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社会心理学根据ppt整理

  • 资源ID:483028886       资源大小:23.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社会心理学根据ppt整理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1.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人们头脑中存有关于其他人的图式,这会使人们对其他人的行为产生预期;这个预期会影响人们如何对待他人;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变成现实。对情况的错误定义引发了一种新行为,这种新行为是的最初的错误概念变为了真实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后,就会对他人形成一定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2. 过分充足理由overjustification effect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难以抗拒的外在原因所引起的,使得他们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扩展: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因为喜欢某项活动或觉得该活动有趣而想从事该活动的欲望。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而想从事某项活动的欲望。3. 基本归因错误(一致性偏见)对性格原因的高估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内在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更少犯基本归因错误4. 决策后失调Postdecision dissonance人们在做了决定之后所产生的失调;消除这种失调的方法通常是:提高被选择对象的吸引力,同时降低被拒绝对象的价值。决策的不可改变性(小高例子: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为付出的努力寻找理由。Justification of effort:对于一个努力追求来的事物,人们倾向于提高自己对其的喜欢程度。5. 不切实际的乐观人们通常会高估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低估坏事发生的概率。并且高估坏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低估好事发生的概率。 简答:1. 自我认知途径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Introspection:思考并检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动机的历程。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社会比较和他人反馈2.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偏见理论法国tajfel提出,下ppt完整要点,可删减)(1)最简群体实验范式(Minimail-Group paradigm:先请被试对一张卡片进行点估计的作业,并以此为理由随机地将被试分为两组,高估组与低估组。接着要求被试进行资源分配的工作。结果显示,这些被试虽然与同组成员互相不认识而且从没有谋面和实际互动,但还是分配给自己所在组别成员较多的资源。(2)试验特点:1)群体成员间不曾有真的面对面的互动2)没有群体内的结构 3)群体间没有任何过去与文化(3)最简群体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群体成员身份的意识是产生群体行为的最低条件。即使是把人分配到一个简单、无意义的类别中去,也足以产生群体取向的知觉和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当被试单纯地知觉到分类时,就会分给自己的群体更多的资源和正向的评价。这种认知上的分类,会让我们主观上知觉到自己与他人共属,而产生一种认同感,这样的认同所引起的给内群体较多资源以及正向的评价的现象称为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而对外群体成员则分配较少资源并给予负向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为外群体歧视(out-group derogation) 。(4)基本观点: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歧视。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来提高自尊,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在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当社会认同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自尊。个体过分热衷于自己的群体,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其他群体好,并在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和自尊中体会团体间差异,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和群体间冲突。(5)社会认同的界定Turner和Tajfel(1986)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认为个体认同是指对个人的认同作用,或通常说明个体具体特点的自我描述,是个人特有的自我参照;而社会认同是指社会的认同作用,或是由一个社会类别全体成员得出的自我描述。Tajfel(1978)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最初源于群体成员身份。人们总是争取积极的社会认同。而这种积极的社会认同是通过在内群体和相关的外群体的比较中获得的。如果没有获得满意的社会认同,个体就会离开他们的群体或想办法实现积极区分。人们会使用各种策略进行区分,Turner和Tajfel认为有三组变量会影响群体间区分:(1)人们必须主观上认同他们的内群体;(2)情景允许评价性群体间比较;(3)外群体必须是可以充分比较的。(6)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a.社会分类social-categorization:Tajfel在1963年的一个实验表明,当要求被试从不断变化的标为A的四根短线和标为B的四根长线中判断长度时,他们倾向于夸大A和B之间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加重效应”(accentuation effect)。加重效应同样表现在对社会刺激的知觉上。Secord 1959 年在一系列研究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人的面部照片,其中包括纯种的高加索人一直到纯种的黑人,要求他们评价相貌上的黑和心理上的黑。结果被试将图片分为黑白两组,并趋向于夸大一组内的相似性和两组间的差异。这种基本的加重效应在许多其他的研究中也得到充分的证实。Turner(1985)进一步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对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补充,他认为人们会自动地将事物分门别类;因此在将他人分类时会自动地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当人们进行分类时会将自我也纳入这一类别中,将符合内群体的特征将会赋予自我,这就是一个自我定型的过程。个体通过分类,往往将有利的资源分配给我方群体成员。b.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社会比较使社会分类过程的意义更明显,这样使积极区分的原则起作用,而积极区分满足了个体获得积极自尊的需要。群体间比较通过积极区分原则使个体寻求积极的自我评价的需要得到满足。在进行群体间比较时,我们倾向于在特定的维度上夸大群体间的差异,而对群体内成员给予更积极的评价。这样就产生了不对称的群体评价和行为,偏向于自己所属的群体,即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认同所属的群体。c.积极区分positive distinctiveness:不论是人际的还是群际的所有行为,都是由自我激励这一基本需要所激发的。在社会认同水平上的自我尊重是以群体成员关系为中介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而突出某方面的特长。因此,在群体中个体自我激励的动机会使个体在群体比较的相关维度上表现得比其他成员更出色,这就是积极区分原则。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过分热衷自己的群体,认为它比其他群体好,并且从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和自尊中体会群体间的差异,这样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群体间冲突和敌意。(7)自尊假设:人们通过积极区分来获得评价性的积极的社会认同,而积极区分是为了满足个体获得积极自尊的需要。这就暗示自尊的需要激发了个体的社会认同和群体行为;也就是说社会认同是满足自尊的需要。(8)社会结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通过群体关系来维持和提高社会认同,采用的策略有三种: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社会竞争(social competition)、和社会创造(social creativity)。对策略的选择依赖于他们对自己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关系的知觉。群体关系的三个变量包括:群体边界的可渗透性(permeability)、群体地位合理性(legitimacy)和这些差异的稳定性(stability)。而在群体关系的不同情况下个体会存在两种信仰体系:社会流动信仰体系(social mobility belief structure)与社会变革信仰体系(social change belief structure)。3. 团体中的个人行为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在简单任务上表现较佳,而在复杂任务上表现较差的倾向。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 :当有他人在场而个人的表现无法得到评估时,人们会在简单任务上表现的更糟而在复杂任务上表现的更佳的倾向。去个体化Deindividuation:当人们出于群体当中时,对行为的规范限制就会放松,导致冲动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增加。4. 抵制态度改变Attitude inoculation:通过让人们事先接触少量反对其观点的论证,使其能够对改变他态度的企图产生免疫。Reactance theory(抗拒理论):当人们感到自己的自由受到威胁时,一种不愉快的抗拒心态会被激发,并且人们可以通过从事受威胁的行为来减少这种抗拒心理。5. 人际吸引影响因素接近性:物理距离、功能距离;曝光效应;相似性;互补性、互惠式的好感;能力与特长;仪表;6. 应用知识在组织管理中诱发认同感和组织、社会性行为7. 社会态度观点评价富兰克林效应效应:相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更喜欢曾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相对于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更憎恨曾被我们伤害过的人。8. 富士康13跳9. 群体决策偏差过程流失Process loss:团体交流过程中导致无法达成最优解决方案的情况。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团体决策比成员先前的个人决策倾向更极端的现象,称作团体极化。具体表现为: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冒险的,则团体决策更具风险性;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保守的,则团体决策更为谨慎。群体盲思Group think: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不会有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视及隔离。群体盲思可能导致团体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坏的决定。部份成员即使并不赞同团体的最终决定,但在群体盲思的影响下,也会顺从团体。 论述1. 如何在营销中应用与态度理论研究相关的知识态度形成以及改变PPT114-133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心理学根据ppt整理)为本站会员(枫**)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