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学研究-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

  • 资源ID:204097131       资源大小:25.9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国学研究-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

国学研究-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摘要】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关键词】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方法辨伪成就档案以其原始性而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它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世所公认。但是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不能绝对视之,古人也早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认识了。由于各种历史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了伪误档案文献的产生,给历史研究和档案文献编纂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档案辨伪应运而生,并先后掀起了多次档案文献鉴别的高潮,而以清代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其中,尤以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以下简称疏证)落墨最重,特别值得总结和叙述。因为,阎若璩解决了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一大是非纷争,这就是辨明了古文尚书为后人托伪之作。他的辨伪思想及方法也深深影响着后人,使其成为清代考据学的主要奠基者。疏证被认为是尚书学史上集辨伪之大成的著作,它将此前从朱熹到梅鷟等人与之相关的主要论述囊括其中。此后,从惠栋到崔述的有关著述,大多也都认可和肯定了阎若璩的考证成果。所以,对疏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就宋元明清以来对古文尚书“定案”依据和方法的正面考察,同时也是对清代辨伪学的一次具体梳理。换句话说,要总结古代辨伪学史,要探讨清代考据学,都不能忽略疏证一书。应当说,阎若璩所著疏证,之所以能承前启后,使千古悬案定于一尊,与其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密切相关。本文尝试对疏证成书的经过、内容和方法等加以较为系统的论述,希冀能从此处概见清代考据学的成就,以及疏证在清代辨伪学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一、阎若璩生平及其对尚书古文疏证的怀疑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祖籍山西太原,后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清初著名学者,清代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和父亲阎修龄都是才学之士。母亲丁氏亦能诗文。深厚的家学渊源,使阎若璩自幼就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之中,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他幼年体弱多病,且患口吃,秉性迟钝,甚至“读书至千百遍,字字着意犹未熟”。但仍自强不息,勤勉不怠,潜心钻研,终思成一家之言。他立志博览群书,曾经集陶宏景、皇甫谧的名言“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来鞭策自己发奋学习。多年孜孜不倦的潜心研读,使他成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为他日后卓然成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山阳处于南北通忂大运河畔,海内名流常过此地,往往稍事停留与之交接,更为阎若璩学术境界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当地的学者如李明睿、方文、阎尔梅等,亦和他过从密切,一起谈古论今,切磋学问,获益匪浅。但是,阎若璩的科举历程却并不平坦,屡试不中,无缘官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阎若璩得重病卒于京师。阎若璩一生治学,多有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疏证一书。古文尚书系用古文字书写,西汉时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比当时流传的今文尚书多25篇。南朝、隋、唐、宋以来学者传诵的文本,系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和汉代孔安国尚书传合编本。就是说,伪古文尚书乃后人托伪之作。而阎若璩年二十,即读尚书,始疑其伪,沉潜三十余年之后,方尽得其症结所在,终成尚书古文疏证八卷。从内容上说,阎若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篇数、篇名、典章制度、历法、文字句读、地理沿革和古今行文异同等多方面,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并引用孟子、史记、说文等书作为旁证,得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是后世伪作的结论,解决了千百年来学术史上的一大疑案,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肯定和重视,也因此奠定了阎若璩在清初学术史上的地位。而他所运用的本证、旁证、实证、虚证、理证的考据方法,为考据辨伪学创立了通例。更是在细节上注意从文体、文例、语言风格与时代不符等方面全面揭示伪尚书及伪孔传作伪之迹。考辨之严密、论证之审慎,大大超过了前人。四库全书总目因此称赞他“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乃大明”、“反复厘别,以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二、对尚书古文疏证的系统考辨阎若璩能使古文尚书之伪大明于世,又使毛奇龄后作的古文尚书冤辞被称为夺正理之词,除了其有“经真而史传伪,则据经以正史传,史传真而经伪,犹不可据史传以正经乎”的疑经求真精神外,更重要就是他的这一套严密的考辨方法,才使他的考辨结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一千三百余年来,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古文尚书,为什么直到阎若璩疏证问世,方才使其伪窜之迹无所遁逃?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江藩,在其国朝汉学师承记巨著中,首先为阎若璩立传,以表彰其汉学精神。众所周知,清代汉学的精髓之一就是考订辨伪。而辨伪又是档案文献编纂的重要环节之一。从疏证中可知,在阎若璩的具体考辨过程中,不管是从篇数、篇名等宏观方面,还是从文字用法、史实内容、典例等细节上,所用的基本方法乃是“由根柢而之枝节”一法。从大的方面来讲,“由根柢而之枝节”的方法,就是先确立真的孔壁古文是存在的,而这个真孔壁古文的传注由孔安国、马融、郑玄递次流传下来,所以,只要以这三家对古文尚书的注解或记载为主,就可以将一部真的古文尚书复原出来。而以这三家所勾勒出来的古文尚书为主,和今所流传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比对,若二十五篇古文有不合者,即知其来源有问题,也就可以证明它是伪书。从细节来看,把传授源流作为主线,再网罗一切与古文尚书有关之学者的方法,也可看成“由根柢而之枝节”的再次运用。如:疏证第一百六条:“马、郑、王三家本系真古文,宋代已不传,然犹幸见其互异处于陆氏释文及孔疏,愚故得摘出之,整比于后,以竣後圣君子慨然愤发,悉黜梅氏二十五篇,一以马、郑、王所传三十一篇之本为正。”显然,从经典释文及孔疏中,若辑出马、郑、王三家对古文尚书所作过的解释或正字来当作标准,就能勘定梅氏二十五篇古文之误。疏证第二十五条:“许慎说文解字序云: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慎子冲上书安帝云:臣父本从贾逵受古学,考之於逵作说文。是说文所引书正东汉时盛行之古文,而非今文可比。余尝取之以相校,除字异而音同者不录,录其俱异者于左。”疏证第七十八条:“余向谓说文皆古文,今异者亦只字句间,然从其异处论之已觉义理长,非安国书可比。今且有安国所不载辞至多,其必出贾侍中所授二十四篇也,可知故除名标逸周书者不录,录虞书焉、商书焉、周书焉、尚书及书焉。虞书曰商书曰周书曰尚书曰书曰皆魏晋间忘其采用者。”以上就是阎若璩从他人所曾引的古文尚书字句来校勘二十五篇古文,而证明其龃龉不合,或忘其采用,以见其伪迹。而阎若璩这种“由根柢而之枝节”的方法,简言之就是先论定某种结论,然后以之做为原则去检验勘正违反这些原则的现象,并以之做为伪造的证阎据。若“根柢”一旦确定后,则其他的工作就显得有据可依且轻而易举。又因其有根据而使人信服。所以,阎若璩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予尝谓事有实证有虚会,虚会者可以晓上智,实证者虽中人以下可也。”实证方法的大量运用,正是这种“由根柢而之枝节”方法所显现出来的特色。四库全书总目在四书释地下指出:“大抵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这无疑是对阎若璩先生治学方法的最好写照。而且,从文字用法、史实内容、典章制度、行文体例,甚至是天文历法、地理设置沿革等方面,阎若璩同样对古文尚书进行系统的考辨。如从文字用法上考证。“古文传自孔氏后,惟郑康成所注者得其真。今文传自伏生后,惟蔡邕石经所勒者得其正。今晚出孔书:昧谷,郑曰柳谷;心腹肾肠,郑曰忧肾阳”;还有许多都与真版古文不同。从史实内容和撰书义例上考证。“石经残碑遗字见于洪适隶释者五百四十七字,以今孔书校之,不同者甚多。碑云,高宗之飨国百年,与今书之五十有九年异。孔叙三宗以年多少为先后,碑则以传序为次,则与今文又不同。然后知晚出之书,盖不古不今,非伏非孔,而欲别为一家之学者也。”从典章制度上考证。“古未有夷族之刑,即苗民之虐,说祗肉刑止尔,有之,自秦文公始。伪作古文者,偶见荀子有乱世以族论罪,以世举贤之语,遂窜之泰誓篇中,无论纣恶不如是,甚而轻加三代以上,以惨酷不德之刑,何其不仁也。”以此说明此书为后出。从行文体例上考证。“武成篇先书一月壬辰,次癸巳,又次戊午,已是月之二十八日,复继以癸亥、甲子,是二月之四日、五日,而不冠之以二月,非今文书法也。”从地理设置沿革上考证。“金城郡,昭帝所置。安国卒于武帝时,而传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岂非后人作伪之证乎。传义多与王肃注同,乃孔窃王,非先有孔说而王取之也。汉孺说六宗者,人人各异。魏明帝诏令王肃议,肃乃取家语孔子曰:所宗者六以对。肃以前,未闻也。而伪传已有之,非孔窃王而何?”正是经过缜密的考辨,以及艰苦的努力,才能总结出128条证据,才能显示古文尚书的庐山真面目,也因此奠定了阎若璩在档案文献辨伪发展长河中的学术地位。三、在辨伪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若璩在辨伪学术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孔传古文尚书是历来“证伪”对象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经尚书古文疏证定案为“伪书”。这是档案辨伪学上的头等大事,是非常成功的“证伪案例”。他被学界尊崇为清代考据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这可以从时人和后人的评价中见其端倪。黄宗羲评价疏证:“余读之终卷,见其取材富,折衷当”,“皆足以祛后儒之敝,如此方可谓之穷经。仁人之言,有功于后世大矣。”纪昀说阎若璩“博极群书,又精于考证,百年以来,自顾炎武以外,罕能与之抗衡者”。又高度评价疏证的学术地位:“反复厘剔,以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而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则将阎若璩列为清代汉学家第一位。阎若璩在辨伪学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还在于由其辨伪方法所体现出的辨伪精神。自其尚书古文疏证出,伪古文尚书及孔传的神圣外衣被剥掉。此前“千余年来,举国学子,人人习之,七八岁便上口,心目中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历代帝王,经筵日讲,临轩发策,咸所依据尊尚”。疏证的出现,使古文尚书“尊尚”之位颓然倒地。并且,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风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阎若璩始“渐开学者疑经之风。于是刘逢禄大疑春秋左氏传,魏源大疑诗毛氏传”。到了康有为“乃综集诸家说,严画今古之分野,谓凡东汉晚出之古文经传,皆刘歆所伪造”。时至上世纪二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他们继承阎若璩大胆疑古、辨伪的优良传统,吸取了社会学和考古学的知识,运用近代的科学方法,对我国先秦两汉的古籍中按照儒家思想建立起来的古史系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使学术研究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顾颉刚先生高度评价了阎若璩的著作:“古文尚书是封建统治阶级所谓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尤其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是所谓尧、舜、禹相授

注意事项

本文(国学研究-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为本站会员(ji****81)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