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 资源ID:470985405       资源大小:30.6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第14讲)一、选择题1. (2016安徽江南十校3月)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 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 畀(b 1 ,给予)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材料 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崩溃 D .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郑国武公、庄公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对虢公比较信任,打算把权力分一部分给虢公,于是郑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啊! ”因此,周和郑就交换人质。平王的太子狐就住在郑国作人质,庄公的公子忽在周作人质。平王死后,王室的人想把权力全部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祭足领兵强收了王室所管的温地的麦子;秋天, 又割走了成周的禾。从此周、郑交恶。从“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实质上反映了周代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 B项。A项属于现象。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周郑之间存在血缘纽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答案:B2. (2016四川成都三诊)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 .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 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解析:西周时期,选官实行世卿世禄制。 从材料信息看,赵襄子提拔两位出身耕稼的读 书人为大夫,该做法冲击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 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两位读书人 在官学读书,故 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答案:B3. (2016河南省适应性考试一)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 .官员队伍的冗杂C.君主专制的加强 D .中央集权的强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三省、六曹”等中央机构已经名存实亡,这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加强而非中央集权的强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与国家是否统一无必然联系,故 A项错误;官员队伍的冗杂是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而非原因, 故B项错误。答案:C4. (2016安徽江淮十校三联)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 B .创新管理体制C.加强经济管控 D .体现因地制宜解析:根据材料中“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信息,可知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R C 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答案:A5. (2016东北三校一模)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监察御史虽然品级较低,但由于“代天子巡狩”,权力较大。选A项。监察官员仅代表天子监察地方,并未掌握地方行政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监察制度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A6.元史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 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解析:由“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可知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与都省互为表里”(都省即中书省),说明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故B项正确。元朝的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A项错误;由行省“统郡县” 可知其并没有否定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故 C项错误;由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 ,可知行省在地方上拥有 较大的权力,故 D项错误。答案:B7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徙郡国富豪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公元前127年,又“徙郡国豪桀及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 。他这样做是为了 ()A.促进全国商业的发展8 .保持经济发展均衡性C.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D.打击豪富以加强集权解析:汉武帝时代,西汉治国策略正经历着从无为向有为的转变,迁徙富豪,就是有为的重要体现。汉武帝迁徙富豪,并不是迁往大城市,而是迁往茂陵、云陵,这充分说明他是 在打击富豪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8.唐初,“在册人户200万,贞观年间全国在册人户不满300万”。754年,在册人户906万,人口 5 280万。在册人户的迅速增加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唐代()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农业经济的发达与繁荣C.民户赋税徭役负担轻D.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均衡解析:在古代农业文明的背景下, 人口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农业经济能够支撑其生存的前 提下。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9.观察下表,表中的数据反映出宋代()宋政府全国岁入统计表朝代岁入数北宋真宗天禧年间3 600余万-T仁宗嘉祐年间3 680余万神宗熙宁年间5 060余万南宋宁宗时6 000余万A.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B.封建剥削不断加重C.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D.人口总数不断增加解析: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其税收竟能达到6 000余万,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答案:A10 . (2016河南洛阳一模)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 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 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 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 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蕴含人文主义思想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D.维护君主权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孔子主张“德治”,重视人,蕴含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的道德,故 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 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 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答案:A11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 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仁”的思想是以自身按血缘关系推及别人,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斗讼处罚的不同;其依据正是儒家“仁”的思想, 故材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法典化;B、C两项根据所学知识可排除;D项与斗讼没有联系,排除。答案:A12 . (2016河北保定一模)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 “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 之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清 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13 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绘画和诗歌的互补作用,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4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 臣数讪。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 (审问) 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 )凡上之达 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 能等同于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君主专制权力加强的相关问题。第 (1)问主要考查西汉加强皇 权的措施。阅读材料,根据“郡举贤良文学之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诏令不经过中书省起草和门下省审议直接给臣下执行是违规的。第(3)问主要考查明代内阁制的运行规则。根据“对君劝善规过”“皆起草进画” “审查签收”等关键信息归纳概括职责;“说明”联系教材中关于“阁臣”和“丞相”的职能回答。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14. (2016广东肇庆统测)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公元 713世纪中国人口的变化(改编自英 国泰晤士报世界古代历史地图册之“唐到宋时的中国文明:6181278”),请按要求回答问题。人口的区域分布比重表叫汉_年份东北地区中原、华南地区750 年T约 73%约27%1278 年一约 25%约 75% j结合所学,从历史知识、史学研究方法、中外史学比较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对上述 图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解释分析清晰)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过审题和读材料确定主题。本 题提供了三则材料, 分别是唐到宋时期人口总数变化、人口地理分布和区域比重。从材料设置的共同点可以确定答题的主题为人口变化与各朝代政治、经济甚至是文化环境的关系。其次,从设问中提供的三个角度:历史知识、史学方法、中外史学比较中选择两个角度作答, 历史知识是联系基础知识,反映具体史实;史学方法则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包括资料获取、 材料解读等;中外比较要看到中西方史学界在对历史关注的重点、方法上的不同。答题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答案:示例:角度1:历史知识人口变化的状况: 宋代北方人口减少;南方人口增加迅速; 人口总量与隋唐相比增加 一倍;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南移。人口变化的原因: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幅减少;经济

注意事项

本文(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练(一))为本站会员(人***)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