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追溯庐山名人故居

  • 资源ID:486622854       资源大小:809.6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追溯庐山名人故居

追溯庐山名人故居,探索名人足迹庐山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享誉中外。区内自然风景雄、 秀、险、奇,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第四纪冰川遗迹碧龙潭和石门涧,以及 马祖洞、剪刀峡、马祖山、马尾水诸景区相互呼应,或展示奇特澎湃的雄壮, 或呈现变幻神奇的秀美,李白、白居易、陆游,郭沫若、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流 连忘返。人文景观积沉丰厚,宋明理学鼻祖、文学家周敦颐长眠的濂溪墓,南 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设坛讲学的白鹿洞书院,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创佛教净土宗 发祥地东林寺,苏轼驻足吟唱的西林寺,以及江西省目前最大的女众丛林铁佛 寺、佛教圣地莲花洞、道教圣地太平宫、千年古寺江矶寺,星罗棋布点缀在山 水之间,给庐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百年来,随着牯岭的开发,庐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人士。由于是第一次去庐山,所以对庐山充满了新奇。但是这一次上庐山是带着任务 的,但是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没忘记去领略庐山风景的优美,庐山历史人物 属于他们与庐山的邂逅。那么我与我的伙伴围绕着我们的调研题目在那短短的 时间里努力的追寻着。我们主要到了白居易的草堂、郭沫若的故居,叶剑英的 故居对他们进行了追寻。以此来了解当年他们与庐山的故事。白居易草堂全局图:据说白居易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贬官九江,元和十二年(公元817 年)农历4月9日游庐山大林寺,见清流苍石环绕,桃花梨花灿若云霞,春意 盎然,挥笔写下游大林寺,文中引用了他咏桃七绝:同时手书“花径” 二字,对于第一次听说 这样一个地方的人来讲 都会被这两字所吸引 住,当然对于初到者的 我们来讲也不例外,作 为一群怀着好奇的心大学生们为此而沿着花径小道前行最终我们找到了那两个字,可是事实上并没有花的世界,在那小径的 路边看到的也很是寻常的一般景,可是当我们真正的了解了花径的含义时,才 知道花径并非是花的世界,只是这里的环境是很特别的高雅幽静,所以白居易 才会在这里写下“花径”。当时我还亲自用手扶摸了那 两个经历了几百年苍的“花径”虽然 有些磨损但是那深深的痕迹依旧而 在。看着它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白居易 对这片土地的那份深深地喜爱。同时 也能感受得到不然也不会留下这两 个字。而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后人(李凤高1929)为纪念他,在白居 易赏花处建了花径亭,李凤高题写的“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石刻成花径公园 的大门:遗憾的是附近的千年古刹大林寺于1961年开挖 如琴湖时消失了,为此我 们也感到很遗憾。如果还 在的话这将又会增加多少 的古色在这片土地上呢!,是按当它够感受到堂内的£已经被后人复制的它的原 草顶的风格修复的,当我寸大门悬挂庐山草堂记原文条看着他们幅,宽足三尺,高盈丈许。仰首轻诵:“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 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 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草左边书案上堆着几捆简书。案旁办公 桌上散乱着很多瓷片,是遗址重建中检出来的。它是一部史书,记载着草堂的 千年史。堂右前方是白居易全身石雕像:郭沫若的庐山之缘:随着时间的紧迫,我和我的同伴是在询问路人的情况下才迅速的找到了郭老 的故居。但我看到郭老先生的那套别致的别墅时,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书香。 据说这栋别墅的建筑风格是属于德国家庭式别墅,我说我怎么感觉像外国的建 筑风格呢!而且据了解原别墅的主人为德国人克拉贝在租界时期编号为“59A”。 20世纪30年代,庐山人称他为“克洋人”。在1959年7月1日至8月16日, 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林伯渠在此居 住过,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郭沫若居此。怀着好奇当时我把头从窗户里伸进 了进去瞧了瞧,里面的摆设还是保留着郭老先生在世时样子。而且还能看到那 书架上那整整齐齐的书摆在那。听说郭沫若在庐山还有一个故事:在1965年7月8日,郭沫若携夫人于立群,在原庐山党委第一书记马廷士 同志的陪同下,游览了庐山含鄱口、仙人洞等风景名胜。我参加了全程陪同, 并负责郭沫若的安全警卫工作。庐山交际处原副处长陈先喜负责生活接待工作。7月8日,我们陪同郭沫若夫妇在宋美龄旧居“美庐,用过早餐。于立群兴致很高,催促启程。于是,我们提早出发,三辆轿车经芦林湖直奔含鄱口。 可一到含鄱口,大家都愣住了。原来,开始牯岭的天气还好好的,可离牯岭不 到三、四公里的含鄱口却浓雾弥漫,冷气逼人。下车不一会,大家的头发、眉 毛都花白了,全身湿漉漉的。我们到底是在雾中还是在云中?谁也说不清楚。 于是,马廷士提议先到含鄱亭休息一下。大家刚坐下,于立群就情不自禁吟起 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家的情绪欢快起来。于立群 是一位开朗活泼、端庄大方的女士,一路上她讲话最多。她讲话时,郭沫若总 是看着她,兴许是出于信任和赞赏吧!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突然,于- iliitB ”大家立刻聚精会神地听,¥ va&. 丁 皿浓雾依旧不散,四周一片寂静,什么立群兴奋地叫起来:“郭老、郭老,你听,有鸟叫!果然从灌木丛中传来了清脆的鸟鸣声。郭沫若听力很差,尽管戴着助听器,他 仍未听清鸟的叫声。可这鸟儿还真善解人意,仍在不停地欢叫,郭沫若的脸上 终于露出了笑容。过了片刻,浓雾渐渐散去,远处的景色时隐时现,郭沫若向 于立群示意,让她准备记录,随即郭沫若面向山下吟咏起来:人到含鄱口,望鄱有新亭,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无中实有有,有有 却还无,东风吹万里,空山出画图。于立群记录完毕后,对郭沫若说:“就叫雾中游含鄱口吧”!郭沫若 点点头说:“加偶成吧! ”于是雾中游含鄱口偶成这首诗就完成了。 众人读着“天籁雾中鸣”,不禁说道,那只鸣叫的小鸟功不可没。庐山云雾真叫人捉摸不透,我们一行来到仙人洞时,已是云散天开。从仙 人洞向山下望去,赛阳的公路、田园、水库历历在目。抓住这个机会,我对于 立群说:请郭老和我们合个影吧。郭沫若欣然同意,于是就有了发表的这张照 片。两天写20多首诗词郭沫若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在庐山短短两天,就写了二十多首诗词。临 别时,他留赠了一个抄本给庐山党委。在这二十多首诗词中,大多是写景写实 的,但也有政治色彩极浓的,如他住在庐山“美庐”,就写了一首评说“美庐” 的诗:一夕庐山宿美庐,美其合二为一乎!美龄美寇斯为美,涂炭涂穷岂异涂。 浑身都是人民血,对面犹存虎豹居。中正提名文字在,教材反面胜于无。郭沫若这首写“美庐”的诗,现在看来是不是由于时间仓促,显得有些牵 强,而韵律也不很上口。对于诗中的一些内容,如“浑身都是人民血,对面犹 存虎豹居”,就有人曾问过我这虎豹居是指什么。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知道“虎 豹居”是指河东路西边的441别墅,它与“美庐”别墅隔路相望,美国特使马 歇尔八上庐山就下塌441别墅。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庐”别墅是无人居住的, 只作为来宾的一个参观点。一九五九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入住“美 庐”别墅。一九六一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已移住芦林湖畔刚建成的“芦 林一号,,别墅。从此,“美庐,,降低了门槛,开始接待省、部级以上的领导。 而改革开放后,“美庐”已成为宾馆,向旅游者开放。郭沫若离开庐山后,再也没能来庐山。叶剑英别墅图叶剑英的庐山之旅:叶剑英的别墅跟郭沫若先生的别墅可以说是邻居,一前一后的,当时我们还 在想这两家人在一起是会是怎样一个情形呢?从别墅的外观我们能够看到是全 新的面貌,可能是因为里面住着人吧,那西洋式的窗户特别的吸引我们的眼球, 那么我们就不禁要问了叶剑英与庐山是怎样结下这庐山之情的呢。1970年8月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毛泽东半夜秘密会见叶剑英,交给他一 项特殊使命。转眼到湖南快一年了,异地他乡的孤独、清冷生活比在北京还多一种关 山阻隔的遥远感。叶剑英此时和老百姓一样过着清淡的日子,然而他却没有平 民百姓那份自由和轻松。因为对于一个元帅在落难之际所咀嚼的平淡平常百姓是无法想象的。这颗心在 寂寞中熬得好苦好痛好累,也熬磨得越加成熟和坚强。1970年8月,中央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身为中央委员的元帅们从四 面八方汇集在著名的政治名山一一庐山。“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难的元帅们此时相见却不能交谈, 大家只能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其中。叶剑英和其他元帅各自参加自己所疏 散地区小组的学习。一向沉稳的叶剑英在这次会议上也没有多语。因为他实在 不知道中央内部的情况,无从说起。无从说起也使别人对他无可指责,也就没 有成为会议注意的目标。这种“不合唱”态度赢得了毛泽东的赞赏。一天晚上,夜已经深了。周恩来打来电话问秘书:“叶帅睡了吗? ”秘书 回答:“睡了。"“吃安眠药了吗?"“没有。"“那好,你马上叫醒叶帅, 汽车马上就到,主席要见他。”不一会儿,汽车就到了叶剑英下榻的楼前。正是庐山云起的时辰,满山 漆黑如墨,浓雾弥漫,雪亮的车灯被云雾吞没得只剩下一团暗黄的光团,几步 以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路一边是陡峭山壁,另一边则是万丈悬崖。为了叶剑 英的安全,两名警卫员打着手电筒,一边一个在汽车前面开道,大家几乎是一 步一步“牵”着汽车走到主席住地的。周恩来已经等候在那里了。据说当时周恩来已经在那等候了而且在那天晚上,毛泽东和叶剑英谈了许多,明确表达了他要批判陈伯达的意思,希望叶剑英他们能支持他。无庸置疑,元 帅何时何地都是统帅的左右膀臂。第二天会上,毛泽东公开了他写的我的一点意见,跟随林彪亦步亦趋 的陈伯达终于自食其果,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陈伯达 是为林彪而“牺牲”的,毛泽东也是为警告林彪而让陈伯达“牺牲”的。庐山会议结束后,叶剑英以为自己还要回湖南,没想到周恩来留住他,要他散 会后不要先走,和他一同回北京,有重要使命。叶剑英在庐山又一次和毛泽东 会面,接受了一项特殊使一为陈伯达专案小组组长周恩来的特别顾问, 代表周恩来和中央去福建、广东调查陈伯达的历史问题。这是叶剑英自“二月 逆流”以后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身份,也为他重新复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依照 周恩来原来的意见,是由叶剑英担任专案组组长,但是他又考虑到叶剑英没有 正式出来工作,出现什么问题不好担当,所以就用自己肩膀替叶剑英担当一部 分责任,让叶剑英放手工作而不必有后顾之忧。在广东调查陈伯达的工作阻力重重,林彪的党羽已经知道来者不善。不管 多大的困难,叶剑英都不畏惧,不气馁,终于完成了使命,在1971年的春季带 领专案组的几位同志回到北京。这就是叶剑英在庐山上的不解之情。整个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时时的在感受着古人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 感受古人的精神,追溯古人的生命足迹。不管是前人还是后人我们觉得都得去 追寻,那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忘记他们的精神。

注意事项

本文(追溯庐山名人故居)为本站会员(s9****2)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