?此时?ns (这里引导学生对 q 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即: 111)1 (11qnaqqqaSnn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1n naa q,如何把ns 用1a 、na、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即:11111nnaa qqqSnaq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时间有时比较少,甚至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5 5、讨论交流,延伸拓展、讨论交流,延伸拓展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探究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方法二:我们知道, 2n-1n-2 n11111111s = a +a q+a q +a q= a +q(a +a q+a q) 。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关系而求出ns 呢?即:提取公比 q,有:221 11111nn nSaa qa qa qa q2 1111naq aa qa q()(111nnqaSqa5nnqaaSq11)1 (11(1)111nnaqqqSnaq 方法三: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又有2134n23n-1aaaa= qaaaa,能否联想到等比定理从而求出ns 呢?即:利用等比定理 12 aa 23 aa 34 aaqaann 1nnnnn aSaSq aaaaaa 112132qaaSqnn1)1 (11111nnaa qqqSnaq 设计意图: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的氛围.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化归到11nnqsas, 这其实就是关于ns的一个递推式,递推数列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极佳资源,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6 6、例题讲解,形成技能、例题讲解,形成技能例 1、口答下列各题:(1)求等比数列1 1 11,2 4 8的前 10 项的和;(2)已知等比数列na中,12a ,3q ,求3s ;(3)请利用第(2)题的数据,自己编题,改求1a 或求 q,并求解(自己拟题能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生:(口答)(1)1010111 ( ) 10232 151212s (2)332(1 3 )261 3s6(3)生甲:已知:q=3,326s 求1a 解:3 1 3(1 3 )261 3as,12a。生乙:已知:12a ,326s 。求 q。解:332(1)261qsq,2120qq3q 或q=-4。例 2、已知na为等比数列,且nsa,2nsb,(ab0),求3ns 。师:要求3ns ,需知1a ,q,而已知条件为ns 和2ns 能否进一步挖掘题目的条件,使已知和未知沟通起来?生甲:1(1)(1)1nnaqsaq2 11 2(1)(1)(1)(2)11nnnnaqaqqsbqq(1)式除以(2)式得:1nbqa,即1 (3)nbqa将(3)式代入(1)式得:11 (1)1baaaq ,则2 1 12aa qab,32 31 3(1)1 (1) 12nnaqabsqaba以下再化简即可师:这位同学处理问题很巧妙他没有分别求得1a 与q的值,而改为求nq与1 1a q的值,这样使问题变得简单些,请问同学们,这样解这个题目是否有问题呢?生乙:我认为第(1)式就有问题,他附加了条件1q ,而对1q 情况没有考虑师:对!使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时,要特别注意适用条件,即1q 时,1nsna;1q 时,11(1) 11n n naa qaqsqq。7(含字母已知数的等比数列求和题目,学生常忽略 q=1 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生演算习题,教师投影出正确答案)解:设数列的公比为q。若1q (此时数列为常数列),则1nsnaa,212nsnab,此时,2ab,则313333 ()2nnsnaasb或。若1q ,即2ab,则由已知1(1)(1)1nnaqsaq2 1 2(1)(2)1nnaqsbq又因为0ab ,所以由(2)式除以(1)式得:21 1nnqb qa,即1nbqa,所以1 (3)nbqa将(1)式式变形后代入(3)式得:2 1 112naaa qqab,于是数列的前 3n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为本站会员(jiups****uk12)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