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研究.docx
12页湖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研究 低碳交通(Low Carbon Transport)是指在交通出行的各个环节全面关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通过对运输结构和运输效率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总量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理论角度分析,低碳交通问题的研究应包括从交通设施投资、建设到运输使用和维护、改造整个过程的碳排放问题,不过,交通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基本决定了交通过程的碳排放,因此,本文不涉及不同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和碳减排问题,只考虑交通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重点是完成运输活动的各种运输工具直接耗能和低碳化问题一 湖南交通发展现状和低碳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湖南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1.公路运输体系发展现状目前,湖南境内有三条国道主干线:北京至珠海(G030)、上海至瑞丽(G065)、衡阳至昆明(G075),七条国道:G106、G107、G207、G209、G319、G320、G322,和64条省道其中,G106、G107、G207、G209线从北到南纵贯湖南东、中、西部,G319、G320、G322线由东至西横穿湖南北、中、东南部,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长沙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脉络,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公路交通网络。
截至2009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9140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4817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10545公里)[1]2.铁路运输体系发展现状湖南省的铁路网较为发达,有京广、浙赣、湘桂、湘黔、枝柳五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地区基本有铁路通达2008年湖南省铁路营业里程2795公里,其中复线里程1246公里,占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的44.57%;电气化线路里程1541公里,占全省铁路营业里程的55.13%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长沙站正式运营,成为湖南与外省快速连接的新通道3.水路运输体系发展现状湖南省境内河流密布,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全省现有通航河流373条,航道总里程11398公里,居全国第3位水运网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及其主要支流为脉络,向东、南、西三面辐射分布,延伸至省内腹地,以城陵矶为起点,外联长江,3000~5000吨级驳船可通江达海黄金水道湘江干流全长969公里,由广西全州斗牛岭流入湖南,湖南境内773公里,是长江水系第五大支流,自南向北流经湖南的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濠河口注入洞庭湖,汇合沅水、资水、澧水等河流,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是湖南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
4.航空运输体系发展现状湖南已建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常德桃花源、永州零陵、怀化芷江5个机场其中,黄花国际机场是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之一,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航空港在此发出的70多条航线,连接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50多个国内、国外城市2009年,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居中部六省首位,在全国机场排名第11位张家界荷花机场已开通航线48条5.管道运输体系发展现状湖南管道运输包括管道天然气输送和管道成品油输送其中天然气输送体系为国家西气东送工程忠武输气管道潜湘支线,从湖北潜江至湘潭,全长340.5公里,在湖南的线路长达214公里目前,中石油正在规划建设一条由湘赣支线到湖南湘潭的一条天然气支线成品油管道工程系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该工程是我国“北油南调”的一条重要能源动脉,管道干线西起甘肃兰州,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共60多个县(市),终点为湖南长沙二)湖南低碳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大运量交通方式发展滞后,综合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公路运输是湖南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其中货运量占比为86.59%(2009年值,下同),货物周转量为49.65%,客运量为94.46%,旅客周转量为45.22%。
由于公路运输的能耗(每千吨公里耗标准燃料)远远高于铁路和水路,这使得湖南交通能耗水平相对较高而与此同时,湖南绝大部分既有铁路线路能力已经饱和或接近饱和,既有铁路网规模总量明显不足,铁路网分布也不均衡,铁路运量大、能耗小的优势缺少铁路设施支撑条件如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武广段是全国最为繁忙的一条铁路多数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超过85%,其中株洲至衡阳段超过100%,已呈严重超饱和状态内河航运发展也较为缓慢,通江达海的自然优势和水上运输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在公路、水路和铁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主干网与主干网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综合运输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尚未充分显现2.交通设施节能水平较低铁路货运站场、县级水运码头、欠发达地区公路和桥梁设施老旧、损毁现象较为严重,局部路段交通拥挤较为严重,绕行等不合理运输现象多有发生内河高等级航道偏少,通航河流上的碍航闸坝较多,并有上升趋势,致使航道严重不畅,水运优势不能发挥通航河流乱采滥挖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在航道上采挖砂石,影响航道畅通及安全航行,部分航段失养、失管这不仅妨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能耗水平3.运输工具能耗较高水路运输船舶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中小型水运企业超龄船舶比重较高。
营运车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大马力低油耗的柴油车数量不足汽车甩挂运输发展滞后,中小型企业很难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政府推行节能难度较大4.替代性低碳能源利用极少柴油和汽油是湖南省公路和水上运输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部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也使用天然气,但比重较小柴油车比例的提高和天然气的使用,使得公路运输业的能耗与污染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发展仍然较为缓慢二 发展低碳交通的一般途径分析一般地,减少交通碳排放总量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二是使用替代能源但在现实中,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无大规模替代能源出现前,化石能源使用量难以从根本上减少,因此,发展低碳交通的首要手段是节能,其次才是使用替代能源并且,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目前交通节能还有很大潜力譬如,应用智能交通技术可达到节能25%~50%的水平同时节能的领域可覆盖到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其降碳潜力更是可观当然,加强电动车、生物质能汽车等替代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和商用化从战略上而言也是必需的在这样一个认识前提下,可对影响城市群交通低碳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一)运输方式因素不同的运输方式在能耗水平、运行速度、运输能力、平均运距、运输成本、投资规模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也适应于不同区域的交通流量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决定本地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表1列出了五种主要的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情况表1 不同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由表1可知,在不考虑交通流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发展大运量的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在自然条件允许时)是发展低碳交通的最优选择而对于油、气等适合于管道运输的货物,管道运输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二)交通工具和设施因素交通运输的载体是交通工具和设施对于公路运输而言,公路条件是影响交通能耗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高等级公路运输比低等级公路运输节能目前我国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油耗要比在普通公路上行驶节约20%以上不过,高等级公路会刺激车辆的运行,使运量加大,所以总体能耗仍在加大车辆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方式也对交通能耗有重要影响,如拖挂车运输比单车运输平均降低油耗30%左右此外,交通量也影响公路运输能耗水平,通常交通量大的混合交通要比交通量小的非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能耗要大对于水运而言,航道技术等级、船舶运力结构、船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在用船舶技术状况等条件是影响能耗水平的重要因素,如通过使用新型船舶来调整内河船队运力结构可节能28%左右对于港口而言,港口布局、码头类型结构、码头吨位结构等都影响港口能耗水平,如应用门机电控变频改造技术可节能14%~40%。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同的能源具有不同的效率,因此也影响到区域交通的节能水平,如采用柴油机的车辆比汽油车要节能15%左右在码头通过“油改电”来调整能源结构可达到40%~60%的节能效果,推广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可在部分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四)管理因素交通运输管理对交通低碳化影响很大,尤其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大大减少由车辆的空车回放、绕行、道路交通拥挤、营运车辆超期服役等因素增加的能源消耗量研究表明,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1%~5%可节能3%~15%,通过管理手段来缓解道路交通拥挤可节能7%~10%五)城市规模结构和工作距离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城区功能区结构对低碳交通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可知,发展低碳交通可以包括如下八个途径:一是发展铁路、水运、轻轨等大运量交通方式,并有机衔接各交通方式二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如发展高等级公路运输,提高公路等级,提高路面铺装率;改进交通信号,建立单行线网络,拓宽交叉路口,平交路口改立交路口等三是优化交通运力结构,包括发展公共电车、适当发展柴油车、加快淘汰超使用年限汽车船舶等四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加强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减轻车辆自重、减少行驶阻力(子午线轮胎、流线型车身等)、改进变速箱和传动系。
五是使用替代燃料,包括:开发使用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用乙醇、裂解油、碱性植物油等生物质液体清洁燃料直接代替汽油、柴油等动力燃料;在汽油中加入10%的酒精六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立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体系七是加强节能降碳管理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改进运输组织、加强运输管理,对个人用车进行适当调节,鼓励选择节能的交通方式八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包括:发展卫星城市、回归原有的住宅区与工作区相邻的单位建设模式,加强工业园区周边住宅建设等三 湖南低碳交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构建节能环保、促进公平、可持续的综合性交通体系为目标,以大运量、高效、低耗、低污染交通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为建设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机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大力优化运输方式结构,构建区际低碳化综合交通体系;积极发展集自行车、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等为一体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构建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营运机车、车辆、船舶结构优化,积极推广燃油节约技术,提高运力结构节能降碳水平;推进运输车辆的柴油化进程,积极推广替代能源和“油改电”,大力优化运输能源消费结构;以节能型公路、港口、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低碳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际低碳化交通建设合作协调机制和低碳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低碳化管理水平;构建“一核多点”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工作与居住一体化的城区布局结构,挖掘城市和城区空间布局降碳潜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低碳交通出行行为,加快构建低碳交通乘用生活模式。
二)发展原则低碳交通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交通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在考虑交通运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时,还必须考虑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其他类型的污染因此,低碳交通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原则,(2)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3)社会公平发展原则,(4)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原则三)发展目标依据国家总体要求,立足湖南经济发展能力和交通行业实际,结合交通发展中长期规划、交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挖潜等方面发展变化趋势和初步预计的低碳发展潜力,确定2015年和2020年湖南低碳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