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讲 提高四冲程发动机充气效率.ppt
44页第三节 提高四冲程发动机 充气效率的措施,,一、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 二、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三、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 四、采用可变技术 五、采用增压技术,一、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节流阻力),汽油机:空气滤清器 节气门 进气管 进气道 进气门,柴油机:空气滤清器 进气管 进气道 进气门,气门座处流动损失最大,气门座处流通截面最小,截面变化大,,1.减小进气门处的流动阻力,1)增大进气门直径,,进气门流通面积,活塞顶面积,=,一般:,0.20~0.25,,, , (影响大), , , (影响小),一般:,,,2)增加气门数目,四气门,流通面积,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40%左右, , (可达30%),,,Me,be,,DOHC4气门发动机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进排气流通面积增大,流动阻力小,泵气损失小,有利于提高动力性 利于火花塞或喷油器布置在中央,有利于提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 利于改善混合气形成质量 ----压燃式发动机 提高经济性和降低排放 可减轻气门系统的运动零部件质量 ----适应高速运转要求,,缺点: 气门机构的零部件数目增加,使制造维修成本增加 增加了发动机的高度,需要大的安装空间。
3)适当增大气门升程,4)合理设计气门结构,阀顶过渡圆角R,R , ,R ,,流动阻力 ,,R应适中5)采取较小的S/D值,,2.减少进气管道阻力,1)进气道:,转弯半径R,,表面光洁,,,流动阻力,,,设计时还要考虑组织进气涡流进气道的开发必须依靠大量试验, 在专门的气道实验台上进行2)进气管:,表面光洁度,,流通面积,,沿程阻力,,转弯半径R,截面突变,,,截面形状 圆形 矩形 D形 流动阻力 小 大 中 底部蒸发 小 中 大,柴油机不存在底部蒸发问题, 故多采用流动阻力小的圆形进气管经常清洗,更换滤芯3)空气滤清器,通道面积,,除尘效果,,流动阻力,,,,二、减少对新鲜工质的加热 柴油机进、排气管分置于气缸两侧 三、减少排气系统的阻力 减小排气背压,降低噪声 四、合理选择配气相位 进气门迟闭角、气门重叠角 有较大影响,,1.进气门迟闭角的选择:,进气门迟闭角的作用:,利用气流惯性,气流惯性和发动机转速成正比,转速越高,进气门迟闭角,越大,对某一发动机转速,,最大的充气效率所对应的进气迟闭角,只有一个。
所以,高速发动机转速大,要获得好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进气迟闭角应大一些在保证排气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尽量晚开排气门,以加大膨胀比,提高热效率2.气门重叠角:,必要的燃烧室扫气、合适的排气温度气门重叠角大,缸内气体易倒流进气管,增压发动机气门叠开角应大一些3.排气门提前角的选择:,根据发动机的高速性能确定,4.配气相位的选择,1)充气效率高,以保证动力性能,2)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以保证降低热负荷,3)合适的排气温度,4)良好的充气效率特性, 以适应转矩特性的要求,5)较小的换气损失,以保证经济性,,进气迟闭角,——排气提前角,,气门叠开角,五、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1. 动态效应: 由于间歇进气而引起的进气管内的气体压力波动对充气效率的影响 进气管的直径、长度等参数都会改变压力波,因而适当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利用进气管压力波,以提高充气效率,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2. 压力波的基础知识:,压力波是可压缩弹性介质中“状态扰动”的传播 状态扰动指介质中压力、速度等状态参数的瞬间变化 压力波的传播速度=气体流速±该介质状态下的音速 密波(压缩波)指其所到之处使该处压力上升 疏波(膨胀波)指其所到之处使该处压力下降。
压力波在闭口端出现正反射,即波的性质和幅值完全不变;在开口端出现负反射,即波的性质相反,而幅值相同3.本循环压力波的动态效应(惯性效应),压力波的产生: 进气开始,活塞下行,造成缸内真空,产生负压波 压力波的传播: 此负压波向外传播到进气管口反射回正压波 有利的惯性效应: 此正压波若传播到进气门口时,正好进气门关闭前夕,提高进气压力,起到增压效果 惯性效应的合理利用:,4.上循环压力波的动态效应(波动效应),定义:上循环气门口的压力波动如果到本循环进气时仍未消失的话,将会对本循环进气产生直接的影响,称为上循环压力波的动态效应 有利的波动效应: 本循环进气时,正好上循环残余正压波到达,使进气终了压力提高,产生有利效果压力波的固有频率:,进气频率:,频率比:,,结论: 当q2=1、2、3…正整数时,负压波到达,产生不利影响 当q2=1.5、2.5…时,正压波到达,产生有利影响q2 一定,转速和管长度成反比,六、采用可变技术,从获得最大充气效率的角度出发,比较理想的配气系统应当要满足以下要求: 1)低速时,采用较小的气门叠开角以及较小的气门升程,防止出现缸内新鲜无量向道气系统的倒流,以便增加转矩,提高燃油经济性。
2)高速时,应具有最大的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以最大眼度地减小流动阻力.充分利用过后充气,提高充量系数,以满足动力性要求 3)配合以上变化,对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持续期也应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进气定时总之,理想的气门定时应当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显然,对于传统的凸轮挺杆气门机构,由于在工作中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控.包就难达到上述要求,因而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定义:随使用工况的变化而使发动机系统结构参数作相应变动的技术 意义:即能满足高速大负荷动力性,又能兼顾中低速、中小负荷的经济性,同时考虑低速扭矩特性可变进气管: 可变配气相位: 可变气门升程: 可变气门数: 可变配气相位及气门升程: 可变废气涡轮增压系统:,1.可变进气管,转速和管长度成反比,高转速、大功率配短粗进气管,低转速、大扭矩配长细进气管,,,,,,,2.可变进气谐振增压系统,3.三菱MIVEC,广本雅阁VTEC结构图,辅助进气摇臂,主进气摇臂,凸轮轴,中间进气摇臂,进气门,排气门,低转速时VTEC的工作原理,高转速时VTEC的工作原理,,,,,,,思考题,1怎样综合评定发动机配气定时的合理与否? 2 做出进气迟闭角分别为40º和60º时的充气效率曲线,标明和解释各参数,并分析转速变化对进气迟闭角的影响。
3 如何选择高速发动机和低速发动机的进气管长度? 4 如何选择进气压力波固有频率与发动机吸气频率之比,以利用进气动态效应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5 进气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有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