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资源ID:343006918       资源大小:2.21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认识厘米课时目标导航认识厘米。(教材第23页例1例3)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一、情景引入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学习新课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明确: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提示: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4)现在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再互相交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5)你发现了什么?提示:量的都是课桌的长,结果却不同。因为我们拃的长短本身就不一样。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师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得出结论:长度单位不同,才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同。注意:这就需要我们统一长度单位,用一样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才能更准确,这样尺子就应运而生了。尺子上用相同的长度表示一定的长度单位,标准统一,尺子便成了人们测量长度的工具。2认识厘米。(1)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尺子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2)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从刻度“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从刻度“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设计意图】尺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尺子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3)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3用厘米测量。(出示教材第3页例3)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纸条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明确:(1)纸条长5厘米。(2)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8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2题。第1题:估计:3厘米估计:4厘米测量:3厘米测量:4厘米第2题:81450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测量长度时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得地方。认识厘米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3用厘米测量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知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已学数学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米课时目标导航认识米。(教材第4页例4、例5)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让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师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课件。学生准备:刻度尺、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一、情景引入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量程更大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时,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注意:“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观察这把米尺(课件PPT出示图片),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2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在米尺上看看1米有多少个1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1)一个格一个格地数,1米是100厘米。(2)从1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发现: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那就是说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略。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3、5、9题。第3题:大约5支长1米大约4根长1米第5题:略。第9题:鞋比10厘米长门比1米宽双臂伸开比1米长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认识米测量较长的物体:米m1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3线段课时目标导航认识线段。(教材第56页例6、例7)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难点:线段的基本特征。教师准备:毛线、尺子、课件。学生准备:刻度尺。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观察:这条毛线是弯的。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二、学习新课1认识线段。(1)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的图形),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2)我们用手掐住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端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线段?提示: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直的、可测量、有两个端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2量线段和估线段。(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量一量教材上三条线段的长度。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进而认识到线段的可测量性。小结: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3画线段。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7,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学生利用工具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方法一)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方法二)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尺子从直线上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后,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第2个和第3个是线段。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图略。提示:先测量图中线段的长度,再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第2题:略。四、课堂小结谈谈你对线段的认识。线段特点1在讲解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使其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然后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2线段是几何的初步知识,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并且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4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为本站会员(w****1)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分享当前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到朋友圈,您即可以免费下载此资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二维码
操作提示:任选上面一个二维码,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选择的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