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校园(课堂)技术白皮书.docx
117页全面践行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世界大学城智慧校园(课堂)整体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目录一、前言 4二、现状及需求分析 6(一) 现状 6(二) 机遇 6(三) 需求分析 7三、WS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8(一) WS智慧校园的概念 8(二) WS智慧校园系统整体架构 8(三)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云空间 11(四) 教育资源云平台 14(五) 区域网校园系统组成: 20四、教学应用 28(一) 备课 28(二) 授课 28(三) 视频课堂 28(四) 空间课堂 29(五) 电子测评 30(六) 课堂魔方 30(七) 校园门户 31五、WS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 31(一) 方案解决教学过程实际问题 31(二) 设备集成化、智能化高 31(三) 投入少,按需购买,建设周期短 31(四) 资源共建共享,常用长新 31六、WORLDUC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 33 (一) WORLDUC智慧校园的概念………………………………………………………..32 (二) WORLDUC智慧校园系统整体架构……………………………….…………….33 (三) 教育资源云平台……………………………………………….………………………….34(四) Worlduc智慧校园私有云台………………………………………… ……………36七、教学应用………………………………………………………………………………………………….47(一)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47(二)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48(三) 远程同步课堂/网络教学研讨…………………………………………………….49(四)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50(五) 名师课堂大规模直播………………………………………………………………….51(六) 名优教师评选……………………………………………………………………………..52(七) 微格实训室…………………………………………………………………………………52八、 WORLDUC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54(一) 方案解决教学过程实际问题……………………………………..…….………..54(二) 设备集成化、智能化高…………………………………….………………………..54(三) 投入少,按需购买,建设周期短…………………….…………………………54(四) 资源共建共享,常用长新………………………….……………..……………….54九、成功案例…………………………………………………………………………………………………..55一、前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电视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副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体现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今明两年要把网络学习空间从目前的60万个提高到600万个,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努力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网络学习空间是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的前瞻性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形成新的教师研修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
各地要探索“政府规范指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2013年1月15日,国务院公布《“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教育领域的第一项就是“三通工程” 2013年2月25日,《教育部关于报送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 进度安排的紧急通知》要求: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与重要标志,已纳入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为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顺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各地必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责任,明确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并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确保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为此,请你单位迅速研究提出本地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2013、2014、2015 各年度的进度安排和考核指标(需明确提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每年完成的数量及达到的比例)2013年4月15日,在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工作专刊》第2期上,将湖南省教育厅王柯敏厅长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国教育系统号召全国学习湖南如何依托世界大学城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经验。
2013年4月28日,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专刊》第3期对“三通工程”的建设标准做出解答其中针对全国很多地方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认识问题指出:一些地方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为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概念的确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概念要进一步深化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 成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 系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 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要有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要使教师能依 托空间快捷地获取相应资源,以克服海量信息带来的寻找合适资源的困难这个平台还应该提供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资源的能力再次还应 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平台为各个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起到“资源超市”的 作用,以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
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学校的机构空间应能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应能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 教学活动的频率、 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应能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 设应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这样一个平台是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提升服务能力的,平 台的建设一定要贯彻“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提供、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因此,“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 教育部门来讲,主要是一个组织应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建设问题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提供并持续改进服务相信只要形成好的 机制,教育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应用上,广大师生真正应用起来,网络学习空间就会越做越好,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资源建 设要和空间建设与服务有机结合各省要组织开发本地化的资源,提供给各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要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资源建设机制,政府要做好资源建设的规划引导、评估推荐,逐步形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格局,充分调动企业和各类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世界大学城完全符合这份文件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标准建设要求基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标准,世界大学城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就是基于“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发为了全面践行“三通工程”,在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办公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校园卡标准化研究所的支持下,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功设计了“WSA智慧校园(课堂)整体解决方案”,全面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中提出的“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全国教育资源云平台”的目标WSA智慧校园(课堂)整体解决方案”由“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云空间”与“智能多媒体终端”、“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智能数字化探究学习”、“智能无线AP”等智慧融合而成,可实现从平台通道(云平台、云空间)、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教研、科研、教学、学习、服务、校企合作、家校互动、资源库等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工具),环境(网络基础、设备、教室等)、资源(优质资源、稀缺资源、专递资源、名校名师资源、多媒体多格式网络资源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沟通、办公、服务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为师生提供开放式数字化智能化教学环境,该方案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引领了一场深刻的空间教学革命。
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上,先进典型发言单位湖南省教育厅即依托此方案构建了全省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建共享世界大学城智慧校园(课堂)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学习全面深度融合”,做到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了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研发能力弱,维护管理难,服务能力差”的难题,促进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由信息化带动的这场教育革命已经在全国引爆!二、现状及需求分析(一)现状 1、教育信息化现状 (1)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实现全国性、全球化共享;(2)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硬件和系统维护消耗大,投入成本昂贵,数据难于共享,“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3)由于信息爆炸式增长,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仅通过“关键词”搜索技术解决不了搜索有效信息的问题;(4)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融合还很表面化,即便是条件好的地区,使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继续沿用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缺乏“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教互学习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备的现代化并没有带来教育学习观念、模式、效率的现代化。
2、大部分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1)老师难以获取同步的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助内容;学生无法自动获取与课程相关的更多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料;(2)单向教授,互动不足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分离,缺少交互;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对学生单向单一评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资源孤岛设备间互相分离,教室计算机,老师工作计算机,学生家里的计算机,互相分离,没有有效互联;课件资料,笔记,授课过程无法方便的共享分发;师生间,教师间,学生间不能实现跨区域、全国性、全球性交互; (4)教学设备功能单一,设备能力不足投影,电脑各部分功能孤立,只可作为显示,且显示效果易受光环境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