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道家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智慧研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10205798
  • 上传时间:2021-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家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智慧研究麻涌中学 莫敏烽【摘要】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只注重对儒家学说中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研究,而忽视了道家哲 学之中同样拥有高深的教冇智慧尽管道家有“文化堕落论”、“绝圣弃智”论等为现世所诟 病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其所包含的相当一部分对当今教育有所启发的教育儈 慧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不言Z教”和“致虚极,守 静笃”这三个观点入手对道家哲学视野的教育智慧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道家思想 教冇智慧 道法自然不言之教 致虚极,守静笃教育改革家魏卩生说,所谓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都可以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找到起 源确实,在中华上下五T年的塊丽文化宝库Z中蕴含着许多照耀后世、给人启辿的教育思 想,我们当下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进行了 一次乂一次,其实也不过是对这些文化瑰宝的传 承与发展而其中对当代教育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后世人关注的可数儒家儒家在历代封建 王朝中被奉为正统,即使到当代依然备受推崇,对英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可谓多不胜数, 而提侣“白然”“无为”的道家却始终未获得同等地位的重视,久而久之,便有不少人以为 道家与教育并不和关,甚至认为道家是“反教育、反道徳、反文化”的。

      而事实上,道家同 样蕴藏着不逊色于儒家学说的“人智慧”在进行新课标改革的今大,再读老庄具有更为深 刻的现实意义以下将结合具体的教冇实践,浅析道家视野中的教冇智慧一•“道法自然”,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其个性自然发展的教学特点“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 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人类必须遵循这一特性,“以 辅万物Z口然而不敢为在这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顺 应时势,而不主观妄为,才能获得成功,这点映到教冇上来,其实就是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 以占然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待H我,做到以人为本在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规范”、“绩效”,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 冇违了“道法自然”的规律近年來,我国教育更关注学生的自然健康成长,以语文的新课 程标准为例,具中第二大点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第二小点提到耍“促进学牛均衡而有个性地 发展”,以及第三小点中的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构开放、有序的 语文课程“,这些都符合道家所提们的“道法自然”另外,全国多个高中在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口 1998 年以來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出“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模式的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

      他们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差 异,促进人的全而发展”的认识,对学纶的课堂学习评价先后提出了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 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敢问,敢 说,敢爬黑板(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等标准,由此改革教学模式, 逐步完善为“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口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冃标(H标由师生 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纟fl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以实现他们 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住的发展,--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住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迄今为止,传统教育还以其强大的惯性在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教育改革的力度和 步伐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故重温道家所提出的顺应规律、顺应时势的思想,冇助于 我们从思想上更自觉地顺应时势,认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而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发展 的规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承担起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 各种人才二•“行不言之教”,体现了潜移默化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道徳经》里面多次提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圣人居无为之事,行 不言Z教”等观点,可见老子对“不言Z教的重视”。

      站在如今的教学管理模式看“不言之 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得启示首先在班级管理或课堂管理方面,“不言之教”强调的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 良好行为为人们树立标范,通过身教來体现教育耍求,使被教育者得到启示,在潜移默化中 将教冇内容传输给受教冇者,正如《道徳经》第五十七章提到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教育者应该用“无为”、“好静”、“无欲”等实际行动产生 着道徳示范和道徳导向的作用,从而唤起受教育者的道徳悄感,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或行为 向好的方面转化,在道德实践中,将教育内容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如果每次上课铃响 了好久老师才姗姗來迟,他的学牛从此就会觉得迟到没什么人不了,以后当他要责备迟到的 学生吋只能看到他们对他的话置若罔闻嗤之以鼻;学生在烈日底下做课间操做得满身是汗, 转头看见督促他们做操情况的班主任远远躲到树荫下乘凉,从此他们也懂得了练精学懒;面 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木,科任老师为了早点完成任务回家休息而随便打个勾应付了事,学生下 次便会用同样的态度來対待你的作业和反,如果教师每次评讲试卷的时候,先自己认真的 做一遍,并H细心地将答案写在试卷上并有意无意的展示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规范答卷, 试题岀错了怎么修改等等,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模仿教师坚持纠错,错题现象自然会减少;教 师如果上课能坚持脱离教本,或者冇意无意大段大段地背出教材中的内容,以自身的知识和 能力感染学生,学生就会敬重并模仿教师,这吋你再趁机给学生讲积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 学会积累,学牛好的习惯养成就会水到渠成了,你的课堂气氛和效果就基本上不用你操心了。

      青少年的模仿能力较强,而教师是与青少年接触最频繁的人,一举手一投足他们都会模仿,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肓接影响着学生俗话常说“言传身教”,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身 教更重于言传,这其实就是道家“不言之教”的观点只有“行不言之教”,才能达到“无 为而无不为”的冃的其次是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我们也应该“行不言Z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注 重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教师釆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缺少了对 学生思考的启发;课后学生问问题,老师也总是非常尽职地有问必答,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进 行独立思考;作业的考查也同样侧重于对课堂内容的死记便背而缺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氏 此以往,学生便成了被动的接收者,尽管他们被灌输了丰富的知识,但是难以内化为口身的 能力,•其学习积极性也大大被挫伤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主要是教师过于“尽心尽责”,不 留给学牛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的“保姆式”教学或许能够应付应试教育的需求,但却大人 不利于学牛的成长要真正培养起学纶的能力,我们应该“行不言之教”,尽量把活动的主 导权还给学生木人曾经参与过一次优秀课展示,课堂所采用的“10+35”模式正是“行不 言之教”的最好体现。

      这是一节语文课,课文是新闻类的文章,在上课前一个晚上学生已经 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因此教师在上课的开头并不是啰嗦的导入语,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用 2分钟的时间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几简单地为学生扫除了一些 新闻的知识点然示教师用1分钟的时间点明木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Z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比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接下 来的10分钟吋间教师把印好的六则不同类型的新近发生的事件较为零散的信息分別分给六 组学生,要求各小组分钟合作,把这些信息整个撰写成一份新闻稿紧接着又用25分钟的 时间,让六个小纽各派出一名“新闻播音员”展示成果,每名“播音员”展示完毕后,都会 冇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分析,例如哪里信息点遗漏了,哪里不符合新闻稿的要求,读稿时 的咅调表情如何等,最后教师用7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 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整节课,教师参与的时间大概10分钟左 右,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来完成,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展示和互相点评看出学生通过这节课对 新闻的知识点已经基木消化这样一节课下来虽然老师讲的少了,但学生却更好的消化了内 容,这样以学住为主体的课堂正是对“不言之教”的最好阐释。

      三•“致虚极,守静笃”,提示我们应重视阅读,注意内心的修养“致虚极,守静笃”,具实就是捉醒世人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 一片,自会到达高境近年来教冇趋于功利化,师生在题海战术中逐渐感到疲惫盲目,这样 的状态既人大挫伤师生的积极性,乂无法让他们获得真匸意义上的提高而要在浮躁的学习 工作中平静下来,做到“致虚极,守静笃”,以更好出发,唯有通过阅读来达到学生要多阅读我们语文课组就提们每周抽一节课作为学生固定的课外阅读课在阅读 课上,学主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自有遨游于书的海洋之中,同时教师也会提供一些阅读 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等,让学牛•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中得到了提高, 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教师也要多阅读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此言固然不错,但 我们得思考,我们自己的这桶水到底是死水还是活水?死水总有枯竭的一天,只有教师拥有 了活泉水,学生才能有无穷水,而这活泉Z水口从I沖来我们学校的语文科组每个学期都 会开展“同读一木书”的活动,由科纟R长确定书目,然示要求全体科组成员在限时阅读完毕, 读后分厚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碰撞思维的火花,让我们心灵的繁忙枯燥的工作Z中获得片 刻宁静,在“致虚极,守静笃”中获取教育教学乃至人生所需的养分。

      综上所述,道家文化Z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它对我们教育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从道家的文化精华中吸取智慧,结合肖前的教冇实际对道家文化进行新时代的解读 和发展,以启示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实践工作参考文献:(1)吕锡琛:论道家人生智慧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年第 02期⑵丹明了:《道德经的智慧》,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