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学研究-陶渊明为何自作祭挽诗文

  • 资源ID:204097133       资源大小:22.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国学研究-陶渊明为何自作祭挽诗文

国学研究-陶渊明为何自作祭挽诗文 目前陶渊明诗文研究几乎到了“陶尽门前土”的地步,似乎已无可挖掘之处。但细细品读陶集,仍有值得关注和研究之诗文。如陶集中有一篇自祭文和三首拟挽歌辞。文选选陶渊明挽歌第三首,题曰挽歌诗;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和王孟白陶渊明诗文校笺等均改“拟挽歌辞”,题作“挽歌诗”,认为此三首挽歌乃是陶渊明自作,而非拟作。从自祭文挽歌诗(或拟挽歌辞,以下统称“挽歌诗”)内容来看,陶渊明先假设自己已死,然后再面对自己的灵堂、坟墓和尸体,悼挽自己。这种行为看起来比较滑稽,也显得较为荒诞,但滑稽与荒诞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异样的动机。从学界的研究来看,大家公认自祭文作于陶渊明去世之前不久;但对于挽歌诗,则有不同观点,有46岁(袁行霈)、51岁(逯钦立)、59岁(邓安生、龚斌等)、63岁(宋人吴仁杰、祁宽、赵泉山皆认为是临终绝笔,今人王孟白、孙钧锡、廖仲安等亦持类似观点)等几种说法。陶渊明在答庞参军序文中说“吾报疾多年,不复为文”,从陶作编年可知,他晚年的作品确实较少。既然他“不复为文”,那又为何自作祭文、自为挽歌?以旷达超越幻灭人之情多变,前一秒尚能旷达,下一刻却感万事皆空,幻灭消极与超脱达观均为人生之体验,陶渊明亦不例外。自祭文篇末云:“人生实难,死如之何。”以悲观者看,此句可视作自经弃世之言;以达观者看,可视作勘破生死之语。由幻灭至旷达,其间只隔一层纸,超越了悲观之幻灭,一切不复挂碍于心,即得大超脱之旷达,亦即袁行霈先生所谓陶渊明之“顺化”。细读陶渊明现存诗文,可见其思想矛盾之两端。日本学者冈村繁在陶渊明李白新论中指出,陶渊明的“许多作品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内容”,并总结为“对生死的达观与执迷”等五个方面,对于全面揭示陶渊明思想矛盾复杂的特征,颇有贡献。陶渊明思想中的矛盾,到了中年生病之后,表现得更加突出。陶渊明“报疾多年”,无论对他的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漫长的折磨;而遭火(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受灾(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后的贫困,更给陶渊明带来生存的痛苦,“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乞食)。古人追求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对陶渊明来说,也是一种“中年危机”:“总角闻道,白首无成”,“人生若寄,憔悴有时”(荣木)。老冉冉其将至,而修名不立,对陶渊明来说,是人生最大的焦虑,故陶渊明“猖狂独长悲”(和胡西曹示顾贼曹)。细读陶诗,可发现陶渊明始终挂念的是“不朽”问题。袁行霈先生对此感悟极深,他在分析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时说:“形苦于人生之短暂,影苦于修名之难立”,“形影神三者,分别代表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陶渊明人生观里的冲突和调和”(陶渊明研究(增订本)。另外,陶渊明对改朝换代时局的无奈甚至愤懑,对自己“疾患以来”病痛的切肤体验与无助感伤,对“室无莱妇”(与子俨等疏)的失望,以及责子诗中对孩子不成器的哀叹,萦绕心间,从而产生“天运苟如此”(责子)、“流幻百年中”(还旧居)、“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的幻灭感,无可奈何又无计可施,只好“且进杯中物”(责子),暂时麻醉自己,忘却俗世的痛苦。然而,陶渊明的伟大之处,在于对这种“人生实难”“终归空无”幻灭感的超越。神释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罗大经评曰:“不以死生祸福动其心,泰然委顺,养神之道也,渊明可谓知道之士。”(鹤林玉露卷十五)陶渊明之超脱,又如:“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他达观从容,委运任化,任真随性,想出仕则仕,想归隐则隐,酒醉欲眠而遣人归去,去人家吃饭喝酒而赋乞食之诗,“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陶渊明集序),“视死如归,临凶若吉”,大病之后“药剂弗尝,祷祀非恤”(颜延之陶征士诔),“余今斯化,可以无恨”(自祭文)。以这种心态自作祭文、写挽歌,也就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了。仅就自作祭文与挽歌这件事本身来看,已是其泰然面对生死的达观顺化之举。力图创新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创新及“立言”以求不朽的意识。发前人之未发,写前人之未写,是谓创新。试看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前人何曾专力写过?故陶渊明能成为田园诗创作第一人。乞讨之事,何人敢写入诗中?唯陶渊明首开先河,作乞食诗。关于五柳先生传,范子烨先生认为不是自传,邵明珍也认为传赞体一般不能用于写自传(求是学刊2017年第6期),但如果从陶渊明有意创新主题内容的情况来看,他为何不能有意创新自作传记?他人所不能为,我能为之;他人所不敢为,我亦为之;他人所不敢写不能写未曾写,我均写之此之为我。“语不惊人死不休”,屈原如是,陶渊明如是,李白、杜甫如是,苏轼等人亦如是。袁行霈先生从“徘徊回归主题”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专论“陶诗主题的创新”,而其中尤以固穷安贫和农耕主题为代表,他强调说:“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在田园诗中以农耕为主题,更是陶渊明的独创。”(陶渊明研究(增订本)同理,尽管祭文、挽诗一般都是他人为死者作,但陶渊明为何就不能打破常规,自作祭文和挽诗?故渊明自祭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自祭文。即便此前缪袭、陆机、傅玄已有自挽诗,即便陶渊明所作挽诗题作拟挽歌辞,也仍然不妨碍其内容的创新。游戏之作,兼安慰亲朋从拟挽歌辞文字来看,虽极沉痛,却不乏戏谑色彩。“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身死而神不死,身外之我一本正经地诵挽诗哀悼自己,身内之我却依然有感有知,这一场景本身就很滑稽。诗云“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去世之人仍以饮酒挂怀,可以达观视之,亦可看作游戏之语。自祭文亦有此类文字,如“候颜已冥,聆音愈漠”“窅窅我行,萧萧墓门”,亦逸想之文字,故苏轼曰:“渊明自祭文出妙语于纩息之余,岂涉死生之流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陶渊明自知大限将至,料想自己死后“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故作祭文、挽歌,以达观之语安慰家人朋友。与子俨等疏云“天地赋命,生必有死”,又引子夏语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在拟挽歌辞开篇云“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生老病死乃人生的常态,原本不必挂碍于心。自祭文云“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生存之世乃临时暂居之逆旅,唯有死亡才是永久回归原本之住宅,“我来自尘土,复归于尘土”,视死亡为解脱,“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自己已看破生死,亲朋又何必要悲伤?受当时风尚影响晋时士人言行举止放达不羁,及时行乐、诗酒宴饮的生活方式为广大文士们所接受。政治上的矛盾斗争与生命的短暂无常使他们的内心趋向封闭,并由建安时期的昂扬高蹈、慷慨悲歌转变为正始时期的韬光养晦、纵情放浪,在这种思想变化中,晋人更加淡然地看待生命,回归自我,超然自适。晋时之人对死生看得很重,但表现在言行上,却是视死如归。这正表现了晋人对待生死的矛盾态度。文选有魏晋人缪袭挽歌诗1首,晋陆机挽歌诗3首,傅玄挽歌辞1首,皆为自挽之作。这种时风所及,不能不对陶渊明创作自祭文拟挽歌辞有所影响。持此观点者,有宋代赵泉山,另有日本学者桥川时雄,他认为:“陶公挽歌诗及自祭文,洵当时风尚而作耳。”诗文创作大多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感情积淀,正所谓“长期积累,一朝得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综合陶渊明的现存作品可以判断,自祭文挽歌诗的创作并非陶渊明一时心血来潮之作,其创作动机当有多个层面。-全文完-

注意事项

本文(国学研究-陶渊明为何自作祭挽诗文)为本站会员(ji****81)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