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雅安市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资源ID:337345834       资源大小:891.81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雅安市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雅安市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二二二年五月II目 录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1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1第二节面临环境问题与挑战3第三节环境新形势与重大机遇4第二章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5第一节指导思想6第二节基本原则6第三节目标指标7第三章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生态良好绿美雨城10第一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筑牢“绿美雨城”根基10第二节修复保护生态系统,守护“绿美雨城”之魂11第三节加强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绿美雨城”振兴13第四章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推动低碳转型绿富雨城15第一节推进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15第二节实施分区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17第三节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区域高效发展19第四节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第五节补齐联运短板,构建绿色低碳社会22第五章系统治理环境污染,纵深推进美丽雨城发展24第一节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助力“蓝天雨城”建设24第二节统筹三水治理保护,巩固“碧水雨城”成效27第三节深化农业农村整治,建设“悠然雨城”典范31第四节强化土壤固废防控,助推“净土雨城”保护33第五节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提升“安全雨城”保障35第六章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38第一节健全监管治理体系38第二节构建多元共治格局39第三节建设生态环保铁军40第七章保障措施40第一节组织保障42第二节资金保障42第三节监督考核42第四节公众参与43附图44附图1雅安市雨城区地理区位图44附图2雅安市雨城区行政区划图45附图3雅安市雨城区地形图46附图4雅安市雨城区水系及国省考监测断面分布图47附图5雅安市雨城区饮用水源分布图482前 言“十三五”时期是雨城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雨城区落实“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衔接相关部门规划,编制雅安市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明确雨城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展望全区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远景目标,是“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雨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十三五”期末,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雨城区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均到优良比例为100%,青衣江国控龟都府断面、省控水中坝、市控多营断面、周公河市控八角亭断面水质达到类及以上;青衣江黄泥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类,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优良天数率95.1%,较2015年提升3.9个百分点,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目标(93.2%),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25微克每立方米、34微克每立方米,较2015年分别下降30.6、47.7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6.78%的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雨城区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23家散乱污企业整治与涉气重点工业企业整治,实现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完成城区餐饮店、干洗店与汽修企业等服务行业尾气净化装置地配备;新增工业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1.1万吨,25个污水处理厂(站)交由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4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400余户养殖户建立“一户一策”,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8%以上,完成农用地详查点位68个,开展4个工业企业周边的监测点位用地核查。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351.26吨、115吨,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削减413.08吨、52.12吨,完成市级下定目标任务。绿色发展更加显著。雨城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二三产占比由2015年的10.9:42.3:46.8调整为2020年的15.1:27.2:57.7,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聚能成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持续开展化工、砖瓦、铁合金、铸造和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完成了永盛乙炔关闭退出相关工作。全力推动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草坝工业园区、雨城区园中园、藏茶产业园等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十三五”期末,全区已初步形成良好森林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74.96%,森林面积120万亩,森林蓄积651万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增长12、17.9、18.9个百分点 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启动羊子岭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及国有林区野外巡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确保伤病野生动物得到有效救护。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85%,绿地率35.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6平方米,获批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碧峰峡镇上榜2019年度全国最美森林小镇。2020年雨城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84.5,全省排名第6位。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夯实。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雨城区建成雅安市首个竹编博 览馆,打造“西蜀熊猫竹海现代林业园区”,海子山森林康养基地上榜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助推“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护督察制度建立以来,全区压紧压实整改责任,认真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实现问题整改率100%,并举一反三,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湖长+河警长组织体系,推动全民参与治水,完成周公河珍稀鱼类保护区、陇西河、濆江河水功能区划分,做到责任网络全覆盖。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雨城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全区设置600多名环保网格员,加大巡查力度,提高环境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效率。第二节 面临环境问题与挑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难度大。近年来,雨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已处于较好水平,但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污染物来源广,加之受地形及外源输入等因素影响,空气质量短期内进一步改善难度较大。青衣江干流已实现稳定达标,但高腔河等支流由于水资源相对缺乏、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农村面源污染等制约,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基础设施短板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雨城区污水处理率仅为65% 关于征求雅安市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初稿)意见的函的复函(雨住建函2021114号)。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欠账较多,存在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不完善、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不彻底问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整体较低,且存在工艺不适用、资金不足、运行维护难等问题,部分设施运行不畅。受2020年“8.11”特大暴雨洪灾的影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标识标牌及隔离网等设施损坏严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滞后。面对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雨城区现有的环保机构人员有待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以满足环境监管的工作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体系尚未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及法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执法、监控、监测、统计等领域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不强,需进一步补齐短板、强化科学决策指挥能力、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提升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水平。第三节 环境新形势与重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给生态环境工作提供良好契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追求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愿望更加强烈,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集成合力的新机制不断完善,公众对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参与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给“十四五”期间雨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带来利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迎来历史新机遇。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川藏铁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一干多支”、市委“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等重大战略均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雨城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及岷山-邛崃山-凉山生态屏障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南部入口社区所在地,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愈加明确,生态环境工作迎来新的机遇。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内生动力。“十四五”时期,雨城区将以“1363”(一个目标、三个定位、六大百亿产业、三项殊荣)总体发展思路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推动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夯实绿色发展根基。随着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均将持续优化,绿色生活方式将逐步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第二章 环境保护目标与总体战略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第十一届历次全会有关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对雅安作出的“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坚持走“绿而美、绿变金”发展之路,实施“绿满雨城、绿富雨城、绿美雨城”行动,构建“全域绿色版图”,奋力将雨城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发达、生态人居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加快构建“1242”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和基础保障。第二节 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源头管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思路,科学制定保护、修复和治理措施,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积极探索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为本、系统治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加强源头防控,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科学保护、智慧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完善“政府、企业、公众”生态环境治理格局,加强经济和法治治理手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智慧化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强化合作、服务全局。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引领,拓展“东迎成渝、西连康藏、协同三州”的战略纵深,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节 s目标指标到2025年,雨城区绿色发展方式得以进一步呈现,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生态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保护以青衣江流域为主的长江上游坚固靓丽生态屏障构建取得明显成效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绿美雨城建设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性增长,城乡环境日益优美,“天府之肺”名片更加瞩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森林覆盖率、植被综合覆盖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表1 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指标2020年2025年五年累计属性(一)环境治理(1) 细颗粒物(PM2.5)浓度(g/m3)25.2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1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3) 国控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类水体比例(%)100100-约束性(4) 地表水质量劣类水体比例(%)0.00.0-约束性(5) 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约束性(6) 地下水质量类水比例(%)-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7) 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5075-预期性(8) 县级、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量达到或优于类比例(%)100100-约束性(9)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10)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11)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12)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二)应对气候变化(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1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1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完成市上下达指标预期性(三)环境风险防控(16)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6.78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约束性(17)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约束性(四)生态保护(18) 生态质量指数(EQI)84.5>85预期性(19) 森林覆盖率(%)74.9675约束性(20) 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3.51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约束性展望2035年,雨城区建成产业兴、生态美、善治理、文化强、百姓富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生态之美全面彰显,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示范效应更为凸显。第三章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生态良好绿美雨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修复,推动“两山”转化,走出一条保护优先,生态利民的新路子。第一节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筑牢“绿美雨城”根基筑牢生态保护空间格局。统筹全域空间开发与保护,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三廊、两区、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建设青衣江、周公河、陇西河沿河生态廊道,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助力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态幸福感”。全面提升蒙顶山风景名胜区和南部水源涵养区的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快实施周公山森林公园、羊子岭自然保护区、各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多个重要生态节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实现自然资源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雨城生态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林业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补齐羊子岭自然保护区、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碧峰峡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基础短板,编制羊子岭自然保护区、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强化保护地内建设项目监管,严格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地的影响,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自然保护地的行为。不断完善动植物保护执法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地 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维护生物多样性。(区林业局)第二节 修复保护生态系统,守护“绿美雨城”之魂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纵深推进绿美生态提升工程和“一核三廊”添花增彩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绿美雨城“七大行动” 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对重点区域进行造林绿化。全面推行林长制,分级压实责任,明确工作机构,系统推进森林生态功能提质增效,实施14.89万亩国有森林常年管护,加强天然林资源及共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 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网络体系,促进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落实森林管护队伍目标责任,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停止天然林和公益林商品性采伐,实施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7.08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偿6.59万亩 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开展集约人工林栽培、特色培育园建设等工作,结合生态林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国家储备林基地生态建设水平,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森林生态保护 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区林业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政策,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周公山森林公园、羊子岭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围绕珍稀植物极小种群、大型野生动物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布局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野外观测网络。补齐碧峰峡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检测评估,动态掌握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现状,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水平。强化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鱼类资源保护,重点强化大鲵、重口裂腹鱼等野生鱼类资源保育、扩繁,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执法力度,综合实施滨水带修复、砂砾清洗等工程,满足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对产卵生境的需求。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开展外来物种现状调查和评估,综合运用人工防除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重点防控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区林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监管。突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灾害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的管理,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管护。强化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管,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河湖岸线保护修复等工作,采用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监管等应用技术全程监督开发活动,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执法与其他相关执法工作的协同联动。结合川藏铁路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沿线生态系统修复,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依法严惩各类生态系统破坏行为,实施生态退化地区生态移民 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区林业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三节 加强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绿美雨城”振兴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大熊猫、茶马古道两大世界级IP资源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和评估,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资产体系。依托雨城区丰富森林、竹林资源,配合市级部门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配额交易。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交通运输局)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绿美雨城、生态强区”为总揽,充分发挥雨城区优良的自然本底、资源禀赋优势,立足藏茶、林竹、生态养殖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转化能力,重点支持雅茶、雅果、雅竹、雅药等生态产品保值增值,建设西蜀熊猫竹海产业园、千亩有机雅药产业园。以大碧峰峡为核心,充分挖掘绿色生态文化,依托大熊猫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大熊猫周边产品经济。以创建省级健康服务业示范区为抓手,突出抓好“森林氧吧”等休闲体验观光为主的森林旅游经济,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培育生态养生、温泉疗养、森林康养等产业,完善上里古镇等乡镇环境基础设施,构建陇西河田园康养产业带、周公河竹林康养产业带,深度挖掘青衣江两岸生态涵养、文化体验等功能,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创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突出城市公园、滨河公园、城市绿道、特色文化小游园、微绿地、园林居住小区等城镇景观,推动大兴湿地公园、中央公园建设,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分类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更新。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绿色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加快推进雨城、名山、经开区同城化发展,将城乡建设与自然山水相融、与人文元素相融,使雨城山水更美、气质更佳,成为成渝地区最佳宜居之地,有力助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专栏1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大工程1、 四川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整合优化后的四川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并取得批文。2、 雨城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项目:开展雨城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购买防治器械、药物等,防治规模3万亩次。3、 雨城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对全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为160平方公里。第四章 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推动低碳转型绿富雨城坚持走绿色发展振兴道路,加快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化、资源利用方式绿色化、交通运输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功能板块。第一节 推进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进达峰行动。强化目标约束和峰值引领,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完成市级达峰目标分解任务,推进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达峰行动方案,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鼓励能源、工业、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制定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实现梯次达峰。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有序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配合市级部门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试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配合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工作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强化温室气体控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降低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化工业领域碳排放控制,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支持采取原料替代、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措施减少工业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控制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加强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控制农业生产活动及市政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强化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协同控制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雨城生态环境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引导农业、林业、水资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强化基础设施气候韧性,有序适应气候变化。依托公园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合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质量。修复青衣江、周公河等河流滩涂湿地,在全区8个镇和5个街道的“三廊”、重点景区、河堤等重点区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多功能造林等4万亩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展沿江沿河沿路生态林带的绿色化工程建设,推进城市片林、城边林带、城郊森林修复,提高森林湿地碳汇能力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制定应对和防范措施。完善防灾减灾及风险应对设施设备,提升应对气候风险能力。(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交通运输局)第二节 实施分区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协调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构建生产空间绿色高效、生活空间集约适度、生态空间自然和谐的“三生融合”全域空间格局。强化“三线一单”在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的应用,强化底线约束,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规要求,强化大渡河、青衣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项目选址论证。(区自然资源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构建城镇绿色发展格局。按照“做大中心城区、做强卫星城镇、做优文旅重镇、做活农旅大镇”的思路,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错位配套、互补互促、功能优化的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局。提升中心城区绿色竞争力,大力提升主城区服务业经济发展能级,加快现代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利用卫星城镇优化空间、集聚人口、带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与主城区联动发展,草坝镇建设绿色工业基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多营镇建设西康汽车产业城和茶马古道文化传承创新及旅游发展高地,推动新城绿色转型。以上里、碧峰峡、周公山、望鱼“四大文旅重镇”为支撑,立足茶马古道和大熊猫两大世界级资源,推进重点城镇群文旅融合特色发展,构建康养旅游生态圈。以八步镇、晏场镇等为重点,大力培育茶叶、竹林、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依托生态优势,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和农旅融合示范片。(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第三节 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区域高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以建材、有色、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机械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为主导,体育制造为引擎的“4+1”绿色工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工业化向以产业生态化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化转变。坚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园区扩容提质,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或提标改造。(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坚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用活水电消纳示范区和地方留存电量等政策,做大做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5G应用、区块链技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实现新兴产业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产、绿色供应和绿色服务,“全链化”融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着力推进钛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钛铝矿开发综合利用,加快发展钛铝提炼及含钛新材料,打造钛铝产业集群。(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提高农业绿色化水平。构建“一环、两片、三核、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完善现代农业“3+3”产业体系,促进基地、加工贸易、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业态共赢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广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技术,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依托雅茶、雅果、雅竹、雅药四大特色产业,以食用菌为新兴产业,有效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建设雅鱼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鼓励和引导发展高标准规模化生态养殖。提高散养密集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打造四川优质商品猪保障基地。(区农业农村局)专栏2 绿色低碳发展重大工程1、 西蜀熊猫竹海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与提升:蜀熊猫竹海现代竹产业园区位于雨城区南的周公河流域,涉及周公山、望鱼2镇和晏场镇宝田村部份竹林地,主要通过开展竹林基地复合经营、集约经营等建设3个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并挖掘竹子与大熊猫的关联、积极提升竹文化内涵,做好道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建设3条竹长廊生态经济示范区”。第四节 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发电量在总电量中的比重。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控制燃料油消费,在工业、交通领域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同步推进天然气管网、加气站、电网等设施建设,保障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工程有效落实。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户用沼气、集中供气沼气工程、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到2025年,煤炭消费量年均下降7%。(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水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强重点领域与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深入挖掘各领域节能潜力,持续提升各行业能效水平。引导全区工业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开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加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强化建筑节能,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建设。大力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应用,实现重点用能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限制过度用能。(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水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和健全氢能产业链,围绕氢气制、储、运、加和应用各环节,持续壮大核心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企业,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开展氢能源公交示范,加快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商业应用。培育新能源产业,以光伏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构建完备产业链条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水利局)第五节 补齐联运短板,构建绿色低碳社会构建绿色交通体系。重点围绕川藏铁路建设共同发展通道经济,主动承接疏解成渝西向物流枢纽功能,打造成都都市圈进藏出川大通道重要物资集散地。加快推进山地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交通干线与景区串联,完善景区内外公共交通及路网建设,畅通微循环。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构建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极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氢能源公交示范,开展重点旅游线路配套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巴士线路,创新绿色“交通+旅游”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推动西康汽车城扩园提质,推进凤鸣无水港物流园、中国供销川西农副产品物流园发展壮大,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有效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合理布局和建设加油站、加气站、油库、电动汽车充电桩(站),切实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逐步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制定老旧柴油货车、燃气车、老旧工程机械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推进交通运输节能,以城市公交、出租车、市政车辆、物流配送车辆为重点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进大型电商和寄递企业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共享。(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雨城生态环境局)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倡导勤俭节约的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社区)创建,鼓励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倡导节能节水和“光盘行动”。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完善水、电、气、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合理布局建设公共绿地 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绿色消费方式,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鼓励乘坐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环保行为规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区级部门、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发展和改革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机关公务服务中心)第五章 系统治理环境污染,纵深推进美丽雨城发展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的闭环治理体系,合力推动实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青山常驻的美丽雨城。第一节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助力“蓝天雨城”建设加强工业源污染治理。加强砖瓦、铁合金、水泥制品、铸造等涉气重点行业监管,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推动雅安市弘利展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升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雅安能投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的VOCs综合治理水平,提高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加大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等的管控力度。(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格源头准入,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加快淘汰报废老旧车辆,制定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严格机动车环保装置检验,以柴油车为重点加强在用机动车监督抽测,到2025年,柴油货车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加快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淘汰,具备条件的实施治理改造,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 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交通运输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场地“六个百分百”,重点做好施工场地围闭、地面硬化绿化、裸露地表抑尘、物料堆放遮盖、进出车辆冲洗等环节扬尘管控措施。制定更高的道路保洁作业标准,优化机械化清扫设备,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强化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排放规范化整治,所有产生油烟的餐饮企业、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并确保净化装置稳定运行。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网格化制度,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加强露天焚烧监管。引导农民开展种养结合,实现禽畜粪肥的还田利用,减少化肥的施用,减少氨排放量。加大低蛋白饲料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推广封闭式的粪便存储和处理系统,鼓励高效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及运用 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强化区域大气联防联控。配合市级部门,进一步强化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配合实施区域协同治理路径,科学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稳步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配合建立成都平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共享区域大气环境信息。修订完善并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动态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行动,明确控制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削减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雨城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交通运输局)打造宁静生活环境。统筹城市现状与长期规划发展,强化环境准入,合理控制道路、铁路线路两侧与周边敏感建筑物防护距离,适时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进一步理顺部门监管体制,消除多头管理现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采取噪声治理措施,鼓励应用降噪新技术。加强施工噪声监测和监管,加强夜间施工管理,推进交通干线噪声治理工程。重点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噪声污染源的控制管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重点排放源噪声排放达标。(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专栏3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重大工程1、 雅安市金元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烟气升级治理项目:采购并安装低湿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设备。2、 雨城区涉气重点行业企业在线监控安装:对砖瓦等重点涉气行业企业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配套企业端、后台端相关软硬件设施。第二节 统筹三水治理保护,巩固“碧水雨城”成效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积极构建有利于水循环的园区产业体系,推进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持续加强农业节水,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鼓励渔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加快节水型服务业建设,以学校、宾馆、饭店、医院、体育场(馆)为重点,全面推进创建节水载体,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5年,公共机构人均水耗比2020年下降15%,区直机关以及50%以上的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加快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改造,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推广普及,到2025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0%以上,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1669号)。制定实施青衣江多营坪水文站、周公河孔坪水位站及雨城电站、龟都府电站等19个电站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切实保障生态流量。新建、改建和扩建涉水工程,应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条件,已建涉水工程不满足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的,应根据条件,改进调度或增设必要的泄放设施。(区水利局)统筹水环境综合整治。在中药、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全面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完善园区及企业雨污分流系统,禁止雨污混排,推动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消除管网空白区,加强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加快推进陇西河、晏场河、濆江河、严桥河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等工程,强化上里古镇旅游开发区、农村聚居点、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提升现有设施效能,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34号)。按照“水陆统筹、以水定岸”的原则,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摸清全区入河排污口底数,推动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定期开展企事业单位、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强化水生态系统修复。联合名山区开展高腔河沿河生态走廊建设,实施内源治理、生态河滨带、隔离带建设、岸线整治等建设,构建良性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加强休渔禁渔管理,实施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范围包括青衣江及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河流及其一级支流 关于四川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川农函2020962号)。加强周公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落实周公河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周公河流域生境调查,科学评估周公河流域涉水新建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实施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恢复、微生境修复等措施,修复珍稀、特有鱼类等重要水生生物生境。完善雨城区青衣江及重要支流增殖放流管理机制,科学确定放流种类,合理安排放流数量,加快恢复水生生物种群适宜规模。(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雨城生态环境局)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监管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合作,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治理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水质安全,草坝片区以永兴水厂为核心,依托境内凤鸣水厂、合江水厂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进一步提高用水保障;陇西河片区建设上里水库工程,以罗绳水厂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水源保障;周公河片区结合九龙水库灌区规划城镇饮用水水源布局,将望鱼镇新龙村、溪口村、中坝村和周公山镇高山村、昝村等稳定水源作为备用水源,推进区域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濆江河片区推进适度规模化供水工程,对现有水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联网并网,进一步提高规模化供水程度。保障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加快推进九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农村供水工程扩容及管网改造进程,全力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管理建设 雅安市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2022年全面完成全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并同步开展规范化整治。(区水利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按照“点上示范、串点成线、全面铺开”的建设思路,打造美丽河湖。深化推进河湖长制,落实“找源头、控污染、强生态、美环境”四项举措,实施“一江三河”景观提升,构建“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水生态文化格局。以青衣江干流、周公河、陇西河等重点河湖为引领,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流量保障、水环境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亲水便民设施建设等措施,系统部署美丽河湖试点创建,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品质。(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林业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栏4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大工程1、雨城区入河排污口治理项目:对排污口分类实施治理,全面清理非法设置、不合理设置、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超出流域限排总量的入河排污口。基本实现入河湖排污口达标排放并完成规范化建设。2、雨城区河库管理非工程措施项目:完成对雨城区各水库的确权划界工作,完成雨城区一江六河的河湖岸线规划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3、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完善上里镇、草坝镇、多营镇污水管网;对雅安文教新城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增效;新建和龙片区污水处理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4、雨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在全区29个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青衣江黄泥岗、九龙水库市级水源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项目,包括生态截污、水环境修复、应急物资储备等。5、雅安市九龙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建设标识标牌、隔离网、事故应急池,配套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设备。6、雨城区河道治理工程:对雨城区一江六河进行河道清理、疏浚,河岸整治。7、雨城区智慧水务系统工程:整合雨城区防汛预警监测、水库动态监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水土保持治理、水政执法、水资源管理等水务工作,打造水务工作网络平台,提高水利行业整体工作效率。8、雨城区水资源监测系统项目:构建雨城区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网络平台,更新监测设备。第三节 深化农业农村整治,建设“悠然雨城”典范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域,禁止建设畜禽养殖项目。推广现代畜禽养殖技术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落实池塘养殖场“一包一”监管和尾水排放申报制度,对50亩以上规模养殖户尾水治理及排放监管实行全覆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等,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推进高腔河两岸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雨城生态环境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深入实施村庄连片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处置生活污水和垃圾,加快沿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营机制,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开展文明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软实力。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推动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整治工程,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2025年,7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雨城生态环境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场镇和乡村发展,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千村”行动,将环境保护理念纳入乡村规划设计中,积极开展以“三清两改一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交通运输局)专栏5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重大工程1、 雨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按先新村聚居点设施配套、重点流域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城镇周边管网延伸,后一般地区,梯度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实现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2、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2021-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雨城区河道治理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3万亩;主要涉及主干道、干道、支路、排水渠、灌溉渠、山坪塘、蓄水池、有机肥、太阳能杀虫灯等。第四节 强化土壤固废管控,助推“净土雨城”保护源头管控土壤污染风险。以工业园区、油库、加油站周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填埋场等区域为重点,补充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查清土壤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建立土壤污染风险源清单。企业结束生产经营活动,拆除对土壤有污染隐患设施设备和构筑物时,应严格按照程序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实施,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未利用地,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雨城生态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强化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加快开展受污染农用地加密调查和风险评估,进一步查明污染耕地地块分布、超标面积及农产品质量,动态更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对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严格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措施;对需要实施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地块,应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编制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应采取风险管控措施,设立标识、发布公告,防止污染扩散。(雨城生态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开展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强化土壤、地下水协同,避免在土壤渗透性强、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露头区进行再生水灌溉,降低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加强固废、地下水协同,加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开展垃圾填埋场、固废堆场、危废暂存场等设施的周边、地下水污染调查和整治,以雨城区垃圾填埋场为重点,实施渗滤液污染排查整治。控制重点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快推进加油站埋地油罐双层罐更新或防渗池设置。(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强化新建项目固废源头管理,对工业固废产生量大、无法就近处置,或处置出路不明确的项目从严审批。结合日化、医药等行业循环化改造,推行工业固废减量化工艺技术。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全面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完善分类投运、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避免生活垃圾“先分后混”和运输环节“二次污染”。加快场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转运设施建设。完善厨余垃圾收运系统,合理配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车辆。至2025年,全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全面建立,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 雅安市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减少酒店、商超、餐厅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持续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推进快递、物流等服务业绿色包装和可循环包装替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提升固废收处能力与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工业固废统一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合理布局一般工业固废回收暂存点。拓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渠道,鼓励建立布局合理、交售方便、收购有序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促进低价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以污水厂污泥、制浆白泥、炉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为重点,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优先用于烧结制品及回填等。推广使用绿色、可降解农膜,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耕作方式优化,逐步减少农膜使用量,大幅提高水果包装、销售等环节中的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使用比例,加强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第五节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提升“安全雨城”保障加强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强化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和新污染物的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建立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清单,深入开展沿江重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信息登记和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完善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设施。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开展青衣江流域重要干支流环境风险评估,分析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物、诱因、污染途径及影响。建设危险化学品信息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管控,实施统一规范包装管理,对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开展医药、危险废物等重点行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现涉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全覆盖。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合理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园区管委会)加强危废和医废处置监管。持续加强对危废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完善危险废物监管源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以化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为重点,开展废弃危险废物排查。健全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危险废物动态监管。加强汽修行业废矿物油等规范处理,着力提升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做好源头分类,促进规范处置。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覆盖农村地区。重视医疗机构污水规范化处理,加强污水排放和污泥处置的监督管理。(区应急管理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增强环境风险响应与处置能力。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落实环境风险企业“一源一事一案”制度,敦促企业按行业分年度完善企业备案、提升预案质量、加大企业应急演练频次。落实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健全环境风险源、敏感目标、环境应急能力及环境应急预案等数据库,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结合雨城区内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情况,建立应急物资储存、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机制。强化部门应急联动,增强各级生态环境、水利、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环境应急联动能力,强化应急演练。强化流域风险联防联控,开展流域风险防控跨区域联动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共建环境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推动环境应急预警平台与已有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网络数据平台对接,加快环境应急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早发现、早调度、早处置。加强突发环境事件检测,确保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的及时性、可靠性、真实性。(区应急管理局、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水平。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专项行动,以重点用源单位、移动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单位、类射线装置使用企业为重点,加强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核查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情况。规范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三废”安全管理,废旧(退役)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加强对户外变电工程及架空线路的规划管控,减少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的电磁和声环境影响。做好公众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建立长效的核安全教育宣传机制。(区应急管理局、雨城生态环境局)专栏6 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大工程1、 雅安市雨城区大件垃圾及园林废弃物破碎分选项目:新建年处理规模为4500吨的大件垃圾及园林废弃物破碎分选厂。第六章 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立政企民多元共治格局,加强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建设,将制度改革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一节 健全监管治理体系压实党政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明确党政领导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要求。充分发挥雨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统筹协调雨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大问题,强化综合决策,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实施雨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细化明确各街道和乡镇、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坚持和完善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查问题整改,严格执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主动做好问题排查整治。(区人民政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大气、水源、土壤、生态等重点领域的例行监测。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积极推进生态状况监测站建设,统一规划、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健全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动执法队伍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切实提高执法能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推动“互联网+监管”的应用,推广使用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用电量监控等智能化手段,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雨城生态环境局)第二节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规范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推行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重点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等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规范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健全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区人民政府、各区级部门、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规范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推动排污单位按证排污、持证排污。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指导企业建立环保内控制度,公开环境治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重点排污企业要安装使用在线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坚决杜绝治理效果和监测数据造假。(雨城生态环境局)强化社会共建与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优化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功能,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新型环保监督渠道,探索运用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群众对涉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映投诉。健全环保重大决策及重大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探索环保设施线上“云开放”。(区委、区人民政府、雨城生态环境局、区信访局)第三节 建设生态环保铁军提升铁军素养能力。强化理论学习,通过党组会及其中心组学习会、支部会等形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学习教育,提升干部理论素养。探索年轻干部培养新机制,健全完善年轻干部轮岗培训、导师辅导、学习奖励等制度,建设一支“准后备干部”队伍。注重干部多岗位锻炼,加大上挂下派、横向交流力度。强化比学赶超意识,每年结合年度考核,突出成绩、业绩、事迹,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雨城生态环境局)强化铁军目标考核。严格工作纪律,完善干部职工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干部内生动力。结合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制定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严格开展日常考核、定期考核、专项工作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把考核评价与干部培养教育、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结合起来,促进干部职工履职尽责。(雨城生态环境局)严明铁军纪律作风。坚持挺纪在前、违纪必究、执纪从严,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紧盯行政审批、环境执法、督察整改、项目申报等关键环节,全面细致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廉政风险制度,以铁的纪律维护制度权威。深化廉政警示教育,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深刻汲取生态环境领域典型案例教训。(雨城生态环境局)推进“智慧环保”建设。配合市级搭建的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深化大数据在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实时掌握数据,精准追溯污染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监管。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环保用电工况监控、扬尘在线监控、烟火监控、无人机监控,提升指挥中心智能分析与快速响应能力,通过与线上监测的有效融合,实现精准管控、智慧监管。加强与市级、毗邻区县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开发共享。(雨城生态环境局)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组织保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区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加强对本地本部门生态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和任务,严格监督考核。第二节 资金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区域均衡、科学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中省市财政支持,发挥环保专项资金、债券资金、PPP等多渠道资金合力作用,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环境保护市场,保障规划实施。第三节 监督考核实施规划年度调度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分析和结果应用,开展规划实施进展调度,在2023年、2026年,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并依据中期评估结果对规划目标任务实施科学调整。第四节 公众参与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推动规划各项任务的实施。通过设置热线电话或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信访等途径获得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完善公众信访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公众对话沟通平台。附图1雅安市雨城区地理区位图59附图2雅安市雨城区行政区划图附图3雅安市雨城区地形图附图4雅安市雨城区水系及国省考监测断面分布图附图5雅安市雨城区饮用水源分布图

注意事项

本文(雅安市雨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本站会员(9786****8129)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