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3章 卤素练习.doc
88页第三章 卤 素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2010上海卷)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分析装置图,可知氨气和氯气接触时发生反应:4NH3+6Cl2=2NH4Cl+4HCl+N2,烧瓶中出现白烟,A对;不能出现红棕色气体,B错;该反应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对;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多余的有害气体,D对知识归纳:对某种元素来讲,其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此对同一种元素可以依据价态判断,一般来讲,价态越高时,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时,其还原性就越强;此题中氨气中的氮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2010四川理综卷)27.(16分)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
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碘是 (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 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试剂:淀粉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4)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 ,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
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答案:(1)紫黑色 升华(2) 有气泡产生(3)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变蓝如果不变蓝,说明无如果变蓝,说明有4)冷却结晶 干燥 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上的氢氧化钾等杂质解析:(1)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较容易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阴极区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电解氢氧化钾实质是电解水3)考查I-的检验此题借助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这一特性,要设法将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4)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考生对整个流程分析透彻2010上海卷)24.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 。
3)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50mg/kg制取加碘盐(含KIO3的食盐)1000kg,若庄Kl与Cl2反应制KIO3,至少需要消耗Cl2 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答案:1)I2+5Cl2+6H2O→2HIO3+10HCl;2)KI、I2;3)红棕、HBrO3>Cl2>HIO3;4)10.58解析:此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强弱的判断、化学计算知识分析反应从开始滴加少许氯水时,其将KI中的I元素氧化成碘单质;等CCl4层变紫色后,再滴加氯水时,其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分析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I元素的化合价从0→+5,升高5价,Cl元素的化合价从0→-1,降低1价,综合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配平出:I2+5Cl2+6H2O→2HIO3+10HCl;2)分析整个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都是I元素,还原剂为:KI和I2;3)KI换成KBr时,得到的是溴单质,则其在CCl4中呈红棕色;继续滴加氯水时,颜色不变,可知氯水不能将溴单质氧化成HBrO3,故其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BrO3>Cl2>HIO3;4)综合写出反应方程式:KI+3Cl2+3H2O=KIO3+6HCl,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按最小值计算时,1000kg加碘食盐中含碘20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换算成碘酸钾的质量为:33.70g,物质的量为:0.16mol,则需要消耗Cl2的体积为:(20g/127g.mol-1)×3×22.4L/mol=10.58L。
解法点拨: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基本定律,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在化学反应中,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任何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应遵守电荷或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即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必须相等;原子守恒(或称质量守恒),也就是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数一定等于得电子数,即得失电子数目保持守恒比如此题中我们就牢牢抓住了守恒,简化了计算过程,顺利解答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9全国卷Ⅱ13)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答案 B解析 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
2Fe2+ + Cl2 2Fe3+ + 2Cl-,2Br- + Cl2 Br2 + 2Cl-,2FeBr2 + 3Cl2 2FeCl3 + 2Br2 当x/a ≤0.5时,Cl2仅氧化Fe2+,故A项正确当x/a ≥1.5时,Fe2+和Br-合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2.(09天津卷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答案 B解析 A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C项,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 -,生成BaSO3,再加入HCl,则与溶液的NO3- 结合,相当于HNO3,则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故错;D项,加热时,FeCl3会水解,错。
3.(09江苏卷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B.用浓盐酸与反应制取少量氯气:C.向溶液中通入过量制: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反应生成: 答案 C解析 漂白粉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那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项错;实验室制取的原理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所以B项错;D项,在强碱溶液中,不可能生成,所以D错4.(09江苏卷1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某I2、、KI混合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H>0B.若温度为,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答案 BC解析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的浓度逐渐的减小,说明反应向逆方向移动,也就意味着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所以A项错;因为,,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向逆方向移动,即;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它要向A点移动,这时的浓度在增加,所以,C项正确;D项,从状态A到状态B,的浓度在减小,那么的浓度就在增加。
5. (09广东化学9)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氯水中:c(Cl2)=2[c()+c()+C(HClO)]B. 氯水中:c()>c()>c()>c()C. 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c()D. 溶液中:c答案 D解析 根据氯水中所含粒子的种类可知氯水中也含有氯气分子A设置了一个貌似物料守恒的式子而忽视了氯气分子的存在,故A错;根据Cl2+H2OHClO+H++Cl-,HCl完全电离 而HClO部分电离,可知正确的顺序c(H+)>c(Cl—)>c(ClO—)>c(OH—),B错;C项等物资的量的强碱与弱酸混合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c(),再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以判断c()>c(;D项比较简单6.(09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 OH- = H2OB.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 3H+ = Fe3+ + 3H2OC. 铜溶于稀硝酸:3Cu + 8H+ + 2NO3- = 3Cu2+ + 2 NO ↑+ 4H2OD. 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答案 C解析 A项中的氨水应写成分子式,B项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将S2O32-氧化成SO4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故D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