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先天易学.张延生

  • 资源ID:1242009       资源大小:642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先天易学.张延生

- 1 -先 天 易 学先天易学方法论一、中国有多少年没有出圣人了?两千年了!这极不正常。孟子曾说过,每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现。孟子总结的是孟子以前的社会历史经验。在孟子以前,伏羲、炎帝、黄帝、仓颉、尧、舜、禹、文王、周公、老子、孔子那确实是一个圣贤辈出,星汉灿烂的历史时期。正是有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才缔造了世界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孟子说过那句话之后,很不幸,孟子以后两千年时间中国再也没有出过圣人。这是汉代以后形成的文化框架与政策造成的。读孔子留下的书,说孔子说过的话,思想上不许越轨,言行不许越轨,两千年间,千万文人,一个腔调,就是孔腔孔调,儒腔儒调,否则就是不尊孔,就是冒犯圣人。汉以后逐渐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和后来的科举考试,又对文人诱之以利。两千年间的文人全成了动物园中的动物,喂之以食,束之以笼,驯而化之,去其本性,使之忘记本性,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有的面目,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担负的天命与责任。两千年可不是个短日子,若不是中间有佛教传入、有道家变态成宗教性的道教,中国人民在精神方面早就饿死在了路上。中国必须再度产生圣人,再开创一个圣贤倍出的历史时期。这是复兴汉文化的基石。否则,当代人文界叫唤的复兴汉文化,21 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等等,就只是空叫唤,就只是做梦。这需要继承“五四”以来的文化传统,继续对两千年以来的文化进行扬弃。两千年间的文化正好是整个卦建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该革除的,一定要革除;该洗涤的,一定要洗涤。要分清什么是优秀文化遗产,什么是封建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提倡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但决不能打着这一旗号继承封建文传统。复兴汉文化,需要实现与孔子时代的直接对接,实现与远古圣贤文化时代的直接对接。就是说需要隔过整个封建历史时期,隔过这不出圣人的 2000 年的历史岁月,与奠定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远古历史时期实现对接。不需讳言,那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早已死亡,不会对现实社会造成影响。不会像我们审视封建历史时期的文化时总带有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阴影一样,总还在试图侵入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西方文艺复兴有一个复兴对象,即复兴传统中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艺,他们选择了古老希腊文明,古老,模糊,有再创造的可能,历史证明了他们在选择上的正确性。重开中华文化盛世,这已是国家与民族的人心所向,谁也不可能阻挡。向往中国也有一次文艺复兴,希望也以文艺复兴的形式,实现再创中华文化盛世的目标,也是"五四"以来文化上只破不立、破后必立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我们选择哪一个历史时期作为复兴对象?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 2000 年来人们公认的三大文化高峰,准确地讲,是三大文学高峰。文学与文化,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分。文学属于文化,是文化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文学的兴盛不能代替整体文化的兴盛。有这样一种解释:远古时期,有一块石- 2 -头,石头上有字迹或刻画之痕,后来字迹模糊了,被风蚀掉了,没有人知道石头的价值了。再后来,石头旁边长出了花草,吸引了人们的着眼点与审美点,石头成了伴,直至被遮盖。石头是文化,是文化的本体。文学是花草,是旁出的部分。文学的过分繁荣会遮盖文化主体,会遮盖文化的本来面目与作用。文化与思想、哲学是三位一体的,它是对思想、哲学的文而化之。思想、哲学离不开文化,也不存在完全脱离思想与哲学的文化。漂离思想、哲学的那部分文化,表现为文学与艺术,是漂离部分,是旁出部分。我们需要对 2000 年来不发展思想、哲学、文化,只畸形地发展文化的旁出部分即文学这一现象给以深刻反省。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之流中相当一大部人缺乏文化含量,甚至不懂得文化的真实含义。他们同他们的作品一样,根本就是文化的旁出者、私生子,是非文化意义上的花草的产生地。要做文人,就做远古文人,恢复远古文人的本来面目、本来责任的担负。否则皆应在铲锄之列,李白、杜甫在铲锄之列,罗贯中、曹雪芹等等在铲锄之列,当代所谓文人几乎全应在铲锄之列。即使认为我们的文艺复兴只是文学艺术的复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由于距离太近,过于清晰,其艺术成就过于完整,已失去再创造的条件。况且我们需要的是汉文化整体上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同时是思想和哲学的复兴。从后者考虑,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汉代文化、唐代文化、宋代文化,又从根本处欠缺用来复兴的基础。复兴汉文化,选择出一个复兴对应,我选择周代或商代,更倾向于商代。商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和神秘的甲骨文化。青铜以象胜,甲骨以易立(这里的易,是指易经),有象有易,重象重易,是今天复兴商代文化的特有条件。不选择周代文化。商文化尚祖,周文化尚天,有相信人类自己还是相信天命区别。商文化粗犷,周文化细腻,风格上的差异显示出商文化的创生性,处在创生阶段,周文化处在完成阶段。商周文化一脉而有异,如同唐宋文化一脉而有异。不选择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文化、哲学百家争鸣时代,很适合原创思想、文化、哲学的产生,但是以孔子、老子为主的儒道两家已经结有后两千年这个巨大的果。我们需要的不是重复与模仿,而是根本上的创造与创新。我们更需要研究老子是怎么成为老子的,孔子是怎么成为孔子的,他们学术思想的源泉是什么,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够再度产生圣人。我提出复兴商文化,正是看出孔、老思想的源头是商代。孔子曾几度游历寻求商文化,没有寻到,退一步才研究周文化,但仍不能说其源头不是商文化。孔子游历中原,青铜甲骨未出土。而现在,商代青铜器、甲骨的大量出土,足够成为产生并形成思想、文化、哲学的材料和源头。况且我提出复兴商文化,只是以商文化作为一个代表,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文化的形成过程,实质是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创造性。中华文化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复兴汉文化,再创圣贤辈出时代,才能够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东方永不倒下的文化巨人,这是现代社会数代中国文化人应肩负的使命。开创圣贤辈出时代,与上古文明实现对接,就需要在思想、哲学、文化等方面跨越孔子与老子这两个圣人,跨越这两座文化高峰。首先要敢于与他们站齐,与他们并立,有这- 3 -样的胆量与气魄,有等高的学识与成就,并且能够高于他们,才能够跨跃他们。西方一代一代文化圣贤,都这么做,才创造并保持了文艺复兴以来思想、哲学、文化上的不断进步。中国圣人已经断代了两千年,要再出圣人,就需要付出出更大的努力。二、老子留下一部五干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了圣人,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哲学、文化研究成果。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所知。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 ,唯有一部易经 。老子读过吗?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隐隐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的一些道理相同,但明显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的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我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 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 ,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方法中的一部分和内容上的一部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名为万物之始"等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和萃、咸、困、大过、随、革、夬 15 个卦的内容, 道德经的内容部分只讲了易经中的这 15 个卦,其内容都可以详详细细对照出来。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是一部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为孔子以前的政治历史资料。我们不取孔子的政治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已形成中国两千年的卦建社会体制。真正能够代表孔子的学术思想与哲学、文化研究成果的是四书五经中的易经 ,是易经中的易传部分,是诗经 。先谈诗经 。相传诗有三千多首,被孔子删剩三百零几首。三千多首,那才是孔子以前诗的全貌,删剩的三百首,不能代表那以前的诗的全貌,甚至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上,都不能代表。商、周时期的作品能够凭手工抄写流传到孔子时代,说明三千多首诗已具有流传价值,况且一个删字,被删掉两千多首,可能某些方面的内容被全部删掉,可能留下的三百多首也已被删改过。孔子死后,两千年间,再未发现其余诗篇,要么相传不实,要么被孔子全部销毁,若如此,孔子是文化圣人还是文化罪人,就另该评判。孔子是一位特重政治思想的人,他删诗应该说是近似于一位政治家删诗。 诗经三百首之后,有没有改变诗歌的方向、文学的方向甚至本质,都大有疑问。应该说诗三百首,只代表孔子的个人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孔子研究易经是很有成就的。圣人述而不作, 易经中的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可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其体悟与认知是渊博宏大的,又是深刻精微的。相传伏羲创造八卦。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演易。周公曾经为易经卦撰写爻辞。相传炎帝、皇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经中有关卦象发明网、船只、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等。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 4 -就是研究易经 ,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部易经即是上古历代圣贤取得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主要学术材料,并由此确立易经是中国文化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并且是唯一源头!不演易,中国就不会出圣人,就不会出思想、哲学、文化学术成果,就很难有思想、哲学、文化复兴。但是,孔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老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周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商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知识封闭或者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意识。历代不留下演易方法,是坏事也是好事,坏的方面很多,好的方面很少。单就好的方面讲,可以使欲演易者必须自己去拿出方法,必须自己去亲手演易,否则终不知易经的宏博深奥与微细缜密。可悲的是自孔子死后两千年间中国没有演易人。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孔子更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两千年间,万千儒士,只许朝拜,不可超越。千万部研究易经的著作,一概是注解再注解,你注解过来,我再注解过去,一概是炒剩饭。又怎能出现演易人?又怎能出圣人?王弼以道家思想解易,得意忘象,离易经走得更远。邵庸掺杂象数解易,对于正统儒学来说有点越轨,却略见成就。以儒家为代表的易学为易理派。后代儒士以为孔子未曾谈象数,只谈易理,也就只敢谈易理,不敢谈象数。不知孔子若不实践象数,又怎么演易?若不演易,怎能推得出乾坤道理?到了朱熹,在易经中附上了蓍草筮法。蓍草筮法与六爻课属于同类性质。从由原来繁杂的蓍草筮法到简化为三颗铜钱,都离不开神谋鬼谋,祈求神灵以增大铜钱落地的偶然率。只有偶然性缺少必然性是两种方法的根本缺陷。也就不可能是易经的本来方法,也就根本不是演易方法。以道家为代表的易学为象数派,其主要实践在于性命修炼。以江湖派为代表的易学为术数派,其主要用于占卜并以此谋生。道家易学与江湖易学的共同特点是以易起卦后就抛开易学,重用五行、干支、六兽、六亲之类。如同是六爻课,易理派起卦后仍以卦象卦理解卦,术数派则在起卦后装五行,看五行生克,装干支,看干支衰旺休囚等,其实已是挂羊头卖狗肉。至于江湖上的八字推命、紫微斗数等已完全是易外术数,另外一类术数。一部易经原本无一字提到五行。在四书·洪范中,周武王见箕子,也明显将五行、八卦等划分为不同的范畴。自战国末期邹衍至汉代京房等人把五行术数硬塞入易经术数,并取代了易经术数后,易理派攻击术数派搞的不是正宗易学,术数派攻击易理派不知术数。其实,易理派固然不知易数,术数派的术数也不是易经术数。 易经原本象数理一体,又体用合一,如一只完整的葫芦。这只葫芦被分成了瓢,一瓢为易理,- 5 -一瓢为象数,已有用无体。作为象数的那只瓢又丢失了,没有传下来,于是人们用金木水火土做成一只瓢,这是五行的瓢,不是原来易经的瓢。即便象宋明理学,有二瓢合一、体用合一试图演易的愿望,终究合不起来,成为一场空谈。乃至清代易学又弃宋从汉,弃理从数,要恢复汉代易学。新时期以后,易学恢复,易理派与术数派同时恢复。易理派大多是人文界名流,大学哲学教

注意事项

本文(先天易学.张延生)为本站会员(牛叉)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分享当前资源【先天易学.张延生】到朋友圈,您即可以免费下载此资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二维码
操作提示:任选上面一个二维码,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选择的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