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大学生学业荒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docx
6页当代大学生学业荒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摘要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质量也遭受冲 击现在大学生厌学,甚至荒废学业现象越来越严重,也逐渐引起大家 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业荒废现象的调查研究,分析这种现象产 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消除的对策关键词 大学生 学业荒废 厌学引言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栋梁之才,肩负着实施科 教兴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以前在许多人的眼中,大学生是天 之骄子,是最优秀的人才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 快,大学生在校人数迅速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 势头但是,高校扩招带来的一个负效应,就是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 严重的厌学流行病,它正在严重地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甚至直 接影响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的学生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大 学,但是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课程积欠太多,学业荒废,最终连毕业 证也无法拿到,一无所获的离开学校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引起足够的重 视,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质量一、学业荒废现象形成原因分析大学生的学习阶段是学生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 心理正发生变化,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不健康因素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导致他们厌学,并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1、学习动力的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 市场的需求,有些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自我认知程度较低,特别是与 就业有关的专业倾向、个人兴趣等认知不足另外,对环境认知不足以 及心理素质较差,内在动力减弱引起的大学生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学习 积极性,是由于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所支撑,而当这种动力减弱时,其学 习积极性就会明显下降,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有调查显示,有41.1%的 学生选择学习是“为将来就业多赚钱”,21.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提高 自身素质”,2项共占了 62.2%[1]而面对毕业即“失业”、“尽管有较高 素质也未必有好的职业”的现实,这种原本很高的期望值遇到外部环境 负作用的反差,使其自尊心受到重挫,失落感油然而生,渐渐淡化了自 身的价值和成才需要,从而认同了“读书无用”的论调从这一理论可以 想象到作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历经了十几年寒窗,都对自己的未来抱 着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当发现现实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时,原本 应强化的自身成才和竞争意识,不但没有没到应有的强化,相反却违背 了自身正常的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学习动力逐渐减弱,学习积极性下降, 对自己的学习持放任态度。
2、 教育模式的不适应现在的大学生,多出生于七十年代末,八 十年代初,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 高的绝佳期.这些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舒适生活,他们的人生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在中学阶段学校老师以及 家长对学生管理都非常严格,学生的学习计划都由老师安排好,按部就 班进行学习,这样容易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 缺乏自我选择决断能力这些大学生在脱离父母以及老师的严格管理后 自控能力差,其自身的惰性导致他们懒得学习另一方面大学的管理模式跟中学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 和老师主要是从整体性进行指导,而具体课程的选择以及学习时间的安 排都需要学生自己制定,这样一些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能很好的 适应,一旦在学习中受到挫折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 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反应问责专业、 怨天尤人,缺少积极的进取意识他们不是认真总结分析,而是一味地 抱怨自己所学的专业,把自己的失败往往归因于外部,怨天尤人,于是 破罐子破摔,不仔细查找原因,不认真反省自我,丧失了积极进取的斗 志,从而错过了机会。
3、 对网络游戏的沉溺大学生上网本来是件好事,无可厚非学 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查找信息,获取广 泛的文化、生活、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但正是由于网络内容覆盖面广的 特性,对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导致学生极度迷恋,往往不知不觉 沉溺其中,欲罢不能,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果学生长期痴迷其 中,脱离社会现实,易导致孤僻、自私、冷漠的性格,对大学生的身心 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和威胁,同时导致学业荒废[2]特别是计算机系学 生,由于专业需要他们比其他专业同学更早的拥有计算机,有些同学把 持不住就很容易沉溺其中,有数据显示计算机系的不及格率远远高于同 一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其它专业,这也说明网络沉溺对学业有很大 的负面影响二)教育教学存在漏洞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 展,越来越多的学科都是相互交叉,而高校在逐年扩招过程中,都只是 在原有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未能很好地考虑到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 结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专业的结构性不 合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在一些专业课程相对落后;专业课程先后顺序设 置不合理;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 部分学生由于在对专业选择时对专业并不了解,进入专业学习后发现自 己对本专业没有兴趣或无法继续专业学习;甚至一些学生无法选择自己 喜欢的专业等等,这些专业设置和选择方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在 大学期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另外在教育模式上:专业课老师负责上课;教务老师负责管理成绩; 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导师管理相应班级;这种模式容易造 成老师在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管理方面的脱节,不利于老师对学生的 综合管理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化,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功能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整个社会教育 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国家取消大学生分配制度,实行大学 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模式;二方面社会贫富差距 逐渐加大,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给大学生带来了负 面影响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大学生会产生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 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偏激行为他们渴望成才,却又缺乏坚强的意志 力,他们期盼成功,却又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摇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和繁重的学业,由于价值观念与人生目标的种种迷失,他们采取了逃避 现实和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得过且过二、预防以及消除学业荒废现象的对策(一)强化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在美 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 有关的概念,指个体应对和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3]。
作为自我的一个 方面,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个体对自 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 我感受(Bandura,1986)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指个体对完成自身所拥有 的能力的评估,并且还包括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去 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之强弱与其经历成功与 失败的经验、观察别人所得的替代经验、个人对可能行为后果的想象、 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个人的生理状态、情绪等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通过影响和调节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强度,可增强他们对学业 完成的信心,促使他们加倍的努力学习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机遇与待遇之间的差距,保持自信 心、竞争心和平常心自信心即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分析 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自己的较高素质、良好形象和独具魅 力的人格征服用人单位;竞争心即要主动参与竞争,认真把握好每一次 机会,要敢于挑战,正视风险,不怕困难和挫折;平常心即不因成功而 洋洋得意、忘乎所以,不因失败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要始终保持乐 观向上、豁达开朗的心态引导大学生保持自信心、竞争心和平常心三 种心态,增强其抵御挫折的心理能力,注重其心理调节能力。
二) 做好学业规划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努力适应大学学习生 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学习自信心,并规划 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步骤:一是认识自我;二是了解社会;三是确立目标; 四是制定策略;五是评估修正大学的学习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也不应该是所有学生千篇 一律的教育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匹配的学习计划因此从 学生进入大学,应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未来进行规划,将职业规划渗 透到大学新生的生活学习中,当明确了目标后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 制定对应的学习和实践计划,让学生了解“为何去学,如何去学”确定努 力的方向,而不是盲目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三) 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有的同学没能正确的认识网络在学习生 活中的作用,不但没能利用网络促进自己的成长,反而因为过于沉溺于 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甚至发展到犯罪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 脆弱的心理素质,面对网络游戏,他们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来对 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大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制定本学院学生上网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原则上不允许大一新 生在寝室安装电脑以及网络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记本的普及 率越来越高,对笔记本的管理比在寝室安装电脑更困难。
这就要求学校 和家长紧密配合,及时准确将学院制定电脑的管理制度的初衷以及目的 向家长宣传,从源头上对电脑以及上网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学生上网时 的巡视与监控,对违反以上法律法规的学生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从技 术方面讲,编辑应用软件或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例如防火墙)对网络信 息资源进行过滤,最大限度地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在网络时代,高校应当积极面对网络的挑战,抓住机遇,牢牢占领 网络教育阵地,把握网络的特点,发挥它的优势,对大学生成才过程中 做到理论上指导,思想上启迪,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四) 建立更加合理的教育机制,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奥苏伯尔认为, 学校的首要工作就是向学生传授明确地显示了学科内容的稳定而有系 统的知识群,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 知识的主要方式各高校要从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及其要求出发,在专业设 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如何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过渡到社会型的人才, 提高学科专业结构对社会变革的适应力,让大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在完善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增设一些新兴课程, 改进传统课程,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安排课程以及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学生独立学习的倾向性,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情 绪体验,使学习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应该有的精神解放布 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的内在兴趣和发现的自 信因此要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地设计现代化教学程序,加强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教学的 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五) 家校联合,共同构筑学生成长坚实的思想教育“盟军”做 员以来在与跟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的家长存在一种错误的 观点,他们认为把孩子交学校就由学校以及老师对其负责,往往对孩子 在学校的情况特别是学业情况关注程度不够由于大学生生源是来自全 国各地要是采用中学中的开家长会的形式召集家长,这样操作可行性很 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班导师、员、教务老师和家长紧密联合,定 期将分别掌握的学生生活、思想、学习情况相互沟通,以便全方位的了 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不良苗头有统计显示,以现有的物价水平计算,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 要29万元人民币一般大学生花费占家庭收入的80%,有的贫困生全 家一年的收入都不够孩子一年的生活费。
成本意味着对于产出的期许, 在高额教育费用投入情况下,大学生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