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宁古五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14页1、高三语文第 1 页 共 10 页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考考试试时时间间:150 分分钟钟试试卷卷总总分分:150 分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一一、文文言言基基础础(共共 1 18 8 分分,每每小小题题 2 2 分分)1 1.下下列列加加点点词词语语的的解解释释完完全全正正确确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被)遂见用于小邑(被)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都)戍卒叫,函谷举(拔、攻占)C.当此之时(应当)僻不当道者(面对)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仿效)信者效其忠(献出)2 2.下下列列句句子子中中加加点点词词不不全全是是古古今今异异义义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幼稚盈室则告诉不许B.役聪明之耳目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抚孤松而盘桓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童子六七人3 3.下下列列对对加加点点词词语语的的活活用用类类型型归归类类正正确确的的一一
2、项项是是()(2 2 分分)顺流而东六王毕,四海一见贤思齐焉事不目见耳闻函梁君臣之首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也倚南窗以寄傲非有能硕茂之臣具表以闻A.B.C.D.4 4.下下列列加加点点词词语语的的意意义义和和用用法法都都相相同同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因利乘便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且何谓阁子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若使烛之武见秦君5 5.下下列列各各句句句句式式不不相相同同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高三语文第 2 页 共 10 页B.石之铿然有声者凌万顷之茫然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渺渺兮余怀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仁以为己任6 6.下下列列选选项项正正确确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与“计将安出”的“安”含义相同。B.“而耻学于师”(师说)与“不耻下问”的“耻”字含义不同。C.“始速祸焉”(六国论)与“不速之客”的含义不同。D.“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与“不名一钱”的含义相同。7 7.下下
3、列列句句子子选选项项正正确确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与“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的“焉”字的用法相同。B.“人而不仁,如礼何?”(十二章)与“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的“而”字用法不同。C.“金就砺则利”(劝学)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的“金”字用法不同。D.“小学而大遗”(劝学)与“舟人大恐”(石钟山记)的“大”用法相同。8 8.下下列列句句子子翻翻译译正正确确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货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不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而厌恶。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多出力。B.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译: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的缘故啊。而鄙陋的人于是用斧头敲打山石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认为得到了它的真实。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译: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居住在这里。这个老婆婆是已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哺育过父亲和我两代人,我的妈妈对她很好。D.夫在殷忧,
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译: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他们)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他们)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9 9.下下列列对对课课文文涉涉及及到到的的文文化化常常识识的的解解说说正正确确的的一一项项是是()(2 2 分分)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古人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尊辈或平辈称字。高三语文第 3 页 共 10 页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牢,祭祀用的牲畜。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运)“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老而无子;独,幼而无父。D.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登泰山记)“戊申晦”是用天干地支纪日的戊申日的月底这一天。“五鼓”是指五更。旧时的计时法,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三小时。二二、现现代代文文文文本本阅阅读读(1 18 8 分分)阅阅读读下下面面的的文文字字,完完成成 1 15 5 题题。材材料料一一: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这种见解,
5、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且提出各朝代气候变异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1)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 3-5。(2)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 1000 年、公元 400 年、1200 年和 1700 年;摆动范围为 1-2。(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 0.5-1。(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区域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如十七世纪的寒冷,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都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如西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宁古五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七彩****3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宁古五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