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交换律》教学设计

  • 资源ID:465749377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交换律》教学设计

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7、28页和第33、34页教学目标: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对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验证,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2理解掌握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3、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经历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植树情境师: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你想说些什么?师:说的真好,多植树造林,让地球变成绿色的。这不,同学们正在植树呢,请看屏幕:(出示植树场景)四年级植树30棵,五年级植树45棵,六年级植树60棵。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很多很多的问题,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及解答算式写在黑板上。)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来看其中一个问题: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除了用30+45=75(棵)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30+45=75(棵) 45+30=95(棵)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0+45=45+30师:是不是类似这样的加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学生猜想(齐声说是)师:怎样来验证呢?(举例子,可以举加法算式的例子,也可以说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想好后把算式写下来,与同桌交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汇报师:同学们举的例子中有没有交换位置和不相等的例子?(没有)看来这条规律是存在的。谁能给这条规律起个名字?板书:加法交换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为了体现数学的简洁美,统一用a+b=b+a来表示在这里,a和b可以表示哪些数?三、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师:同学们,加法具有交换律,减法、乘法和除法也具有交换律吗?请大胆猜想一下。假设减法、乘法、除法也具有交换律,我们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a-b=b-a a×b=b×a a÷b=b÷a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必须想办法来验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学生讨论验证小组汇报,阐明理由结论: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因为从他们的意义上去说明是不成立的。 师:有没有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相等的例子呢 ?生:没有师:猜想正确。什么叫乘法交换律?它有什么特点?板书: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四、应用1、师: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过交换律?2、师:下面我们做个对号入座游戏。54×30=( )×( )60+( )= 30+ ( )80( )50 = 50 ( )80( )×45 = 45 ×( ) 20×2×4= 4×( )×( )60+50+10= 10 +( )+( )师:请观察这两个等式,想一想3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会变吗?3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会变吗?那么4个、5个或更多的数相加或相乘呢?小结:只要数字不变,交换位置,结果都不变。3、速算比赛(学生算题速度快慢差别大,请做题快的同学介绍方法。)186+425+14 25×15×4 =186+14+425 =25×4×15=200+425 =100×15=625 =1500 全班再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其做下面的题师:交换律在计算中还有什么用呢?(使计算简便)4、下面这两个题怎样解决呢?出示:25×5×2 88+104+96 125×12×8 97+452+103(学生自主解决)反馈 师:除了交换位置使计算方便外,还可以加括号。出示:25×(5×2 ) 88+(104+96) 师:加括号行不行呢?你可以去验证,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交换律教学设计市二十一小张秀琴 课后反思: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一运算定律,呈现“观察初步结论验证应用”的研究程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对原有的内容安排上有所突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把两者放在一节课中教授,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提问,让他们选择问题进行解决,引导他们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给规律命名、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交换律,应用交换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三、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简单的会计算几道题,知道几个数学概念,而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四、延伸、迁移,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又对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验证,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在课的的结尾,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思,对“25×(5×2 )和88+(104+96)这样简便计算加括号行不行呢?”的问题提出质疑,建议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外。 教师评析:这是一节设计新颖、有创意的开放课。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自主探索,经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通过问题的开放,练习题的开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得以提高。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本节课把握教材有突破,在方法、思想、层次上有体现。通过加法交换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并加以验证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了科学的思想。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验证,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使学生带着问题向更高的学习目标继续探索,以追求更大的成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的新的教学思想。教师恰当的设问,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合作交流意识有所增强。存在不足:1、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融合可以,但思路固定;小组探究验证四种运算定律后,汇报小组偏少,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应擦掉公式。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应从四则意义上阐述。2、  课伊始就应促成一种想法,想办法去解决到进一步拓展升华,探究意味再浓一些,总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总那么少一句话。课堂气氛热烈,环节自然顺畅,但蕴涵着危机,学生暴露问题少,缺少美丽景色。3、  情境引入,与数学意义有关联吗?情境创设应丰富,提供信息量大一些,让学生在自发提出大量数学问题后,整理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把四种运算方法整和后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猜想、验证、归纳是否具有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课题提示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二、教学新课(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2、为什么用加法算?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1)填空。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86124()86()2525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不变。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律。一个数加上(),是原数。(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430270280420()2828570250250570()403010401030()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三、课堂小结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的第1、2题。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例1(略)707077000(画示意图)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137357494(千米)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加数 加数 和 1817 () 17+18答:(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abba

注意事项

本文(《交换律》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鲁**)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