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京城水系.docx
5页从现在还在使用的旧地名看,自古以来北京城的建设,就与天然或人工水系密切相关 根据地名学中的命名原则,水道是最明显也最容易得到公认的自然标志物这类街巷名称为 我们描绘出了北京水系的历史面貌从各种资料和观点中分析,对于北京水资源的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北京是多水的 城市,是一个“风水宝地”而另一种看法认为,北京自古缺水,或者说,北京的水资源是 “暴虐”的,因而有“苦海幽州”的称谓□□LU ~天然水系图据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韩朴的介绍,与 定河水系、莲花池水系和高梁(粱)河水系1区关系最密勺水系有三处,分别是永令0_ C电.永定河永定河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治水、湿水、漯水、桑乾河、清泉河、卢沟河、浑河、 小黄河、无定河等等,直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才被钦定为“永定河”它是北京 城的母亲河,也是一条不驯服的河流,历史上水患颇多,经常决口、改道,在北京平原上滚 过来又滚过去,到处留下些湖沼沟渠在商代以前,永定河出山以后的主河道是斜向东北方向,经过今天的昆明湖注入清河 大约在西周时候,主河道又移至今天的紫竹院一带,经过积水潭向东流,沿着坝河方向再折 向东南,注入北运河唐朝以后,永定河过卢沟桥后分为两支,一支仍走凉水河线,另一支 向南折再向东南流,后者逐渐成为永定河的主流。
莲花池莲花池水系包括莲花池与莲花河莲花池位于今日的广安门外,由于是在古代蓟城 的西侧,所以又被称为西湖莲花河古称洗马沟,从西湖向东流在辽代以前,曾经沿着城 外的西侧向南流,然后再沿着南城墙外向东流,向东南注入清泉河,也就是今日的永定河莲花池水系的水量很小,但是它们是金代以前(包括秦汉蓟城、隋唐幽州城、辽代南 京城和金代中都城),北京城的主要供水来源元代初年,忽必烈曾试图在中都的基础上,建造规模更宏大的大都城,但由于莲花池 水系不能满足需要,这才把大都的城址由莲花池水系向东北方向迁移到了高梁河水系高梁河高粱桥边的镇水兽高梁河,又称高梁水,金代称高良河,这条河早在北魏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 是古代永定河水系中的一个小水系高梁河发源于今日紫竹院湖面下的平地泉,经过今天的白石桥、高梁桥,从德胜门 水关入城,循着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向东南流,经过正阳门、鲜鱼口、红桥,经 龙潭湖西部,在贾家花园出城,继续东南流,过十八里店至马驹桥,注入永定河的一条故道, 大约相当于今天凉水河的河道高梁河水系虽然很小,但自元代以来一直贯穿于北京城的心脏地带它的上游是城 市供水的主渠道,到了下游就成了城市泄洪排污的干渠,同时,它也为城区内大大小小的湖 泊注入了生命之水。
人工河道图在这三条水系的基础上,旧北京的建设者们,为解决用水和运输的困难,开挖了许多 引水的河道,在北京城区,留下了许多人工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沟” “桥”名称金水河一一从玉泉山引水线路:玉泉山一太平桥一一北海——中南海金水河是引用玉泉山水,从今西直门南西水关入城,沿今赵登禹路流入太平桥大街 这段沟渠本是金代闸河旧引水渠,元朝利用它,将水引至太平桥大街后转向东南方,经西斜 街过甘石桥后转向东北方,经东斜街沿西皇城根北上,然后东转顺北皇城根经厂桥流至北海 入故宫这条金水河还有一个支流,是从灵境胡同向东直接入太液池,就是现在中南海中海 水域明代这条河道成了西城的排水沟,称为河槽明代河槽从西直门北西水关引高梁河 水入城,经旧引水渠沿赵登禹路南下,经太平桥大街到闹市口北面的沟头东折,流至下岗南 折,再经佟麟阁路南下流入南护城河清朝时管这条河槽叫大明濠,又称西沟沿后来,人们将今赵登禹路一段叫北沟沿, 称太平桥大街一段为南沟沿民国时期将明沟改为暗沟,变为大街由于这条河槽是偏西走向,并且有两处拐弯, 所以今天的赵登禹路和太平桥大街都向西偏斜在这条河道上有舍命桥、北大桥、马市桥、 厂桥、甘石桥、太平桥、象房桥。
现在桥虽然已为历史湮没,但有的却留下了名字,如厂桥 胡同、太平桥大街、太平桥东街、北大桥胡同(今改称大觉胡同)、灵境胡同西口的甘石桥 成为公共汽车站名通惠河——人工运输河线路:昌一昆明湖一积水潭元朝在北京建大都后,利用高梁河水系以东水西调补充水源,同时开凿了通惠河, 以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这两项大水利工程都是元初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设计的为了补充高梁河的水源,郭守敬从昌平白浮泉引水,由东向西沿山前修建了一条东 水西调水利工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浮引水工程,将水引入瓮山泊,也就是昆明湖,再 由昆明湖向东南,流入积水潭当时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是个大难题,南北大运河北端只到通州北京地区的地 势又是西北高东南低郭守敬设计了一条闸河,沿河建造了 24座水闸,通过上下闸的互相 启闭来调节水位,从而使货船可以由低向高行驶,直达积水潭码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通 惠河”与这条古人工运河有关的地名有:海子桥(亦称后门桥、万宁桥、地安桥)、东不 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骑河楼街、骑河楼南巷、骑 河楼北巷、银闸胡同、沙滩北街、沙滩后街和昌蒲河沿减水河 '人工排水河明初营建北京时,开凿了南海,同时挖了一条减水河,以确保中南海泄水通畅。
这条 减水河从中南海流出,经今北新华街流入南护城河由于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夏季汛期来临,南护城河经常暴涨,河水外溢 于是,开减水河以泄城中洪水共开凿了东、西两条减水河东边的一条由正阳门东护城河濠口,经北深沟、南深沟、草厂九条、薛家湾,在南北 桥湾与金口河旧渠相接,全长3里,故起此地名为三里河与这条河有关的街巷名称有:南 北深沟胡同、薛家湾胡同、北桥湾街、南桥湾街、河泊厂胡同、水道子胡同、三里河、南河 槽胡同、三转桥胡同西边的一条减水河由宣武门东护城河濠口,经海波寺、清厂潭(今前后青厂胡同)、章 家桥、虎坊桥、潘家河沿(今潘家胡同)、南下洼,直至草桥入凉水河明朝嘉靖年间修筑 了外城,在外城又开挖了南护城河,这两条减水河才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消失"井”地图北京不仅是河道纵横交错,地下水储量也相当丰富,井眼更是遍及街巷,以井命名的 胡同很多据粗略统计,清代北京的胡同有一半以上有井清代《京师坊巷志》说:东城南 小街东侧的几条胡同中,几乎每条胡同都有井老北京与井有关的地名,据统计有80多个 明清年间,直接叫“井儿胡同”的胡同就有十几条,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井眼的干涸,大 多改了称谓北京的井大都是浅井,而且水质不好。
京师水井多苦,而居人饮之,茗具三日不拭, 则满积水咸”旧时北京的住户都是预备三种水,苦水洗衣服、二性子水做饭、喝茶才用甜 水当时如果打出一口甜水井,被视为宝物,北京有一处“蜜罐胡同”,就是由于一口甜水 井而命名北京东城的王府井大街是最有名的带井字的地名了此外,以井眼取名的二眼井、三 眼井、四眼井;以水质取名的甜水井、苦水井;以井主姓氏命名的牟家井、赵家井、罗家井、 宣家井等等位于琉璃厂西街的琉璃巷,过去也是以井命名的,叫八角琉璃井明清时期有几处水井也曾驰名于京城内外:祈年井(又名甘泉井),在天坛的祈年殿神 厨院内,水味甘冽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正月间都要到祈年殿来“祭天”,当时神厨制作祭 品等等所用之水即从此井汲取蛰龙井,在先农坛原“观耕台”旁,即明代山川坛旧井每遇阴雨,井水上涨大铜井,在德胜门内积水潭以西此井外方内圆,井口四周镶有宽铜边,上书“铁平 章大铜井”六隶字相传此井水之甘冠于全城当年,宫廷所用之水平时皆由玉泉山运入城 内,但遇有阴雨,运水不便时,宫廷即用此井之水一井二水,据《燕京访古录》载:在朝阳门里延福宫对面有一井,此井分甘苦二味, 一半甘甜清冽,一半苦涩难饮这些著名的水井,随着时代的更替,如今大都无处可寻。
水域的变化除了水井干涸,许多明河变成了暗河,不少桥被拆毁或埋在地下外,现在还存在的水 域面积也明显减少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200多年前太平湖的湖水面积相当于一个宣 武公园面积,现在多变成了住家昔日积水潭是个码头,曾货船聚集,现在的积水潭显然无 法再承载这样的功能,可以想见其水面缩小的规模海淀在“淀”的前面又加了个“海”, 这与白洋淀在“淀”字前面加个“洋”字的意义一样,可以想象过去的水面是^很大的当然,也有许多变化是向好的方向转变,标志着城市的进步、水环境的改善比如西 长安街以南地势较低,过去每逢雨季便积水难泄因此,明代这里就有兵部洼、板桥、臭沟 胡同的地名今天只保留有受水河胡同,过去人们俗称臭水河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