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语危机以及客家人对客语和政府语言政策的态度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客語危機以及客家人對客語和政府語言政策的態度曹逢甫、黃雅榆1.前言客家語言的衰亡就是客家人的衰亡,因為客家語言一旦衰亡,客家文化也勢必難以持續,語言文化都沒有以後這個族群當然也跟著消亡,因此客語危機也就是客家人的危機,這一些客家人中之有知之士自然有深刻的認知,但因為語言的使用多半是一種不自覺的活動,一般人是否有這一層認知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課題之一。 說得具體一點本研究要探討的課題主要有三個:(一)客語危機到底有多嚴重?(二)導致客語危機的原因有哪些?(三)客家人對客語,政府的客語政策以及母語教育等挽救客語的措施抱持那種態度?這三大問題我們在下面的三節會分別仔細地探討,在最後一節我們除了總結我們先前的討論之外,我們還會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2.客語危機到目前為止我想多半的客家人大概都可以感覺到客語有流失的危機,但流失的情形到底有多嚴重,則個人的感受恐怕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了能清楚顯示客語流失的嚴重性在以下的三小節我們將分別報導,筆者之一在1995年在全台所做的調查研究,以及1996年在新竹市的調查研究,最後我們將呈現另外一位作者在2000年分別在四個客家語言社區,台北、苗栗、東勢以及六堆所做的二代間,(家長與學生)語言聽說能力的比較研究,因為這三個研究都已分別在別的地方(參曹逢甫,1997、2002,以及黃雅榆,2002)有較全面且詳細地報導,本文只就其中與客語危機有關的精要部分做一陳述。2.11995年的全國問卷調查2.1.1問卷設計與施測方式本次調查主要根據的是詹惠珍(1994)所設計的問卷,問卷共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包括了所有可能影響語言使用的因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故鄉、族群、母語、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職業、配偶、祖父母、父母的族群及母語語言能力的自我評估,開始學國語及母語的時間以及家人的語言能力,這一部分所得資訊提供了獨立變數的資料,問卷的後半部是語言使用部分,根據問題的性質又可分成三小部分,最前面的十八題是關於語言使用與談話對象之間的關係,其後九題是關於語言使用與談話地點的關係,最後三題則是關於話題與使用語言的相關性。問卷的施測對象則是在台灣地區的閩南語、客語及南島語言中之阿美、布農、鄒、排灣、泰雅和賽夏之使用者中就三個年齡層(老,51歲以上,中,50-31歲,青,30歲以下)選取若干人,目的是經由對他們語言能力以及語言使用情形之了解以判斷有沒有母語流失的情形。2.1.2三個族群語言能力的比較我們擬從下面三個方面來把台灣的三大族群的語言能力做一全面的比較:(一)總的能力方面;(二)就三個年齡層來看語言能力;以及(三)就教育程度的不同來看語言能力。表1三族的國語母語能力族群語言能力全體受試者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國語4.644.634.864.42母語4.584.664.524.55T-測試ØØ就國語能力與母語能力的差別而言,閩南人看不出有顯著的不同,客家人則普遍地國語能力比母語能力高,而原住民則相反,母語能力比國語能力高。如果就國語能力而言,則可以看出客家人最高,其次是閩南人,而以原住民最差。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第一,閩南語和客語跟國語都屬於漢語族,而原住民語言則屬南島語系。前二者與國語的距離較近,而後者則遠得多。因此後者在學國語時困難自然較多。又加上以往的語文課本都是從漢人的觀點來編輯的,因此,原住民學生較難接受。其次,就同屬漢語的閩南和客家而言,資料中的客家人都屬於散居的,因此他們需要用國語來溝通的機會比閩南人多得多,其國語能力較高也是預料中事。就母語能力而言,則以閩南人較好,原住民其次,客家人殿底。閩南人為最大的族群,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日常的活動方面使用的機會最多。其次,雖然在解嚴時期,政府有不當的壓抑措施,但閩南語在媒體使用的機會還是比其他語言多得多,因此閩南人母語能力較高是可以理解的。至於客家人的母語能力比原住民還低可能是因為我們採樣的偏差所引起的,因為樣本中的原住民多半是聚居的,而客家人則多半是散居的。不過,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原住民和客家人母語的流失的確比閩南人來得嚴重。現在我們再來看,兩種語言能力和三個年齡組的互動關係。首先我們先從語言能力來看三族中不同年齡組的變化(表2),然後我們從不同年齡組的角度來看他們和兩種語言能力的關係(表3)。表2三族群的三個年齡層在兩種語言能力的比較族群語言能力 年齡全體受試者族群閩南客家原住民國語能力高513.934.284.273.25中31-504.734.644.904.64低304.804.734.904.78P母語能力高514.14.854.914.96中31-504.734.874.704.62低304.134.353.924.13P表2清楚顯示三族群的平均國語能力隨著年齡的減少而急速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中年齡組。母語能力則呈相反的趨勢,亦即隨著年齡的遞減而減少,其中減少最快的是低年齡組。就三個族群而言,國語能力增加最多的是原住民,其次是客家人,最後是閩南人。母語能力流失最多的是客家人,其次是原住民,最少的是閩南人。三個族群的國語能力和母語能力隨著年齡的變化可以分別由圖1和圖2清楚看出。圖1三個族群的國語能力隨著年齡變化圖圖2三個族群的母語能力隨著年齡變化圖另外三個年齡組的國語能力和母語能力的比較可由下表清楚看出:表3三個族群三個年齡組的國語能力和母語能力的比較族群年齡能力全體受試者族群閩南客家原住民ANOVA高年齡組國語3.934.284.273.25母語4.914.854.914.96T-TEST中年齡組國語4.734.644.904.64母語4.734.874.704.62T-TESTØØ低年齡組國語4.804.734.904.78母語4.134.353.924.13T-TEST從三個族群兩種語言能力在每一年齡組的均值看來,則高年齡組母語能力優於國語能力且達顯著的程度,中年齡組兩種語言能力則相當,而低年齡組則國語能力明顯高於母語能力。國語能力的快速成長以及母語的流失在此也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表中原住民的高年齡組和客家的低年齡組是國語和母語兩種語文能力差距最大的兩個小組,其落差分別為1.71和0.98。它們所顯示的意義也相當明顯,前者顯示原住民組是國語化最晚的族群;後者顯示客家人是母語流失較快的族群。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三個族群的低教育組在兩種語文能力的表現如何。這三種變數的互動關係可以由表4和表5清楚看出。表4三個族群的國語能力和母語能力在高低教育組的比較族群能力教育程度全體受試者族群閩南客家原住民國語能力高教育組4.844.754.924.86低教育組4.434.224.844.24T-TEST母語能力高教育組4.534.664.454.47低教育組4.444.663.884.78T-TEST表4顯示教育對國語能力明顯地有提昇的作用。因為無論哪一個族群高教育組的國語能力都比低教育組高出許多。這一點當然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國語是我們的教育系統中唯一使用的教學媒介語,而且他又不是受試者的母語。不過我們更想要知道的是教育對母語能力有沒有不好的影響。就這一點而言,只有原住民組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低教育組明顯地在母語能力方面優於高教育組。在閩高人的情形我們看不出教育對母語能力的影響,因為高教育組與低教育組的母語能力是相當的。但在客家人的情形,結果都和我們預期的相反。這一點我們還得回到我們的樣本來解釋。樣本中的客家人,如前所言,全為散居者,因此離開了學校以後可能在社會上工作也沒有太多機會使用他的母語客家語,他們的母語能力也就相對地減弱。另一方面,高教育組的客家人也可能比低教育組有更多的機會來省思自己族群認同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有較多的族群意識,因此可能花較多的時間去學好自己的母語。現在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育程度和語言能力在三個族群的互動關係:表5三個族群高低教育組在國語能力與母語能力的比較族群教育程度 能力全體受試者族群閩南客家原住民高教育組國語4.844.754.924.86母語4.534.664.454.47T-TEST低教育組國語4.434.224.844.24母語4.444.663.884.78T-TEST就高教育組而言,教育對國語能力的提昇幾乎是全面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所有受試者的平均高到4.84,但對母語能力顯然有負面的影響。在客家和原住民的情形其影響皆已達極顯著的程度,但對閩南語的影響則比較有限,這很可能是因為閩南是最大的族群,閩南人在學校以外的環境還有不少機會可以使用閩南語的緣故。在低教育組方面,情況則有所不同。閩南和原住民有同一種表現,就是低教育程度組的母語能力普遍高於國語能力,但客家人的表現卻相反。低教育程度和高教育程度都有相同的表現,就是國語能力普遍高出母語能力相當多。這一點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樣本中的客家人和閩南人及原住民不同,他們多半是散居的,也因此不論教育程度為何,都有面對非使用國語或閩南語方能生存的威脅。這一點也是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的國語能力是三族中最高者,而他們之中只有族群意識較高的高教育程度組還能維持較高的母語能力。2.21996年新竹市客語的調查研究這一部分的研究是根據1996年在新竹地區蒐集的資料所作的分析,我們並且拿應分析與前一節所作全國性調查結果做一比較。本研究的問卷設計與施測方法與全國性調查所使用者基本上相同,在有效問卷767份中閩南語部分為605人而客家語部分為162人,分別佔總數的百分之78.88與21.12,與新竹市兩個族群的人口分佈比例差不多。本次研究與1995年全國之研究唯一不同的是為了更清楚了解各年齡層的語言能力與語言使用情形。我們把所有的受試者分成五組,高、中高、中、中低和低。五十歲以下三十五歲以上的人士當他們入學時,剛好是政府在台灣全國推行國語的時候,也就是說,他們是有機會在學校接受正規教育的第一世代。三十五歲以下二十六歲以上的人是接受九年(而不是六年)義務教育的第一代,前面兩組分別代表中高、中年齡組,二十五歲至十六歲為中低年齡組,十五歲以下為低年齡組。而高年齡組,顧名思義,當然是指五十歲以上的人。2.2.1語言能力從表6可以看出一般閩南人的母語能力比國語稍高,而如果從性別這個變數來看,表五的結果只是微弱地支持了Trugill(1983)的兩個理論,即1.女性比男性有愛受使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