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教学论文 试论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的繁荣.doc
14页试论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的繁荣2008-07-04 20:56:15|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屯留县三中屯留县三中 吴晓娟吴晓娟 论文摘要: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商业是十分繁荣的货币的大量铸造和流通,庞大商人 阶层的积极商业活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同各国之间贸易的四通八达 是赵国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在战国时期这个大社会背景下,赵国统治者采用农商并重的 经济政策,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和多种多样的经济类型,都是赵国商业繁荣 的原因繁荣的商业对赵国社会各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关键词:赵国 商业 繁荣原因 社会影响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为中原强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中后期赵国的经济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赵国的商业十分繁荣,可作为战国商品经济发达的典型代表那么赵国的商业在战国时期的繁荣情况如何?原因何在?对赵 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论述一.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繁荣的表现(一)赵国已具有较为完备的货币制造和流通体系货币的大量铸造和广泛流通是赵国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战国时期,赵国已具有了较 完善的货币制度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赵国的货币铸造与其它诸国所铸相比是比较发 达的。
赵国的货币中,最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在社会上流通范围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是青铜货币考古发现中,赵国青铜货币铸币数量很大如“1963 年 4 月间,在山西阳高县天桥村发现战国货币 102 公斤,共 13000 枚,其中属于赵国的二十四种,韩国的三种,魏国的六种,燕国的两种,东周君一种[①]有统计说,“建国后出土的东周钱币见于正式报道的达七万枚,而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在赵国的阳高、原平、太原、祁县、交城及内蒙古等地共出土赵国货币约两万枚[②]由此可见,赵国的货币占了东周货币的近三分之一赵国不仅铸造货币数量多,其铸造货币的地方也是最多的,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战国时 期铸有地名的货币来看,韩国铸造货币的地方只有平阳、屯留、长子、高都、卢氏等;魏国有大梁、安邑、虞等 13 地;齐国大致只有即墨和莒等;燕国使用的只有襄平布相比而言,赵国铸造货币的地名多达几十处形成以邯郸为中心,全国各地分布铸币城市的局面 其中,邯郸的铸币向全国各地流通,而地方铸造的多在本地流通为了各地间及同各国之间交流的方便,赵国青铜货币样式多样其中,布币是赵国最 主要的货币形式这是继承晋国的货币形式大致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类。
正如学者所言:“赵国流行的货币有甘丹(邯郸)、同是、晋阳、大阴、阳邑、祁、蔺、离石、中都、武平、武安、安平、兹氏所铸的尖足布;有晋阳、蔺、离石的圆足布和安阳的方足布”[③]除布币外,赵国为了适应和邻国之间贸易的往来需要还铸有刀币和圜钱战国时期, 赵国与齐、燕的货币经济关系较密切,所以在赵都邯郸及主要大城市也铸造齐燕流行的刀币荀况曰“今云世而不然,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④]荀子是赵国人,可见赵为刀、布并行之国赵国刀币主要是邯郸刀,有地名的还有蔺、柏人,以‘化’(货)为单位,重量多在十克以上后来还铸有‘晋阳新化’‘晋阳化’等种,重量七克左右”[⑤]赵国铸行的刀币是晚于燕、齐两国的肖清先生认为“赵明刀是燕占齐后,赵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需要而铸造的”[⑥]刀币在赵国的铸造与流行正反映出赵国商业的繁荣另外,赵国西部地区也有圜钱流通,有“蔺”“离石”二种,圜钱铸造时间较晚,与秦钱风格类似,是受了秦国影响而铸造的赵国的货币体系除青铜铸币外,还有黄金在诸侯割据,征战不休的战国时期,需要 一个通行各地的流通货币,而黄金就是可以超越各国国界,通行于各地的货币黄金在赵 国的通行,标志着赵国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了赵国商业的发达。
据史料 记载,黄金在赵国主要流行于上层阶级,如国君赏赐、祝寿,政治贿赂,外交往来及军事 间谍活动与反间谍活动中此外,在赵国日常社会生活中,黄金也较广泛流通,人们相互估计家财,以“千金之家”“万金之家”相称人们用黄金买田置地,如赵括用“家藏金帛”,“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⑦]从黄金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人们心目中,黄金的地位是很高的从以上论述可见,战国时期的赵国已具有较为完善的货币铸造和流通体系并且,货 币被用作流通和贮藏手段,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商业交换的较高发展水平是赵国商业繁荣 的标志之一二)赵国拥有庞大的商人阶层,大商人云集,社会活动活跃战国时期,赵国商业领域的繁荣的另一个表现,是在赵国拥有一个庞大的商人阶层 商人是从事物资流通与商品交换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商业交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 商业发达的赵国,商人的社会活动是十分活跃的商业阶层可按拥有资本的多寡和经营规模的大小分为大商人、中等商人和小商小贩三类赵国的大商人比较云集,他们大都以冶铁致富,亦工亦商如“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与王者埒富”,[⑧]“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⑨]盐铁这一类产品,作为民众不能自给而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得到的生活必需品,需要耗资巨大,使用人力众多,但销售 市场十分广阔,大商人资本雄厚,有能力投资于冶铁业而可牟取暴利,才使郭纵可与王者的财富一比高下,而卓氏经几代经营,迁蜀后仍能“富至僮千人”,[⑩]郭纵、卓氏这样的大商人为工商合一的商人。
赵国另一名声名显赫的大商人吕不韦则属于商政合一的贵族商人他虽非赵人,但他的经商活动主要在赵国,故而我们将他放在这里论述据史料记载吕不韦在邯郸经商“贩贱卖贵,家累千金”[11]见秦孝文王之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认为“此奇货可居”[12]把异人作为他跻身政治的跳板,最终位至秦相有这些富商大贾在赵国的苦心经营,赵国的商品经济 必然活跃另外,赵国还存在着一大批所谓“贩夫贩妇”的小商小贩,他们虽然资金有限,拥有商品较少,但却也是赵国商人阶层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他们大都以交换自给自足的农副产品和家庭小手工业产品为主如《史记》中记载魏公子无忌避居赵国时,“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13]“卖浆家”当是以贩卖水为业的小业主这类小商小贩人数众多,在商品交换中有很大一部分商品是经他们流入消费者手中的他们虽获利微薄,却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正是因为赵国商业的繁荣,才给了私人工商业者宽阔的活动天地,而其积极的活动又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又是赵国商业发达的典型例证三)赵国商业城市规模扩大,经济繁荣赵都邯郸为战国时期规模较大的城市之一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的繁荣还表现为工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其具 体表现为:1、城市面积扩大。
赵都邯郸的城市规模很大,由大、小二城组成大城俗称大北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约 4800 米,东西约 3200 米;小城俗称赵王城,位于大北城西南,由 3 座更小的城组成,略成品字结构,总面积约 505 万平方米[14]据《考工记》所载我国古代“前朝后市”的城建原则可知,“大北城”应该是商业城区如此大面积的商业区招示着邯郸这个城市经济的繁荣2、人口更多的聚集人口量的多少在古代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战国时期特别是中期以后,城市人口增加幅度很大《战国策》曰“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多,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15]邯郸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当时有多少人口已无法确知但我们可以间接推出据史料载“临淄之中七万户”,[16]而考古发掘“临淄城由大小两城构成,大城周长 14 公里,小城周长 7 公里,”[17]邯郸城市布局相似于临淄,不亚于其规模,如果按每户五人计,总人口应不亚于三十万人况且邯郸的城市人口流动性大,除常住人口外,已有四方杂民来居, 如吕不韦本为阳翟大贾,却贾于邯郸人口大量聚集城市,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3、城市中从事生产活动的手工业者和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的增加。
邯郸的大北城就是重要的手工业区,据考古发现在大北城发掘的战国时期的遗址中,有炼铁作坊一处,烧 陶作坊五处,石器作坊一处可见在邯郸,当时独立经营的个体手工业者普遍存在了,而 城市中商人情况我们上文已有论述4、商业城市大量兴起从出土货币地名统计看,赵国大小城邑不下三十余座赵国除邯郸外,还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其中蔺、离石两城是赵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赵国重 要的铸币城市赵国著名的铸币城市还有武安、中阳、中都、安平它们的蓬勃发展可以 说是城市商业繁荣的集中体现赵都邯郸作为战国时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18]的“漳、河间一都会”,[19]在战国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推动下,其交换和中转的作用日益突显,商人在此往来穿梭,商品经其 流进流出,日益成为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商业中心之一同当时的临淄、定陶、温、轵等国 际性大都市齐名四)赵国同各国间的贸易四通八达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的繁荣不仅表现在赵国内各地间普遍的商品交换,更表现为赵国同各国之间贸易交流的活跃与广泛《史记》称温、轵一带的商人“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20]另外赵国还同齐国交换盐等物品赵国手工业发达,其手工产品特别是铁制品和奢侈品都远销各国赵国同各国间贸易的发达,我们还可以从考古资料中得到论证。
一方面,在赵国的旧境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他国货币如“在邯郸古城址内台附近曾发现一批燕明刀,”[21]山西原平武彦赵故地出土的 364 公斤刀币中,有燕明刀 1408 枚,魏平州尖足小布 345 枚,平周尖足小布 160 枚,另有货币类型不清的魏平州布 2 枚[22]另一方面,在其他国旧境内也发现了大量的赵国货币如“在燕境,北京朝阳门外呼家楼出土的货币中,有标有平阳、安阳、宅阳等地的赵国方足布;有标有武平、武安、晋阳等地的尖足布;还有邯郸刀 117 件[23]更值得注意的是“1930 年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宁远温阳里及江界吉多里,也发现赵国的货币[24]赵国的商业贸易竟远及朝鲜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货币的大部分是通过商业途径涌入的,作为贸易的媒介,一 国所铸的流通于本国的货币有很大一部分在他国流通,可充分说明赵国商业交换超出了人 为的政治界限同其他各国四通八达的贸易,是赵国商业繁荣的又一体现战国时期,赵国货币的广泛流通,商人的活跃,城市的繁华,贸易的扩大都说明当时 赵国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商业十分发达赵国商业如此繁荣除了生产力进步这一根本 原因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二、战国时期赵国商业繁荣的原因(一)赵国商业的繁荣受到战国时期国际背景的影响和国内政策的保证赵国商业的欣欣向荣同战国时期的时代大背景是不可分的。
正如傅筑夫先生所说“特别是到战国年间,随着经济的变化,引起社会的动荡,使旧的统治秩序陷于混乱,同时,所谓‘周室衰,礼法退’和‘嗜欲不制,僭差无极’的情况下,松弛了对末业的约束力量,从而工商业特别是商业有了相当长时间的自由发展[25]在战国这个剧烈变革和动荡时期,一些诸侯国的统治者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无法再拘泥于“工商食官”的传统中而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宽商政策以及各国间互通有无的社会需要,促使商品经济迅速扩展商业规模和商人地位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一 时期商业的勃兴是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赵国作为一大国,为了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使国家富起来为达到 此目的,赵国也同其他国家一样都重视农业发展,但是赵国经济生产并非单一农业模式, 而是采取农商并重的多种经济形式复合发展模式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同其他国家不同 的特征,商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纵览赵国君主的经济政策,无论怎么改革, 都没有看到抑商的实例在商业问题上,首先重视商人,广招外商并给商人的自由发展提 供较宽松的环境从吕不韦发迹邯郸、郭纵富比王侯可见商人在当时社会上享有较高地位 其次,政府对商业进行管理,当时邯郸设有市掾,甚至军官兼管市政,即军市等。
赵国统治者奉行的农商并重的经济政策,为赵国商业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在 其重视之下,广大士民纷纷以经商从贾为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