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大洲地理特征..doc
24页各大洲地理特征作业: 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总结各大洲自然地理基本特征? 答: 要了解各大洲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七大洲指的是哪些洲及这七大洲在地球上的位置后,再进一步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了解并学习七大洲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 世界上的七大洲从大到小的循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那我依次介绍一下这七大洲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亚洲亚洲大陆地质构造复杂,山川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壮观,地下资源丰富各种走向的山脉,反映独特的构造体系,形成地形骨架各种类型的地形组成独特的结构,是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基础亚洲的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亚洲的地质地貌:亚洲的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和高原约占全州面积的75%,丘陵和海拔小于200米的半原仅占全州的25%有流水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和海岸地貌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特点: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400米)和辽阔的平原地貌则体现地形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性亚洲的气候:亚洲跨纬度广,跨热,温,寒三个热量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显著;面积大,距海远近差异大,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显著: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显著的特点就形成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及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文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复杂的气候从州内各地区气候特征的组合和州及各大陆气候特征的对比,反映出亚洲气候具有几个明显的特性,即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类型的复杂性其(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典型的季风性.由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布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增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广和类型复杂的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亚洲由于地处高纬度和高山,高原地区很广,寒冷气候在各大洲中比较突出;同时亚洲的亚热带范围也很广,且受地理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结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亚洲的亚热带气候自西向东又可区分出地中海气候,伊朗行气候,高山气候和季风型气候. 亚洲的水文: (一)河流:亚洲有许多大河具有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流域广大,水量丰富等特点。
受地形控制大河多由中部向四周辐射,分别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①注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源主要是雪水封冻期长有春汛,下游易泛滥中上游水力资源丰富.②注入太平洋的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湄南河等雨水是主要来源. ③注入印度洋的有: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阿拉伯江等印度洋以西的河流主要靠高山雪水补充水源④注入地中海的河流比较短小,流量冬季大,夏季小亚洲内流水系发达,主要的内流河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锡尔河、阿姆河 (二)湖泊湖泊众多,有不少世界名湖.里海: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37万平方公里)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1620米)死海:世界最低的湖泊 (—392米) 纳木错:世界最高的湖泊(4650米)亚洲径流量小(我国多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山地降水补给),多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大冬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从中间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亚洲的植被与土壤: 亚洲植被与土壤类型组成及分布规律直接受现代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广大完整的面积,起伏极端的地形,尤其是多种多样的气候,是亚洲具有多种多样植被和土壤类型的主导因素。
一) 亚洲土壤——植被组合分布的特点是:①发育最年轻、种类较简单的自然植被和土壤类型分布在亚洲北部;发育历史悠久、种类复杂的自然植被和土壤类型分布在亚洲南部;②北亚——中亚与 北亚——东亚——东南亚:植被与土壤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③东亚——中亚:从沿海至内陆,土壤与植被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④高山和高原的地区:土壤与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二) 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亚洲植被——土壤带的分布,基本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与更替图式一致,通常为11带①寒带苔原——冰沼土带②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带④亚热带常率阔叶林-——黄壤、红壤带⑤热带季风林——红壤及砖红壤性红壤带⑥热带雨林——砖红壤带⑦温带草原——黑钙土、栗钙土带⑧温带荒漠——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带⑨热带和亚热带荒漠——荒漠土带⑩亚热带硬叶常绿林——褐色土带⑾高山植被土壤带 根据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影响,可将亚洲划为6大自然地理区,即北亚大区、东亚大区、东南亚大区、南亚大区、西南亚大区和中亚大区七.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 亚洲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大陆,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历经几千年的辛勤劳动,开发了这块辽阔富饶的土地,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 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非洲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非洲地质地貌特征: 非洲的纬度位置:东半球的西部;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与陆上分界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东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裂谷带,长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连串狭长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广大的刚果盆地,原为广阔的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气候特点:非洲气候在分布状态上呈现出以(赤道为轴)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气候炎热干燥其原因是: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两部分所跨纬度大致相等和非洲所跨气压带,风带也大致南北对称所决定的另外与地形上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大陆,缺少高大山地之阻挡,气候的垂直变化小,使非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变化不大,地带性比较明显等也有关系气候炎热干燥是因为热带雨林气候面积较小,主要位于刚果河流域,面积较小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大陆的南北边缘,面积较小夏季炎热而干旱,冬季温暖而湿润面积较大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位于撒哈拉大沙漠和西南角狭长地带而撒哈拉沙漠占非洲总面积的1/4,全年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总之,全非洲纬度低,气温高;干燥地区广,常年湿润地区面积小非洲的水文特点: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1)非洲的河网分布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也具有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南北纬10°之间降雨量丰富,河网密度最大在其南北两侧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类型区内,降雨量较赤道两侧地区少,但河网仍然比较稠密再向南、北,到了热带干旱气候类型区内,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河网非常稀疏再向南、北,在地中海气候区内雨水又渐增加,出现了一些河流或时令河 (2)许多块状高地或宽广盆地是河流的辐散中心或辐聚中心东非高原是最大的辐散中心,其次是西非富塔贾隆高原,与其类似的还有喀麦隆高原、包奇高原比耶高原和马塔贝莱高原等可以说凡是雨水较多的高原都是河流辐散中心,内陆盆地都是辐聚中心 (3)非洲河流主要分属于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四大水系 (4)非洲湖泊众多,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非大裂谷及其两侧,多属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于裂谷线上,如坦噶尼喀湖另一类湖泊是凹陷胡,以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最为著名非洲的土壤和植被特点:非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分布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其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热带稀疏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硬叶等根据其分布特征,非洲主要有以下4种景观类型: (1) 热带雨林——砖红壤类型区分布范围与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一致非洲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成分异常丰富,但优势种不突出,结构复杂,层次众多,树冠稠密郁闭,植物终年常绿,无季相变化动物以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等为最多动物都是全年活动,没有冬眠、夏眠及季节性迁移现象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的条件下,发育着热带砖红壤等土类 (2)热带草原——红壤、红褐土类型区分布范围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基本一致,从北、南、东三面呈马蹄形包围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萨瓦纳是这里典型的生物群落由于草本植物的生产量较高以及草原面积广阔,这里有大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如斑马、长颈鹿、非洲狮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土壤中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集聚,便形成了红壤、红褐土等土类 (3)热带荒漠——荒漠土类型区分布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终年干燥少雨植被贫乏,植物种类稀疏,覆盖度很低,有大片无植物的沙漠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为主动物主要是昆虫、爬行动物、啮齿类和一些鸟类。
在干燥少雨、植物稀少的条件下,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了荒漠土类 (4) 亚热带森林——褐色土类型区分布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南非西南端,在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许多旱生特征明显的硬叶林和常绿灌丛动物主要有北非蛮羊、无尾猿,哺乳动物还有狐、熊、跳鼠等,鸟类以兀鹰为代表在地中海式气候和植被的环境下,发育着褐色土类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西非通常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